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踏足司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五福临门”和并幽联军同时将视线放到司隶之后,整个也开始随之发生变化。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战斗虽然没有停止,但是战斗烈度却已经开始降低。

10月24日上午9点,“五福临门”先发制人,再一次利用主城的免战效果,集结重兵进攻司隶关卡。

一番战斗之后,“五福临门”成功拿下关卡,正式踏足司隶地界!

青州同盟华丨五福临门首次攻占连接兖州与司隶关卡“延津”。

灭敌榜首:福丶大汉骁骑。

拆迁榜首:天启乄月初。

进入司隶之后,“五福临门”的太守们,迅速向国都铺路而去,准备先一步到达这个战略要地。

若是有可能的话,直接铺路关卡,将并州“战神盟”堵在雍州就好了。

可惜机会不大,因为并州“战神盟”必然不会给“五福临门”这个机会,其破关司隶的时间注定不会太晚。

果然,中午12点整,并州“战神盟”正式破关攻打司隶关卡,并成功拿下,成为区内第二个踏足司隶的同盟。

在进入司隶之后,并州“战神盟”同样向国都铺路而去。

不过,因为时间上的先发优势,以及距离上更近的优势,“五福临门”必然是先到的一方。

双方铺路队接触的位置也必然会在的左侧,至于往左多少,就要看两边铺路队的前进速度了。

但是不管在哪里相遇,司隶都将成为新的战场!

因为司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五福临门”在破关之后,第一时间给“银行”做机场,以便“银行”接近司隶。

对于已经在豫州完成联通的国服双盟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的情况是,“五福临门”在豫州有占领的系统城池,也有玩家迁城到豫州。

而“银行”在徐州有占领的系统城池,也有玩家迁城到徐州。

所以,双方的联通很容易。

只要“银行”沦陷一名“五福临门”的玩家,就可以直接飞入司隶。

当然,前提是这名玩家要在司隶占领了一定的领地才可以。

至于是正常沦陷“五福临门”的玩家,还是安排一个位置恰当的小号加入“五福临门”来做机场,就是小问题了。

而外服同盟那边,极有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操作,将其他的外服同盟接到司隶。

等各同盟都落位之后,司隶将会成为一片混战之地,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很有可能发展成为ry005区的最大的战场地。

相对应的,其他战场的战斗强度会有所下滑。

在破关进入司隶之后,征战系统提示胡力完成了征战任务。

任务名称:进入司隶。

任务要求:xry005区中,宿主所在势力“五福临门”,成功进入司隶。

任务描述:恭喜宿主,破潼关入司隶,为同盟接下来的扩张打下基础。

任务状态:已完成。

完成度:91%。

可选奖励a:“名将任意卡卷轴”1张。

可选奖励b:“战争补给卡片”1张。

可选奖励c:永久卡片效果提升。

可选奖励d:战法经验7000。

友情提示:根据宿主的完成度,有4个可选奖励,宿主可以在可选奖励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奖励。

这次的4个任务奖励都不错,胡力都想要,但是考虑再三,胡力还是依照本心,选择了c选项和d选项,获得了7000战法经验,以及永久卡片的效果提升。

---永久卡片---

提升前:提升某一主城或者分城上驻守部队的强度,持续时间为整个赛季,每赛季可使用1次。

提升后:提升某一主城或者分城上驻守部队的强度,持续时间为整个赛季,每赛季可使用2次。

永久卡片在效果提升之后,每赛季增加了1次使用机会,这对于之后“五福临门”的阵地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高强度的阵地战通常要将主城顶上去才行,永久卡片的作用恰到好处。

可惜,即便是经过效果提升之后,每赛季也只能使用2次而已,胡力之前已经用过1次了,就还有1次使用机会。

这要是能够无限使用就好了,“五福临门”在阵地战上的选择就可以更多。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能增加1次使用机会,也是相当不错的。

随着“五福临门”和并州“战神盟”将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司隶,的战斗强度显著下降。

当然,想彻底平息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幽州“火圣盟”的重心始终都在,“五福临门”在的压力只是变小了一些而已。

更吸引区内玩家视线的是司隶内的铺路大战,因为是白天,所以不存在铺路玩家睡着等意外情况。

两边的铺路太守都非常积极,但是“五福临门”这边因为先破关3小时,前进的距离明显比并州“战神盟”快。

而“五福临门”攻打的关卡,比并州“战神盟”攻打的关卡更靠近。

这样的双重优势之下,“五福临门”当然会先到,取得战略优势。

事实也确实如此,并州“战神盟”还没出的时候,“五福临门”的铺路队已经到达了城附近。

“五福临门”的玩家们开始在城池附近飞地,准备起要塞群。

同时铺路的太守继续向左侧铺去,准备拦截并州“战神盟”的铺路队伍。

双方铺路队相遇的地方,距离对面越近越好,这样可以让“五福临门”在司隶划下更大的地盘。

所以,这次铺路战相当重要,谁更快一步,就能取得更大的优势。

“五福临门”的太守素质绝对是顶级的,又提前3小时破关,在司隶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