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快速发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在徐达这个工业中心使用之前,他们在香港卖翡翠非常成功,带回300万港币,在回国的时候都换成了人民币,存在国内,他们有什么物资需求直接找国内,就会除去他们购买物资的钱。  

而卖翡翠的人回到这里的时候,还带回100吨大米,一时半会他们是不会缺少食物了。生存危机算是解除了。  

所以这些砖头水泥生产出来,反而在本地使用,虽然这里离边境线不远,但道路难行,要想富,先修路。  

徐达以每天两斤大米每天的价格雇佣这里的百姓修路,而徐达生产出来的水泥都被徐达用在修建联通国内的道路上。  

而砖头则用在修建营房和区办公地的这些地方,而徐达制造出来的斧头锤子这些五金产品,也用在这里,余下徐达都成本价一些卖给了这些村民,毕竟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和国内的交易一时半会算是开始不了了,徐达迷你工业中心要优先满足这1万人的市场。  

而对于农业徐达只能从国内购买一些化肥,在粮食还没有自给自足之前,显然种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肯定不合适的。  

不过养殖场徐达却先开办起来,徐达还是老一套,先是弄出一个养殖蚯蚓田,而后用蚯蚓养鸡,蚯蚓养猪,不过现在这规模还是非常小,想要看到成果还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  

而且生产效率想要提升光靠农业显然是没有前途的,要想发家致富还是要靠工业。但徐达他们这里哪怕有300万也还是一穷二白的落后地区。  

徐达要到搞工业区,电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要搞经济需要购买电设施。但一个发电站最起码也要花好几百万以上,他们买翡翠的钱,全部贴进去都不够,更不要说还要花时间修建,没有一年半载肯定建不起了。  

徐达有鉴于暂时不具备兴建电站的条件,于是购买两台大功率野外柴油电机组,一台3o千瓦的、一台8o千瓦的,勉强解决这里的电力问题,只是这样每天都要烧柴油,花费可不小。  

所以徐达还是在这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先把电厂的地址选好,用人力做好基础。等有钱了就可以马上把这个设施上马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要开张工业,靠徐达这个迷你工业中心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工业中心。  

而这点徐达看过上百本工业流穿越小说,5小工业还是知道的。五小工业一般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种工业企业。有了这5小就可以勉强建立自给自足一套小型工业中心。  

而且价钱还不贵,虽然新的设备贵了点,徐达买不起。但大约有个百万就可以全套卖下二手五小工厂设备,这就非常划算了。而且徐达的系统终于派上大作用了,边区有两辆卡车,但却是坏的,徐达本想看看能不能修炼好,但没有想到系统居然把修理能力也带过来了。  

而且非常不科学,徐达只是拿着锤子,带着一些修理时需要的钢铁和橡胶。  

“嘭嘭嘭”徐达这样敲了好几分钟,居然敲出一辆崭新的卡车,看的徐达都目瞪口呆。  

这算是最有用的技能了,要是有一架战斗机给自己修,那自己要赚多少钱,要是修一艘航母这要赚多少钱?  

一时间徐达心中想到了N个利用这个技能赚钱的办法。  

所以徐达打算买一些二手设备,自己在翻修一下使用。  

而这个计划也得到了张建国的同意,但是让徐达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人手居然成为唯一的阻碍。  

徐达这个区不过1万人,全部的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徐达让他们做一些体力劳动他们还可以办到,但是要运转工厂显然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哪怕这是一套最简单基础的工业设施,也想要小学以上的学历。  

所以徐达根本没有工人,而要想找人工到这里来显然徐达是办不到的,毕竟国内工人是国家的主人,大家现阶段生活的好,根本看不上徐达他们这危险的穷乡僻壤。  

国内跟21师做生意感觉不要太爽,对方要的都是自己有的,不像外国客户,对国内的产品挑三拣四,这也嫌弃、那也觉得技术落后,甚至连二手设施都要,一点不挑剔,简直是给啥要啥。这样的钱赚来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而且他们现在也知道21师有钱,在香港一次卖翡翠就得到了300万港币,根据国内的计算以香港对翡翠的消耗,21是每年可以得到差不多3000万港币,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外汇,再也不能把他们的穷人对待了。  

以21师不过1万多人的小地区,平均算下来人均收入超过3000港币,换算下来,他们的GDP居然超过1000元,国内没有一个县市可以比的上他们的收入,这真是坐火箭成为发达地区了。  

这差点让大家三观碎裂,看上去如此贫穷的地方居然如此有钱,他们的外汇虽然对整个天朝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云南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子,于是当地政府对徐达那里开始无比关心。  

对于边区要建立五小工业,他们自然举双手欢迎,只有买了这些设备,以后要升级换代重要找他们继续的,  

只是没有想到徐达东西买了,还想请人帮着培训。  

这就非常难办了,毕竟穷乡僻壤没有几个人想要去。  

于是徐达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