第四百七十七章 雅虎上市(2/3)
们都知道,您的童年并不幸福,您有没有从童年学到什么?我是说,家庭对您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庞学林:我并不认为我的童年不幸福,虽然父母早逝,但我的三叔三婶他们依旧竭力供养我长大,或许在物质条件上我们过得并不算好,但是在精神生活上,我想我的童年比大部分人都要过得丰富多彩。
我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对我而言,经商只是实现我人生理想的一种商业工具。
詹姆斯·米切尔:哦,您的人生理想难道不是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发展得更好?
庞学林:不,我说过,我之所以经商,完全是为了我的理想服务。
20世纪中叶,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个脚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类将在10到20年之内登上火星。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别说火星了,月球也再没人去过,理由很简单:那是赔本买卖。
冷战结束后,经济准则一天天地统治世界,人类在这个准则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消灭了战争和贫困,恢复了生态,地球正在变成一个乐园。这就使我们更加坚信经济准则的正确性,它已变得至高无上,渗透到我们的每个细胞中,人类社会已变成了百分之百的经济社会,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是再也不会做了。对月球的开发没有经济意义,对行星的大规模载人探测是经济犯罪,至于进行恒星际航行,那是地地道道的精神变态,现在,人类只知道投入、产出,并享受这些产出了!
对我而言,我希望有一天,我赚到的这些钱,能给我们人类文明做出更为有意义的贡献。
比如投入科研去探索我们的认知边界。
比如投身航天去探寻我们的自然边界。
或许我身上那种天然带有的冒险基因,对我而言,人类的科技应该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成为国家之间倾轧的工具…
专访很长,马芸看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将《财富》杂志放下。
这篇专访给他带来的冲击,丝毫不亚于前半部分的引言。
很多国人对庞学林的认知,还停留在天才少年,CVD影碟机发明者,星环科技公司老板等身份。
却怎么也没想到,庞学林沉寂了两年时间,竟然不知不觉做了这么多事。
华威公司马芸听说过,在中国的通讯界算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从三年前发明C&C08程控交换机开始,华威便一路走上了快车道,从程控交换机,到网络交换机,再到移动数字通信基站,这家企业简直是中国通讯行业领域的一股泥石流,将所有外资品牌都冲击地七零八落,甚至现在隐隐还有反攻国外市场的去势。
海思半导体,这家企业马芸不熟,但是单从专访中所说的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的称号来看,显然也并不简单。
至于思科,那就不用说了。
马芸来美国一个多月,思科这个名字经常在电视上被人提及。
这可是美国过去十年间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潜力丝毫不在微软之下。
马芸怎么也没料到,庞学林竟然还是思科最大的个人股东。
单单这一点,庞学林确实有资格比肩比尔·盖茨。
这时,一旁的比尔好奇道:“马,这个人,好像是中国人,你认识他吗?”
马芸微微一笑,说道:“当然认识!这位可是我们中国的比尔·盖茨!”
事实上,当财富杂志对于庞学林的这篇专访发出去之后,迅速在全美引发轰动。
很多美国人都没想到,思科,雅虎,一家是网络通信设备公司,另一家是互联网公司,这两家可以说代表着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最高水平,背后竟然都有一个中国人的影子。
而且,这个中国人还如此年轻!
媒体上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庞学林的生平经历。
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CNN等媒体在内,都给予了庞学林极高的评价。
美国媒体对资本有着天然的亲近,特别是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适当的撒币政策下,庞学林这样的资本大佬很快就能在米国民间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甚至有很多美国人,都将庞学林当做了是中国版的比尔·盖茨去看点。
而美国舆论的所引发的风潮,很快就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发了轰动。
很多中国人在看到相关新闻后,都有种是否在白日做梦的感觉。
毕竟这个年代,印度神奇恒河水,日本牛逼夏令营,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可是文人喉舌们普遍灌输给国人针对外国的认知,很多国人在面对老外时都有种严重的不自信感。
因此,当人们得知庞学林掌控了全美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还成为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最大私人股东时,几乎所有人都有种做梦一般的感觉。
什么时候,中国人也可以搞出如此牛逼的企业了。
至于华威、海思半导体这些企业,在媒体的报道中,就被自动忽略过去了。
当然了,除了极少数柠檬精外,绝大多数国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毕竟庞学林赚的可是老外的钱,而且又是高大上的互联网产业,想想就让人感觉振奋。
甚至在这场舆论风暴中,几乎所有国人都被科普了一下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同样也有
庞学林:我并不认为我的童年不幸福,虽然父母早逝,但我的三叔三婶他们依旧竭力供养我长大,或许在物质条件上我们过得并不算好,但是在精神生活上,我想我的童年比大部分人都要过得丰富多彩。
我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对我而言,经商只是实现我人生理想的一种商业工具。
詹姆斯·米切尔:哦,您的人生理想难道不是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发展得更好?
