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恰查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大人。斥候来报。说是天竺军直奔喀布尔而来了!”  

侍卫强压住被牙齿咬住牙的颤抖。终于清晰的把话表达清楚。  

他是表达清楚了,但是埃博拉缺整个混乱了。  

特么的说好的进攻王室呢?我又不代表大食你们打我又有何用?你就是把我的地盘占领了充其量一个偏远省份。  

但是吐槽归吐槽,毕竟这是战争。人家不会跟你闹着玩。即便是闹着玩,他也闹不起啊!  

只是手里还剩一万多残兵,还有五万在设拉子北部防守。即便往回调也没有人家天竺军快了。  

不过有就比没有强,埃博拉迅速发布了几条命令。  

一,迅速派人前往巴格达。通知王室,因为自己派兵围堵天竺军。现在天竺军已经挥师北上,试图攻打喀布尔。  

二,命令设拉子北部的军队迅速回援,晚了别说土地。他们的家都没了。  

三,在省内征调二十万志愿兵。按占时调理征集。如有违抗者杀无赦!  

还别说,埃博拉能坐到这个位置。也确实是有能力的。只是大食王室对于军队控制的太严。  

让他没有机会训练出一支强悍的私军。这个没有办法,大食王室不仅是国王,还是宗教首领。  

曼苏尔之所以敢放心的把几个省分封出去,也有这方面发原因。  

因为关键时刻只要他振臂一挥。所有的教徒自然会回到他的身边。  

这是埃博拉这一生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埃博拉也就没有了顾忌。非常状态,每个国民和教徒都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的!  

整个的北方省开始热闹起来了。每个年轻人都在应征之列。但是官府征兵也会有选择的。  

最起码看身体状况。整个北方省大概四百多万人。青壮大概八十万左右。  

但是刨去一些不适宜当兵的,基本每个身体合格的人都必须当兵了!  

不过此时在北方省的边境城镇,来了一些设拉子的百姓。他们因为战乱,不得不来投亲靠友。  

只是当他们安顿下来以后,行为就开始怪异了。  

因为这些人都开始讲一种大食人没有接触过的宗教。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信奉这种教派,很快就可以分到粮食和土地。  

他们的亲友从开始的愕然变得坦然。亲人之间自然容易沟通。而且他们发现,这些来自设拉子的亲人们好像很阔绰。  

渐渐的,这个圈子越来越大。虽然很多人将信将疑,但是这帮设拉子人并没有勉强谁。  

只是教会他们经义,然后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就要乱了,但是乱起来以后。他们只要说自己是天竺教徒。不但会安然无恙,还会分到足够活下去的土地。  

对于能保命的东西百姓们总是不会抗拒的。但是皮匠还有个条件。  

那就是你可以不会背诵经义但是要能理解里面的东西。  

而且你还得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圣女黛儿的信徒。  

这些东西传播的越来越广泛,连很多征集上去的新兵都背会了天竺教的教义。  

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自然记忆力好一些!不过年轻人的热血是不屑于用这种东西保命的。  

但是奈何禁不住家里父母,妻子或者姐妹的苦苦哀求。只好勉为其难了。  

因为皮匠说了大难将至,所以参加的人很多。这里面总会有一些对大食不满的人。  

比如多神信徒,基督教徒。还有无信仰者。这部分人在底层人数并不少。  

加上大食教内部也有矛盾,很多教众也是饱受欺凌。毕竟身份等级摆在那里。  

这些人加起来也是个庞大的群体了。若说谁盼着这世界乱起来,应该就是他们了。  

设拉子离喀布尔距离并不近,但是攻城战的时候天竺军已经缴获了大量额马匹。  

加上牛和骆驼。作为运输弹药的工具,这样一来行军的速度便快了许多。  

三天以后,天竺军便来到了北方省的第一个小城,叫恰查。这里已经有大食人的驻军了。  

但是人不多,大约三千左右。这是埃博拉用来实验天竺军的战力的。  

因为城小,所以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石头城墙。只是两米多高的土墙横在那里。  

戴儿观察了一下。觉得自己跑几步就能窜上去。  

几个军官的眼睛看向黛儿,对这个少女他们是充满了敬畏。  

不光是因为她是圣女。还有她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果敢和坚毅。妥妥的战神啊!  

黛儿明白他们的意思,对于这样的小城。他们是觉得没必要休整再去战斗,而是直接拿下来最好。  

黛儿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军队有士气是好事,战争本来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但是在这些因素中,人的因素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几个将领欢呼一声,各自下去传达命令。然后整个天竺军队伍中响起来一阵欢呼声。  

黛儿摇摇头,这帮家伙看来有点飘啊。打算拿人家这座城当瓜子来磕了。  

攻城是不能骑马的,再说天竺军马术也不行。他们放下行李,然后各自以连排为单位。开始向恰查靠拢。  

天竺军的军纪还是很严的。没有一个乱喊乱冲的。虽然是进攻,但也没乱了队形。  

城墙上的大食人可是有点乱。他们只有三千人。而且装备不好。  

埃博拉本来就是拿他们当炮灰的。自然不可能把好武器发给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