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乡野遗贤,根株牵连(4/5)
旦论死,必须三法司复核。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罢了,结果…”
说到这里,倪光荐顿了顿。
申时行听到这里,当即有了不好的预感。
倪光荐神情精彩地迎上申时行的目光,缓缓开口:“去年除夕时,该案的受害者,回家过年了。”
“换言之,没有什么杀人案,府衙强行找了个案犯出来,明正典刑了!”
申时行终于知道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周子义苦笑连连,适时补充道:“如今刑部那边拟奏疏拟了半个月,朝中尚且悄无声息,但浙江那边的士人,已然群情汹汹了。”
“士林各大结社奔向走告,赤民百姓义愤填膺。”
“杭州府那边强行弹压此事,抓了一批刊印报纸、揭帖的士人,定的罪名是造妖言,传用惑众。”
“通政司备案过的报社,也一并被查封了。”
申时行牙龈隐隐作痛。
难怪通政司觉得棘手,非要内阁拿主意。
三法司多半想私下给这事把屁股擦了,否则断不至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官面上还没消息。
致仕的张翰有没有责任也难说,这同时还牵涉到致仕官要不要追责的问题。
府衙就更不用说了——闹出这么大的事,申时行恨不得给这群人一巴掌捏死!
但偏偏这事已经从极个别捕快牢头的事情,上升到整个府衙,乃至省三司衙门的政治姿态。
人死不能复生,想要平息众怒必然要做出更低的姿态,牵涉到更多的人。
纷繁杂乱至此。
通政司如今虽说奉命发布新闻,处置舆论,但遇到这种事,也两眼一黑。
申时行揉了揉眉心,没有立刻答话:“通政司先不要表态,等明日廷议再说。”
皇帝既然说拿不准就上廷议,申时行哪怕直犯恶心,也没光棍到直接拍板的地步。
“还有一事呢?”
申时行虽然是主动发问,但已经打好主意一块扔廷议上再说了。
倪光荐示意一旁的周子义。
后者顺势接过话茬:“申阁老,是度田巡抚衙门的事,上月中旬,沈鲤一行人到山东后,何心隐刊载了文章《罪恶累累的孔府》,当即激起轩然大波。”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又群情汹涌?”
舆论舆论,事情不激烈到一定程度,也不至于这样叫。
事情不闹到一定程度,新闻版署都懒得理会。
周子义对自己接手的摊子也是没眼看,他无奈地点了点头:“山东省三司衙门、衍圣公,乃至盐政衙门的殷总督皆发函来,问询到底是不是通政司授意。”
“此外,现在士林的反应更是强烈,通政司已经被信件淹没了,纷纷责备我等为何替何心隐刊载妖书,是不是有意辱骂圣人,要将我等开除儒门。”
“听说都已经有聚众游行,冲击度田衙门的苗头了。”
申时行啧了一声,自嘲一笑:“我就说要捅马蜂窝。”
倪光荐与周子义悻然一笑。
申时行摆了摆手:“一并上廷议罢。”
“这事不是舆论引导的事了,通政司先不要管了,新报停一停,等议出个结果再做回应。”
说罢,他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
这就是端茶送客了。
通政司两人眼力不差,当即起身告辞。
申时行心里有些烦躁,只是起身相送,并未挪步送到门口。
目送着两位同僚离开,申时行有些疲倦地缓缓落座。
通政司不知道怎么表态,顶多觉得棘手而已,内阁具体统筹政事,才是觉得烈火灼身。
民间结社的文人、动辄冲击衙门的大户,频频游行的学生。
度田以来火药桶一般的天下,官吏离德、南北离心、士绅毁堤淹田也要阻拦清丈。
再加上皇帝催生的报纸这种舆论手段。
这局势当真是一点就着。
可别真的出什么乱子。
想到这里,申时行霍然起身,朝隔壁中书舍人的值房喊道:“替我备肩舆,去吏部一趟!”
值内阁中书舍人应声而去。
申时行看了一眼值房,日光自窗外投入,堆积如山的奏疏光影交错。
他摇了摇头,伸手将值房门带上,缓步走了出去。
山东布政司,济南府。
殷士儋自内阁学士致仕后,便筑庐于泺水之滨,讲学著书,一时从者如云,便将园子取名“通乐园”。
而殷阁老复起盐政总督以后,园子便交给了儿子殷诰打理。
殷诰虽然是济南知府,但在文坛声名不彰,向来没有士人来通乐园与他同乐。
但今日显然有所不同。
趵突泉旁,一干士人儒生,百人不止,席地而坐,里外围成三圈。
殷诰这个主人家,堂而皇之坐在最里一圈。
除了这种占据地理优势的,最里一圈多是名流了。
太仓三张之一。
东南五君子之二。
颜孟圣人世家齐聚。
乃至于此前南郊祭天时致仕的赵南星、邹元标等人。
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群人正传阅一本册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什么孔家田亩横跨五省,屯田、祭地、官庄,大致罗列其中,只估算便超百万亩之巨。
什么孔家世修降表,南孔北孔嫡庶之争,前元入主中原以来,两孔各自是何表现,宛如现场亲临。
什么以办学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罢了,结果…”
说到这里,倪光荐顿了顿。
申时行听到这里,当即有了不好的预感。
倪光荐神情精彩地迎上申时行的目光,缓缓开口:“去年除夕时,该案的受害者,回家过年了。”
“换言之,没有什么杀人案,府衙强行找了个案犯出来,明正典刑了!”
