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万家灯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  

深秋昼短,再过一会天就蒙蒙黑了。在饭馆吃羊肉泡馍的戏份拍完了,趁着一点间歇,李乾宽安排放饭,为节省时间从食堂运来了几个大桶,现场打饭吃。  

灯光、摄影几个呼噜呼噜对付完,马上去布置下一场戏。  

演员稍微富余一点。  

陈奇一家始终在场陪着,没搞任何特殊化,龚雪把自己拍戏时用的搪瓷缸子和铝饭盒都带来了,打了两份半,三口人一起吃。  

壮壮自己吃饭,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胃口极好,也不挑食。  

张艺某和张婷坐在对面,小姑娘更豪气,吃的气吞山河。陈奇见壮壮一直瞅张婷身上的戏服,笑问:“你想试试么?”  

“嗯嗯!”  

“你今天表现很好,可以让你试试,但你要听李叔叔的话!”  

“我听话的,我听话!”  

陈奇当即叫来一个工作人员,让壮壮火速吃完饭,领去换衣服,简单化了妆。不一会,一个民国时期的男娃娃出现在大家眼前。  

脸蛋变得红扑扑的,身上穿着小短袄,小布鞋,显得有点臃肿。壮壮还不好意思,装模作样的抠手指。  

“壮壮,你好可爱哦!”  

张婷睁着大眼睛看他,忍不住伸手去捏脸,让张艺某一巴掌拍下来,训道:“快点吃饭!一会就该到你了,你也得听话,别耽误大伙工夫!”  

而龚雪忽地喊李乾宽,道:“李导,壮壮的戏跟着我吧,拍着方便。”  

“行啊!那你带着点!”  

李乾宽回了一句。  

原本定的是,龚雪演一个吃馄饨的食客,只有一句台词。现在加入了壮壮,意思是让他本色出演龚雪的儿子,跟妈妈来吃馄饨。  

“一会你跟着我,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没让你说话千万不要说话。”  

龚雪搂过儿子叮嘱,壮壮又是连连点头。  

张艺某见状,忽然也跃跃欲试,问:“李导,我上行不行?婷婷跟我演?”  

“你们今天一家一家的出动啊?”  

李乾宽乐了,无所谓道:“那你演个炸灌肠的吧,你带着女儿!”  

“行,没问题!”  

张艺某咧开大嘴,他是见龚雪母子上阵心痒痒,也想跟女儿同框一把。  

老谋子演技不错的,《古今大战秦俑情》《老井》,《老井》还拿影帝了,如今是没机会发挥了。他说干就干,真的去换衣裳。  

李乾宽无所谓,反正都是群演,张艺某上还更专业点呢。  

“陈老师,你真的不客串?”龚雪问。  

“我想客串的角色太敏感,其他角色没意思,我就不上了。”陈奇摇摇头。  

“你是自己给自己设障碍,谁让你非想演那个?”  

龚雪嘁了一声。  

陈奇想演啥?那个借火的嘛!教员在逛街,一个年轻人凑过去,拿着一支烟,道:“先生,借个火咧!”  

但想想就得了。  

《开国大典》最高领导人都要看的,也会号召全国机关单位观影,大伙一瞧,嗬!你小子怎么着?进部都不满足了?还想飞升不成?  

所以这个角色,随便找个路人就行了。但陈奇又觉得单薄了点,索性把这段戏改了,意向更清晰——因为传火是他的个人想法,其实不符合《开国大典》的主题。  

《开国大典》表现的就是新中国成立。  

匆匆吃过饭,剧组接着开工,拍教员夜游北平城。  

京城胡同几千条,每一条大胡同,或者每几条小胡同,就会自动形成一个商业区域。除了固定的门市,那些小贩走街串巷,卖吃食的、卖日用品的、补锅磨剪子剃头的,做什么买卖的都有。他们将这几千条胡同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网络。  

北影厂当年拍《骆驼祥子》搭了半条民国街,后来又扩建,如今颇具规模了,展现着清末、民国的建筑风格。  

这场戏刚好在此拍摄。  

旁边就是荣宁府,府门紧闭,北影厂都在传宋充要租出去云云。  

剧组找的全是真家伙,馄饨摊、烧饼摊、炸糕、烫面饺、卤煮、炸灌肠、烤白薯…有斜支着四方形布伞的,有搁着条凳的,有停着推把车的,有放着挑子的,形形色色,杂然并陈。  

张艺某换了粗布烂衫,拉着张婷蹲在角落,守着炸灌肠的摊子。父女俩都咧开大嘴乐,像一对亲子兵马俑,俩人都没台词。  

古月同志还是那身装扮,虽然拍完了吃羊肉泡馍,内心还是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很生活化的表现教员,此前都没有过。  

李乾宽指挥走了几遍戏,正式开拍!  

“预备!预备!”  

“开始!”  

夜幕将至,胡同里已经热闹起来。  

此刻的天光正好,小摊林立,吆喝声四起,黄包车拉着富贵人家的小姐匆匆而过,还有人挑着大铜壶卖水。一处馄饨摊刚开张,锅里冒着一阵阵的热气,香味扑鼻。  

摊主挑高白灯笼杆,扯一嗓子:  

“馄饨开锅——”  

这一声似乎叫碎了民国旧影,穿梭回了1949。龚雪一身普通妇人打扮,拉着壮壮坐在条凳上,唤道:“来碗馄饨!”  

“好嘞!”  

壮壮乖巧听话,并未出现失误。  

摊主动作麻利,一碗加了酱油、虾皮、紫菜的馄饨上桌,热气氤氲中,镜头移至背后:一个人正在悠然闲逛,穿着中山装,戴着八角帽,乔装打扮的警卫员紧张兮兮的跟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