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1章 说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楚王你应该没有忘记你曾经说过的话吧?”郭义问道。

“当然没有。”楚王摇头道:“只要你能够说服我说服我的群臣百官我便答应你不让赵国借道。”

“好!”郭义点头。

郭义淡然一笑道:“人人皆知我吴国对赵国忠诚赵国更是把吴国当成了附庸国。这一次宣战是不是很意外?”

众人并不接话。

“也别太意外。”郭义摆手道:“吴国若亡接下来就是楚国。”

“信口胡言。”

“你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折手段连这种话也说的出来。”

……

朝堂上众人纷纷开口说道。

郭义一甩袖子道:“赵国强盛但内部却斗争激烈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只能对外发起战争。再者赵王野心极大从陈国亡国之战便能够看出来赵王一心想要一统大陆。当年吴成王并不知晓当他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郭义立于朝堂之上口若悬河。

以一人之力舌战群儒与百官争辩。

一开始楚王并不为所动。

但是郭义的立场鲜明观点端正。从开始到现在并未提及让楚王拒绝赵国借道。而是分析利弊讲述未来。

这一吵就是一天。

负责送茶水的宫女都跑断了腿。

太阳西下郭义也疲倦万分:“楚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日你给赵国借道明日赵国就会对你动刀。一旦吴国被灭楚国便是三面楚歌了。”

楚王皱着眉头并未发言。

朝堂之上百官也极为疲倦左丞相辩驳道:“纵然赵国对我动刀我们也有与之一战的力量赵国不是有五十万大军吗?我楚国一样有。”

郭义却冷笑道:“左丞相此言差矣若是吴国亡楚国便被三面包围从军师战略上而言你认为楚国有优势吗?再者赵国五十万乃是精兵与陈国一战赵国练兵十年与吴国一战赵国再次练兵。楚国已经有几十年未曾打过仗了吧?楚国的士兵有几分战力在场的将军们心里没有一点儿数吗?”

一行身穿铠甲的将士纷纷低着头。

楚国的五十万大兵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但是赵国的五十万大兵却是实打实的精兵悍将。战场上勇猛无敌。

“赵国答应了拿下幽州城后分我半座城池。”楚王说道。

“分你半座城池又如何?”郭义轻笑一声道:“纵然是把幽州城都给了又怎么样?若是赵王想要随时可以取走到时候赵楚之战楚王又有几分胜算?”

“这!”楚王傻眼了。

“天下大势强者生弱者亡。”郭义叹息了一口气道:“若不团结便只能自取灭亡了。”

“郭先生的意思是?”楚王疑惑的看着郭义。

“楚王若不想被亡国为今之计只能吴国与楚国联盟。”郭义认真的看着楚王道:“只要你我联盟赵国便不敢造次。至少现在不敢。”

楚王迟疑了。

之前他已经与赵国达成了协议并且允许赵国借道楚国出兵幽州城。

若是反悔怕是赵王肯定会大动干戈若是他一怒之下对自己动武呢?

郭义望着楚王却见楚王迟迟没有定夺他知道楚王内心肯定十分纠结。郭义却笑道:“陈国被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陈国被灭了;吴国被灭你同样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有一天赵国的铁骑踏上了楚国的地盘怕是就再也没有人会帮你了。”

楚王深吸了一口气:“郭先生你给我一天时间思考。”

“好!”郭义点头道:“赵国的军队已经出发了还有六天便抵达楚国边境。莫说一天只要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踏入楚国你随时可以反悔。”

随后郭义便返回了客栈。

随行的人看到郭义顿时笑了。

“先生你这一去就是数日可把我们担心坏了。”同伴松了一口气追问道:“先生高才竟然治好了楚国的小公主实在让人惊讶。不过楚王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吗?”

“暂时还没有。”郭义摇头。

“啊?”几人一听急忙说道:“赵国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若是楚王再不答应我们赵国的军队恐怕就要入境了。”

“我知道。”郭义点头他笑了笑:“楚王不答应我能怎么办?”

“这……”同伴愣住了。

其中一人好奇的问道:“先生怎么你一点儿也不焦急?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打算?”

“打算倒是没有但是我觉得楚王已经有些松动了。”郭义微微一笑道:“我相信他一定会答应我们。”

“先生为何这般肯定?”那人问道。

“拭目以待吧。”郭义回道。

果然!

不出郭义所料第二天一大早楚王便把郭义请入了楚国皇宫。

这一次楚王单独接见了郭义。

两人在后花园之中见了面。

“楚王殿下你可想清楚了?”郭义缓步走了过去。

仿佛两人乃是平辈之交郭义丝毫没有把楚王当成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莫说楚王纵然是吴成王郭义也从来没有行过礼而是以平辈之交的身份与之相处。但是吴成王却从未计较过。

不管郭义的那一重身份都是吴成王不敢得罪的。第一重身份郭义乃是神算子吴成王恨不得把郭义奉为吴国国师;至于第二重身份他又是郭念的父亲郭念乃是幽州城城主更是手掌十五万大军。

“郭老先生。”楚王微微一笑道:“如果我告诉你我依然同意赵国借道楚国出兵吴国呢?”

“那我表示很失望。”郭义淡淡一笑。

楚王一愣:“难道你不生气?”

“我又何须生气?”郭义摇头道:“就算我生气也改变不了什么。与其如此不如干脆接受。”

“哦?”楚王迟疑了一下道:“难道老先生就不担心亡国?”

“吴国不会亡。”郭义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