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同道中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雪夜之下,深山之中。  

顾安蹲下,将积雪之中最后一朵昙花摘掉,然后丢入储物袋内。  

依旧只收割了一年寿命,但他并没有不满意,因为这个月已经收割了近五十万年寿命,总寿命再次破百万年。  

太爽了!  

今夜过后,太苍皇朝明面上将再无昙花。  

一个月内,他采摘的昙花数量超过百万,有半数连一年寿命都没有,刚长出来没多久。  

顾安不采,太苍皇朝的修士也会清除,所以他只能看见就采,赌赌运气。  

他总不能不顾天下苍生的安危,不准其他人清除昙花,而且他同样忌惮昙花教。  

命可以慢慢积累,但若是昙花教的计划成功,他又无力抵抗,那就玩脱了!  

昏暗的树林里,顾安伸了一个懒腰,然后朝着附近的城池走去。  

已经接近清晨,他准备在城内逛逛。  

总是憋在药谷里也不是好事,偶尔出来看看风景,看看异域风景,也能帮助他增长感悟。  

自从撞见武决悟道后,顾安一直在琢磨悟道这件事。  

他感觉悟道除了靠机缘外,也跟人生经历有关。  

太阳渐渐升起。  

百里之外的城池开始响起喧哗之声,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正午时分,顾安坐在客栈二楼饮酒,他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好俯观街道上吆喝的江湖侠客,看着侠客们展现武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纵然在太苍皇朝内人人皆知修仙的存在,可九成人无法修仙,这也导致武林的诞生,他们独立于修仙界,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恩怨。  

整座城内,顾安只感受到三位修仙者,而且跟他一样,装作凡人。  

修仙界正面临昙花教的威胁,无穷无尽的妖魔在九朝之外虎视眈眈,而凡人百姓则不受影响。  

他们的一生大多也就数十年,这辈子过去,妖魔大劫可能都还未来。  

这就是仙凡之别。  

修仙者与凡人生活在不同的时间规则之下。  

顾安细想着仙凡之别,令自己的心里涌现诸多感慨。  

他想试试看,能否靠这样的思考方式进入悟道状态。  

然而,他坐了一整日,也始终进入不了悟道状态,不过他并没有觉得浪费时间。  

偶尔坐下来,不说话,感受人间百态,也别有一番乐趣。  

黄昏再次降临,停了一天的飞雪又开始飘落下来。  

顾安站起身来,留下银两,然后离去。  

他没有直接离开这座城,而是开始游街,在人潮中穿行,任由飞雪落在身上,他沉浸在人间红尘中。  

一直到次日清晨,顾安方才回谷。  

来到第三药谷,顾安就瞧见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十分热闹。  

他远远的听到弟子们在讨论太上长老。  

一位太上长老回归!  

此消息令整个太玄门震动,关于那位太上长老的身份也已经公开,活了一千五百岁的太上长老,修为堪称通天彻地。  

当下,太玄门面临着昙花教的威胁,太上长老的归来令太玄门士气大涨。  

天下正宗又恢复了睥睨天下的气势!  

这位太上长老道号玄泉,被称为玄泉老祖。  

顾安猜测他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太玄门告知他玄天老祖被昙花教所杀。  

听了一会儿后,顾安继续采摘药草。  

采摘的药草过程中,他还在回味这两日的感悟。  

虽然没有进入悟道状态,可他玄心上增添了一道符文。  

玄心可凝聚神通,顾安达到大乘境九层,但这桩神通还在酝酿中,凝结神通,靠的不是修为,而是感悟。  

他已经有了思绪,之后不断完善,神通自会凝成。  

三日后。  

顾安来到外门藏书堂,长老刘常如同以往,亲自接待他。  

数月不见,顾安发现他苍老许多,气色也在衰减。  

刘常(筑基境九层):258/270/340  

看着对方的寿命,顾安心中轻叹。  

刘常明显是靠丹药提升的修为,所以寿命比同境界低。  

相处这么多年,两人关系极好,已经成为忘年之交,对于老友即将离世,他难免有些惆怅。  

不过他早已做好准备。  

他迟早会一一送别周围人,长生之路上注定孤独。  

纵然以后能找到改变极限寿命之法,但也只是提升罢了,想要让人长生不死,何其难,顾安也不能将自己的寿命转移给旁人。  

这种预料之中的孤独并没有让顾安难过,反而令他更加坚定。  

越是如此,他越要活下去!  

他要替故人们去看看万年后的人间,看看百万年后的精彩,再去看千万年后的沧海桑田。  

“刘老,这是太玄仙尊的最后一卷。”顾安从储物袋内取出一本书,笑道。  

刘常接过书,好奇道:“我还以为你要再等几年,怎么这么快就出了?”  

“故事也该画上句号,正好结局是主人公联手天下人诛魔,还世间一个太平,这不正好与当下的天下大势呼应?”顾安笑道。  

他顿了顿,道:“虽然我资质平庸,没有扭转干坤的力量,但若能激发天下人的斗志,也算贡献了绵薄之力。”  

刘常没有去翻书,而是赞叹道:“你的书已经影响到很多人,在你之前,修仙者很少会看修行之外的书,潘安之名已有圣贤之风范。”  

“刘老说笑了,哪有那么夸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