庞学林:不,我说过,我之所以经商,完全是为了我的理想服务。
20世纪中叶,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个脚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类将在10到20年之内登上火星。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别说火星了,月球也再没人去过,理由很简单:那是赔本买卖。
冷战结束后,经济准则一天天地统治世界,人类在这个准则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消灭了战争和贫困,恢复了生态,地球正在变成一个乐园。这就使我们更加坚信经济准则的正确性,它已变得至高无上,渗透到我们的每个细胞中,人类社会已变成了百分之百的经济社会,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是再也不会做了。对月球的开发没有经济意义,对行星的大规模载人探测是经济犯罪,至于进行恒星际航行,那是地地道道的精神变态,现在,人类只知道投入、产出,并享受这些产出了!
对我而言,我希望有一天,我赚到的这些钱,能给我们人类文明做出更为有意义的贡献。
比如投入科研去探索我们的认知边界。
比如投身航天去探寻我们的自然边界。
或许我身上那种天然带有的冒险基因,对我而言,人类的科技应该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成为国家之间倾轧的工具…
专访很长,马芸看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将《财富》杂志放下。
这篇专访给他带来的冲击,丝毫不亚于前半部分的引言。
很多国人对庞学林的认知,还停留在天才少年,CVD影碟机发明者,星环科技公司老板等身份。
却怎么也没想到,庞学林沉寂了两年时间,竟然不知不觉做了这么多事。
华威公司马芸听说过,在中国的通讯界算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从三年前发明C&C08程控交换机开始,华威便一路走上了快车道,从程控交换机,到网络交换机,再到移动数字通信基站,这家企业简直是中国通讯行业领域的一股泥石流,将所有外资品牌都冲击地七零八落,甚至现在隐隐还有反攻国外市场的去势。
海思半导体,这家企业马芸不熟,但是单从专访中所说的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的称号来看,显然也并不简单。
至于思科,那就不用说了。
马芸来美国一个多月,思科这个名字经常在电视上被人提及。
这可是美国过去十年间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潜力丝毫不在微软之下。
马芸怎么也没料到,庞学林竟然还是思科最大的个人股东。
单单这一点,庞学林确实有资格比肩比尔·盖茨。
这时,一旁的比尔好奇道:“马,这个人,好像是中国人,你认识他吗?”
马芸微微一笑,说道:“当然认识!这位可是我们中国的比尔·盖茨!”
事实上,当财富杂志对于庞学林的这篇专访发出去之后,迅速在全美引发轰动。
很多美国人都没想到,思科,雅虎,一家是网络通信设备公司,另一家是互联网公司,这两家可以说代表着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最高水平,背后竟然都有一个中国人的影子。
而且,这个中国人还如此年轻!
媒体上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庞学林的生平经历。
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CNN等媒体在内,都给予了庞学林极高的评价。
美国媒体对资本有着天然的亲近,特别是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适当的撒币政策下,庞学林这样的资本大佬很快就能在米国民间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甚至有很多美国人,都将庞学林当做了是中国版的比尔·盖茨去看点。
而美国舆论的所引发的风潮,很快就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发了轰动。
很多中国人在看到相关新闻后,都有种是否在白日做梦的感觉。
毕竟这个年代,印度神奇恒河水,日本牛逼夏令营,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可是文人喉舌们普遍灌输给国人针对外国的认知,很多国人在面对老外时都有种严重的不自信感。
因此,当人们得知庞学林掌控了全美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还成为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最大私人股东时,几乎所有人都有种做梦一般的感觉。
什么时候,中国人也可以搞出如此牛逼的企业了。
至于华威、海思半导体这些企业,在媒体的报道中,就被自动忽略过去了。
当然了,除了极少数柠檬精外,绝大多数国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毕竟庞学林赚的可是老外的钱,而且又是高大上的互联网产业,想想就让人感觉振奋。
甚至在这场舆论风暴中,几乎所有国人都被科普了一下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同样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