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5)
只能守着田亩家财过日子。
哪怕是父子,但在清丈事上利益也不全然一致。
殷诰有这个动机和胆色狐假虎威。
余廷檟极为懊恼,忍不住找补道:“大人,要不我回去将通乐园收了,再一并捐公?”
余有丁无力地摆了摆手,赖得解释。
他愁眉紧锁,两只手掌来回摩挲,陷入沉思。
无论是出于仕途考量,还是为了家国天下,都不可能任由殷诰将自己拖下水。
顺势请罪致仕,躲避风头?
恐怕同样遂了某些人的愿。
退一万步说,清丈的关口致仕,皇帝怎么看他?
所以,要顺势拿下殷诰么?
恐怕也不行。
即便是殷诰自作主张,那也是殷士儋的亲儿子。
一旦将其锁拿,被沈鲤知道恐怕免不了一死。
届时恶了自己跟殷士儋的师生关系不说,恐怕还得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况且…殷士儋真的不知道么?
余有丁想到这里,心乱如麻。
他突然掀开车帘,朝外吩咐道:“先不去兖州府衙,取道济宁州!”
话音刚落,外间立马传来应和声。
余廷檟见状,小心翼翼提醒道:“大人,殷诰才私下见了我,这时去济宁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儿子语气糯糯,听到余有丁耳中却是一道惊雷。
他陡然反应过来,连忙又将头申了出去:“行程不变!就去兖州府!”
余有丁眨眼之间就收回了泼出去的水,也是忍不住自嘲一笑:“你老子我竟然还没你镇定。”
说着,心中也有些后怕。
要是他这个巡抚遇了事还要去请示殷士儋,那他们俩的仕途,恐怕就一齐交代在这里了。
余廷檟见父亲心乱,干脆说出自己想法:“大人,依孩儿看来。”
“您就当孩儿没跟您说过这事,孩儿也当没见过他,咱们私下查到就高抬贵手,沈鲤、安九域他们撞见了,咱们便公事公办。”
“说到底,大人只需做好本职,便可圣眷不失,旁的细枝末节,未必会在乎。”
余有丁闻言,倒有些欣慰于儿子的懂事——无论怎么说,比殷诰那种丧门星好多了。
他心中逐渐冷静下来。
“对,要防着有人拿这事做文章,我必需做好本职,否则皇帝必然疑我。”
“但本职归本职,却不能身先士卒,免得越陷越深…”
想到这里,余有丁猛然摇了摇头:“府衙恐怕也去不得了!”
余廷檟有些跟不上思路,疑惑道:“这是为何?平定民乱,难道不坐镇兖州府?安御史还在等着大人。”
余有丁叹了一口气:“如今沈鲤正在曲阜杀人,我不能支持,又不能阻拦,去了府衙只怕平白惹得一身骚。”
说完,儿子仍旧一头雾水。
余有丁见状,只好将话说得明白些:“如今清丈,非止地方上斗得厉害,中枢也不能免俗。”
“上次沈鲤将北直隶巡田事上报,内阁申时行票拟‘急功近利,根基不固’,礼部尚书汪宗伊也奏请皇帝,收回沈鲤的巡抚符牌,此后小事联合地方,大事上报中枢。”
“还是王锡爵等人出面力挺沈鲤,主张巡田非常事,当有非常之权。”
“现在党内,也隐隐有了激进、保守二派。”
“眼下沈鲤在曲阜县城中大肆杀戮豪右…”
说到这里,余有丁戛然而止,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沈鲤现在就是政治旋涡,能不沾染最好别碰——若是寻常时候,余有丁还能身正不怕影子歪,凭着一身正气站一站队,但如今惹上殷诰这个麻烦,就不得不谨慎再三了。
余廷檟陡然从这种视角剖析时事,一时间有些猝不及防。
他讷讷道:“那陛下…”
话一出口,就被余有丁不耐烦打断:“皇帝在清丈事上态度坚决,却又从来不主张沈鲤这样滥杀无罪。”
“上次北直隶复核的争论,皇帝也只是和了一场稀泥,让沈鲤正确处理好清丈时的敌我矛盾与内部矛盾。”
“说了跟没说一样,谁也猜不准皇帝在这事上是什么态度。”
若是皇帝不支持清丈,国朝灭亡指日可待。
若是皇帝公然嗜杀,恐怕离民贼独夫不远。
于是,皇帝只能既要又要。
就是苦了他们这些做事的人。
余廷檟似懂非懂,干脆抛诸脑后:“既然不去府衙,那咱们去哪儿?”
余有丁思索片刻,最后一次掀起马车帘子,朝外吩咐道:“来人,替本官带话给安巡按御史,就说…”
“就说兖州府民变事急,耽搁不得,巡抚衙门分一半步卒给他,与本官分头行事。”
“我就不去府衙了,这就亲自领兵,立刻转往谷阳、定陶、巨野、曹县等处,扑灭民变。”
“剩下的郯城县、峄县、沂州等地就托付给他了!”
说罢,余有丁缓缓坐了回去。
在儿子复杂的眼神中,余有丁叹了一口气:“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子在川上曰。
此川是何川?泗水也。
死去的尸体就像水一样,铺满了整个泗水。
这是民乱之下,悲天悯人的感慨。
只争取了半日时限的何心隐,马不停蹄地直奔乱民聚集的寺庙。
寺庙沿河而建,也方便乱民取水饮用。
沿途聚满了这次
哪怕是父子,但在清丈事上利益也不全然一致。
殷诰有这个动机和胆色狐假虎威。
余廷檟极为懊恼,忍不住找补道:“大人,要不我回去将通乐园收了,再一并捐公?”
