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薛府秘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墙内花木扶疏,是一个精致的院子,边上还有个小池塘。  

三人沿着草丛的阴影,绕过柳树池塘,躲在一处走廊外的阴影中,望着不远处几个巡逻的家丁,悄声商议对策。  

林曦看出江晨一路来刻意与自己保持距离,戒备之意更超过远处的家丁,虽不说破,却提出分头查探宅院。  

这提议正中江晨下怀,他第一个点头赞成。赤阳也没有反对,只说半个时辰后在原处碰头。  

江晨目送林曦苍白的身形穿透红墙、悄无声息地没入阁楼深处,愈发坚定了她是個女鬼的判断。  

“小江,你信不过她?”对于江晨的小心思,身为老江湖的赤阳自然瞧在眼里。  

“嗯,半夜三更的,她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孩子在闹鬼的地方闲逛,怎么想都不正常…”  

“可惜了,错过一桩大好机缘。”赤阳望着前方影影绰绰的屋宅,没有回头,笑叹道,“你的戒备心太强了,会惹恼人家女孩子的。”  

“你怎么知道她是‘女孩子’,不是‘女鬼子’?难道你认识她?”  

赤阳转过头来,笑容促狭:“你没看过最新一期的群芳谱吗?”  

群芳谱是好事者对于全天下最漂亮的一群女子之间的排名,江晨当然也有所耳闻。  

“听说过,不过上面的美女排名都变来变去的,没怎么注意。老赤,你一把年纪了,居然也看这个?”  

“我本来也不看,是贺文那小子老在旁边嚷嚷,我也就顺便瞧了几眼。刚才那位林姑娘,你猜在群芳谱排第几?”  

“前五?”  

“低了,再猜!”  

“前三?”  

“还是低了!大胆些!再猜!”  

“难不成是第一?”  

“嘿嘿!然也!要不然怎么说,你小子错过了一桩大好机缘呢…”  

赤阳说着,见两名家丁从阁楼前走过,伸手拽了江晨一把。  

江晨借力轻轻一跃,两人的身形如微风一般从家丁身后掠过,穿过长廊,融入阁楼旁的阴影中。  

两人贴墙靠着,赤阳倾听着屋内的动静,过了片刻,摇了摇头:“不是这里。”  

他指着阁楼后的另一队缓缓行走的巡逻家丁,道:“等他们过去了,我们去后边。”  

江晨无声地点头,又听见赤阳叹息:“可惜慢了一步,很难赶上林姑娘了。”  

江晨小声道:“追赶她干嘛?你不会对她有想法吧?”  

“我是为你这傻小子可惜!”赤阳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七大世家的千金大小姐,新晋群芳谱榜首,多少人争着抢着想要一睹芳容,你却像避瘟神一样避着人家。”  

听他这么一叹气,江晨也觉得有点可惜了。没想到会在这种鬼地方遇到“天下第一美人”,可惜这个世界没有相机,不然还能拍照留个纪念。  

心里惋惜着,江晨嘴上仍硬道:“老赤啊老赤,想不到你一把年纪了,还会被美色迷惑。伱就不怕是厉鬼披了一张画皮,专门坑害你这样的男人吗?”  

赤阳轻嘿一声,正要打趣几句,忽然面色微变,沉声道:“上去。”  

他探手往江晨腋下轻轻一托,两条人影如黑夜蝙蝠一样拔地而起,倒挂在屋檐上,继而缩成一团,完全藏入黑暗。  

两人刚藏好身躯,便见阁楼拐角处转出两条人影,迈着僵硬的步子,从他们脚底下走过。  

江晨凝目观察须臾,压低嗓音道:“跟着他们,他们身上带着一缕笛子上的气息。”  

自从跨入四阶「通灵」之境,江晨对于万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就把握得更为精确。虽远不及“金风未动蝉先觉”那样至诚前知的境界,但在追溯因果这一方面的本领也是大为增强。  

原本需要全力才能施展的「虚空之痕」,如今已能轻松使出。所以他很快就察觉到了两名家丁身上的淡淡银光,正是曾与失踪的宋琪结下因果的痕迹。  

赤阳白天已经见识到江晨这方面的本领,对他的话毫不怀疑,带着江晨轻飘飘地落下,贴墙跟在那两个巡逻家丁身后。  

双方保持十步左右的位置,静默无声地在楼阁间行走。  

夜色暗沉,脚步低徊。  

行了一段路,江晨悄声道:“老赤,你以前来过薛府吗?”  

赤阳点点头:“嗯,一年前来过。那时候薛府还是西辽城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薛老爷的身体还很硬朗,只可惜后来新娶了一房柳夫人,两位夫人争风吃醋,日夜索取,薛老爷的身体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薛府也自此走向衰落…”  

“这么说来,祸根都在那位柳夫人身上?”  

“也不能全怪柳夫人。那位夫人来自柳家,是‘西辽五虎’之一的「插翅虎」柳如风的妹妹,芳名叫柳若兰,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女子,在出嫁之前就颇有才名,她绣的飞鸟图更是西辽城一绝,有着‘兰心巧手’的美誉。可能就是因为名声太大,才引起了正室薛夫人的嫉妒,嫁过去之后风波不断,时常闹得鸡飞狗跳的,都快沦为西辽城的笑柄了。”  

江晨心中一动。  

这是他第二次听到“柳若兰”的名字。贾夫人之前也说过,柳若兰是她的闺中密友。  

而他手腕上刻的那个“贾”字,很像是柳若兰的笔迹…  

那几道血痕莫非与柳若兰有关?  

江晨定了定神,说道:“那就是大夫人的错了?”  

“倒也不能说是谁的错。薛府的家务事,咱们这些外人也不好置喙。”赤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