申时行终于知道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周子义苦笑连连,适时补充道:“如今刑部那边拟奏疏拟了半个月,朝中尚且悄无声息,但浙江那边的士人,已然群情汹汹了。”
“士林各大结社奔向走告,赤民百姓义愤填膺。”
“杭州府那边强行弹压此事,抓了一批刊印报纸、揭帖的士人,定的罪名是造妖言,传用惑众。”
“通政司备案过的报社,也一并被查封了。”
申时行牙龈隐隐作痛。
难怪通政司觉得棘手,非要内阁拿主意。
三法司多半想私下给这事把屁股擦了,否则断不至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官面上还没消息。
致仕的张翰有没有责任也难说,这同时还牵涉到致仕官要不要追责的问题。
府衙就更不用说了——闹出这么大的事,申时行恨不得给这群人一巴掌捏死!
但偏偏这事已经从极个别捕快牢头的事情,上升到整个府衙,乃至省三司衙门的政治姿态。
人死不能复生,想要平息众怒必然要做出更低的姿态,牵涉到更多的人。
纷繁杂乱至此。
通政司如今虽说奉命发布新闻,处置舆论,但遇到这种事,也两眼一黑。
申时行揉了揉眉心,没有立刻答话:“通政司先不要表态,等明日廷议再说。”
皇帝既然说拿不准就上廷议,申时行哪怕直犯恶心,也没光棍到直接拍板的地步。
“还有一事呢?”
申时行虽然是主动发问,但已经打好主意一块扔廷议上再说了。
倪光荐示意一旁的周子义。
后者顺势接过话茬:“申阁老,是度田巡抚衙门的事,上月中旬,沈鲤一行人到山东后,何心隐刊载了文章《罪恶累累的孔府》,当即激起轩然大波。”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又群情汹涌?”
舆论舆论,事情不激烈到一定程度,也不至于这样叫。
事情不闹到一定程度,新闻版署都懒得理会。
周子义对自己接手的摊子也是没眼看,他无奈地点了点头:“山东省三司衙门、衍圣公,乃至盐政衙门的殷总督皆发函来,问询到底是不是通政司授意。”
“此外,现在士林的反应更是强烈,通政司已经被信件淹没了,纷纷责备我等为何替何心隐刊载妖书,是不是有意辱骂圣人,要将我等开除儒门。”
“听说都已经有聚众游行,冲击度田衙门的苗头了。”
申时行啧了一声,自嘲一笑:“我就说要捅马蜂窝。”
倪光荐与周子义悻然一笑。
申时行摆了摆手:“一并上廷议罢。”
“这事不是舆论引导的事了,通政司先不要管了,新报停一停,等议出个结果再做回应。”
说罢,他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
这就是端茶送客了。
通政司两人眼力不差,当即起身告辞。
申时行心里有些烦躁,只是起身相送,并未挪步送到门口。
目送着两位同僚离开,申时行有些疲倦地缓缓落座。
通政司不知道怎么表态,顶多觉得棘手而已,内阁具体统筹政事,才是觉得烈火灼身。
民间结社的文人、动辄冲击衙门的大户,频频游行的学生。
度田以来火药桶一般的天下,官吏离德、南北离心、士绅毁堤淹田也要阻拦清丈。
再加上皇帝催生的报纸这种舆论手段。
这局势当真是一点就着。
可别真的出什么乱子。
想到这里,申时行霍然起身,朝隔壁中书舍人的值房喊道:“替我备肩舆,去吏部一趟!”
值内阁中书舍人应声而去。
申时行看了一眼值房,日光自窗外投入,堆积如山的奏疏光影交错。
他摇了摇头,伸手将值房门带上,缓步走了出去。
山东布政司,济南府。
殷士儋自内阁学士致仕后,便筑庐于泺水之滨,讲学著书,一时从者如云,便将园子取名“通乐园”。
而殷阁老复起盐政总督以后,园子便交给了儿子殷诰打理。
殷诰虽然是济南知府,但在文坛声名不彰,向来没有士人来通乐园与他同乐。
但今日显然有所不同。
趵突泉旁,一干士人儒生,百人不止,席地而坐,里外围成三圈。
殷诰这个主人家,堂而皇之坐在最里一圈。
除了这种占据地理优势的,最里一圈多是名流了。
太仓三张之一。
东南五君子之二。
颜孟圣人世家齐聚。
乃至于此前南郊祭天时致仕的赵南星、邹元标等人。
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群人正传阅一本册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什么孔家田亩横跨五省,屯田、祭地、官庄,大致罗列其中,只估算便超百万亩之巨。
什么孔家世修降表,南孔北孔嫡庶之争,前元入主中原以来,两孔各自是何表现,宛如现场亲临。
什么以办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