余有丁无力地摆了摆手,赖得解释。
他愁眉紧锁,两只手掌来回摩挲,陷入沉思。
无论是出于仕途考量,还是为了家国天下,都不可能任由殷诰将自己拖下水。
顺势请罪致仕,躲避风头?
恐怕同样遂了某些人的愿。
退一万步说,清丈的关口致仕,皇帝怎么看他?
所以,要顺势拿下殷诰么?
恐怕也不行。
即便是殷诰自作主张,那也是殷士儋的亲儿子。
一旦将其锁拿,被沈鲤知道恐怕免不了一死。
届时恶了自己跟殷士儋的师生关系不说,恐怕还得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况且…殷士儋真的不知道么?
余有丁想到这里,心乱如麻。
他突然掀开车帘,朝外吩咐道:“先不去兖州府衙,取道济宁州!”
话音刚落,外间立马传来应和声。
余廷檟见状,小心翼翼提醒道:“大人,殷诰才私下见了我,这时去济宁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儿子语气糯糯,听到余有丁耳中却是一道惊雷。
他陡然反应过来,连忙又将头申了出去:“行程不变!就去兖州府!”
余有丁眨眼之间就收回了泼出去的水,也是忍不住自嘲一笑:“你老子我竟然还没你镇定。”
说着,心中也有些后怕。
要是他这个巡抚遇了事还要去请示殷士儋,那他们俩的仕途,恐怕就一齐交代在这里了。
余廷檟见父亲心乱,干脆说出自己想法:“大人,依孩儿看来。”
“您就当孩儿没跟您说过这事,孩儿也当没见过他,咱们私下查到就高抬贵手,沈鲤、安九域他们撞见了,咱们便公事公办。”
“说到底,大人只需做好本职,便可圣眷不失,旁的细枝末节,未必会在乎。”
余有丁闻言,倒有些欣慰于儿子的懂事——无论怎么说,比殷诰那种丧门星好多了。
他心中逐渐冷静下来。
“对,要防着有人拿这事做文章,我必需做好本职,否则皇帝必然疑我。”
“但本职归本职,却不能身先士卒,免得越陷越深…”
想到这里,余有丁猛然摇了摇头:“府衙恐怕也去不得了!”
余廷檟有些跟不上思路,疑惑道:“这是为何?平定民乱,难道不坐镇兖州府?安御史还在等着大人。”
余有丁叹了一口气:“如今沈鲤正在曲阜杀人,我不能支持,又不能阻拦,去了府衙只怕平白惹得一身骚。”
说完,儿子仍旧一头雾水。
余有丁见状,只好将话说得明白些:“如今清丈,非止地方上斗得厉害,中枢也不能免俗。”
“上次沈鲤将北直隶巡田事上报,内阁申时行票拟‘急功近利,根基不固’,礼部尚书汪宗伊也奏请皇帝,收回沈鲤的巡抚符牌,此后小事联合地方,大事上报中枢。”
“还是王锡爵等人出面力挺沈鲤,主张巡田非常事,当有非常之权。”
“现在党内,也隐隐有了激进、保守二派。”
“眼下沈鲤在曲阜县城中大肆杀戮豪右…”
说到这里,余有丁戛然而止,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沈鲤现在就是政治旋涡,能不沾染最好别碰——若是寻常时候,余有丁还能身正不怕影子歪,凭着一身正气站一站队,但如今惹上殷诰这个麻烦,就不得不谨慎再三了。
余廷檟陡然从这种视角剖析时事,一时间有些猝不及防。
他讷讷道:“那陛下…”
话一出口,就被余有丁不耐烦打断:“皇帝在清丈事上态度坚决,却又从来不主张沈鲤这样滥杀无罪。”
“上次北直隶复核的争论,皇帝也只是和了一场稀泥,让沈鲤正确处理好清丈时的敌我矛盾与内部矛盾。”
“说了跟没说一样,谁也猜不准皇帝在这事上是什么态度。”
若是皇帝不支持清丈,国朝灭亡指日可待。
若是皇帝公然嗜杀,恐怕离民贼独夫不远。
于是,皇帝只能既要又要。
就是苦了他们这些做事的人。
余廷檟似懂非懂,干脆抛诸脑后:“既然不去府衙,那咱们去哪儿?”
余有丁思索片刻,最后一次掀起马车帘子,朝外吩咐道:“来人,替本官带话给安巡按御史,就说…”
“就说兖州府民变事急,耽搁不得,巡抚衙门分一半步卒给他,与本官分头行事。”
“我就不去府衙了,这就亲自领兵,立刻转往谷阳、定陶、巨野、曹县等处,扑灭民变。”
“剩下的郯城县、峄县、沂州等地就托付给他了!”
说罢,余有丁缓缓坐了回去。
在儿子复杂的眼神中,余有丁叹了一口气:“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子在川上曰。
此川是何川?泗水也。
死去的尸体就像水一样,铺满了整个泗水。
这是民乱之下,悲天悯人的感慨。
只争取了半日时限的何心隐,马不停蹄地直奔乱民聚集的寺庙。
寺庙沿河而建,也方便乱民取水饮用。
沿途聚满了这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