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水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智子展开后形成的二维膜?”  

史蒂文艾迪哭笑不得道:“庞教授,这次三体文明过来的,只是探测器而已,我们出动的可是一整支舰队,假如这种(情qíng)况下,我们依旧不敌三体文明的话,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就算再过两百年,估计也是必输的结局。”  

庞学林淡淡道:“既然如此,你们就按正常安排走吧。不过我依旧希望第五舰队能够脱离大编队之外,执行警戒拦截任务!”  

史蒂文艾迪耸了耸肩,说道:“行吧。那我也不勉强了,只是可惜了第五舰队的小伙子们,失去了这样一个见证历史(性性)时刻的机会。”  

说罢,史蒂文艾迪的(身shēn)影,在庞学林眼前瞬间消失。  

庞学林笑了笑,也不理会史蒂文艾迪言语间的离间之意,对一旁有些失望的东方延续眨了眨眼,然后对徐绍敏道:“徐司令,下达警戒命令吧!”  

“是!”  

舰队一直以一千公里每秒的速度前进,一直到距离太阳约十二个天文单位的时候,才开始缓慢减速。  

最新消息,舰队国际的侦察飞船已经发现了十艘探测器中的三艘,这三艘正在跨越天王星轨道,朝舰队国际所在的方向飞来。  

至于剩下七艘,舰队国际还在搜寻中。  

庞学林对此也不意外。  

那七艘探测器,庞学林估计有三艘执行攻击智子干扰站的任务。  

人类在太阳系外围一共布置了六个智子干扰站,只要其中两到三个失效,那么太阳系内的智子封锁基本上就解除了。  

届时,原本就隐藏在太阳系内的智子随时可以恢复工作。  

而且这些智子干扰站距离太阳大约在五十个天文单位以外的地方,三体文明完全可以提前攻击,等到舰队国际接到消息,都是六七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这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将会是三体文明利用智子对人类进行单方面信息透明的最好时机。  

只要确定人类还没有掌握引力波通讯技术,就算智子发现自己在舰队内部,三体文明同样会发起攻击。  

消灭人类的太空军事力量,继而对太阳进行封锁,那么人类将成了一颗没了牙的老虎,对三体文明不再构成任何威胁。  

这是三体人唯一的机会。  

而人类唯一的转机,就是自己部署在地球上的那个引力波通讯天线系统,以黑暗森林打击威胁三体文明。  

目前地球上的智子干扰站还在正常运作中,短时间内三体人没有能力摧毁引力波通讯天线系统。  

只是,庞学林唯一犹豫的是,要不要在水滴对人类舰队发起攻击前直接以这一点威胁三体文明。  

他相信,只要太阳系内智子封锁被解除,三体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存在,肯定会对自己严密关注。  

到时候自己提出引力波发(射射)系统几个字,就完全可以让这场战争消匿于无形。  

但这样一来,自己也就没了利用这场伤亡惨重的末(日rì)之战,重新接管舰队国际的机会。  

甚至于在接下来的威慑纪元时代,自己也会被舰队国际直接推出来,接管黑暗森林打击系统,成为执剑人。  

庞学林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之意,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面临这样的抉择。  

一方是舰队国际数百万军人的生命,一方是人类与太阳系的未来。  

沉默良久,庞学林眼中露出坚定之色。  

两百年的布局,决不能因一时的心软毁于一旦。  

而且这半年的时间观察下来,庞学林也不认为以当前地球国际和舰队国际的执政水平,能够带领人类在这个黑暗的宇宙中安然存活下来。  

不知何时,徐绍敏的声音在庞学林耳边响起。  

“庞教授,目前星环高等研究院旗下的量子号科考飞船正在舰队前方跟踪三体人的探测器。届时,只要探测器不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将由量子号飞船对其进行捕获考察,按照我们现在与探测器之间的相对速度,估计还要再过十小时才能真正见到探测器。”  

庞学林微微一愣,问道:  

“第一位接触探测器的科学家是谁?”  

徐绍敏道:“是来自地球国际的林奇克拉克教授。”  

庞学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小说原著中,丁仪是第一位接触三体探测器的科学家。  

这个世界剧(情qíng)大变,丁仪作为公元人类,担任过舰队国际科学委员会的领导人,如今还处于冬眠状态,舰队国际自然不会将这样一位具有极高政治威望的科学家唤醒去执行这样一项危险任务。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林奇克拉克教授恐怕凶多吉少。  

只是庞学林自己也就对第五舰队有点影响力,想要影响舰队国际和地球国际的决策,却根本不可能。  

沉默片刻,庞学林道:“行吧,既然还需要十小时的时间,那我先去睡一觉,其他等我睡醒了之后再说。”  

“行,庞教授,那你先去休息吧。”  

回到自己的居住舱,庞学林倒头就睡。  

这一觉庞学林睡得昏昏沉沉。  

或许因为心事太重,迷迷糊糊中,庞学林仿佛看到了战舰毁灭在无尽的火海中,那些哀嚎的人类,因为高过载整个人被压成一片薄饼的脸,不断在庞学林的睡梦中出现。  

不知何时,庞学林隐约听到了庄颜的声音。  

“庞大哥,庞大哥,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