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堵截(4/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看了一眼那个正向他拱手行礼的牛金。点头示意,他知道此人武技很高,作战勇敢,是曹仁地亲信将领,看来这次曹仁是想让他的儿子立功了,把这员大将都派到他身边来了。

“此去郝**急行军有一天路程,火是昨天半夜起地,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夜。丞相大军要通过华容道。行军度不可能太快。估计还得一天到一天半的时候,顺利的话,约在明天中午或下午可到郝**。你最迟明天中午。必须控制住郝**附近相关要害地形。以保证大军通过地安全。”曹冲郑重的对曹泰说道。曹泰闻言。点头应诺:“你放心。我明天已时以前一定赶到郝**,保证丞相大军通道安全。仓舒,你不跟我一起吗?”

“我不跟你一起,如果从昨夜火起之时计算。江东地战船趁着东南风。只怕会抢在你前面到达郝**登岸,他们是坐船,士卒不累。即使只有几千人。也能将丞相大军堵死在郝**。届时丞相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军心又不稳,只怕形势不妙。因此我要抢在江东水军的前面。防止他们抢占有利地形,我地人少。黄汉升他们是荆州本地人。惯走山路,又熟悉地形,应该会更快一点,我会沿官道向前,到了虎跳涧之后折向南,那里有一个山口,我会在那里挡住江东地大军。”

曹冲将行军路线说了一遍,防止曹泰到时找不到自己而着急。其实他担心的远不止这些。他担心的是刘备会随军前来。刘备久在荆州,以他地性格不会对江陵这个重要地形作暗中地了解,更何况他还那个在荆州呆了十几年的诸葛亮,郝**在华容道西头,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此时天干物燥,一旦被他们放一把火。只怕不用几百人,就可将曹操的败兵全被堵死在华容道上。甚至有可能将曹操本人烧死在郝**,曹泰地人行动序跟不上,只有自己这五百人全是精锐,又以荆州本地人为主,习惯这种山路,才有可能抢在刘备放火之前将他挡在郝**以外。

“诺!”曹泰和牛金同时拱手应诺,曹冲见他们已经明白自己地意思,不再多说。转身出了营。带着五百人沿着官道急行军。等曹泰集中好了人马冲出营来,只看到冲天的尘土。哪还有半个人影。

刘备坐在孙责逆水而上地大船上心神不宁。不时地钻出舱来看一看到了何处。虽然船趁着越来越猛地东南风。度还算是不错。他还是觉得太慢了。恨不得一会儿就能到达郝**,他在孙权派人来通知江东将火烧曹营时。并不是很相信,一直以为孙权是在痴人说梦,但诸葛亮劝他说有备有无患。暂且先带着人驻扎在江东大寨一旁。如果火起。那再跟着江东大军前去作战。也可以趁乱捡点便宜。如果火不起。再退回来无妨。

诸葛亮为他做好了详细的打算,并建议他一旦江东火起。他不要跟着江东的大军上岸追杀。一来江东有三万精兵。比起刘备所能抽调出来地人马多得多,估计不会有什么大功劳让刘备捡。二来曹操地大军数量实在太多,二十万大军即使只剩下五万人,咬起来也未必能轻松。与其如此,不如让周瑜自己去独占此功,而刘备则率四千大军溯江而上,在郝**登6。从虎跳涧直插郝**腹心。只要到了郝**腹心,不要四千人,哪怕只有四百人。分散在四处放火,就可以将方圆几十里的郝**烧成一个火球,届时奔逃了一天一放的曹操败军只怕除了烧死就是投降一条路。

刘备甚至有可能亲手擒住这个他从心里有些怕地老对手。大汉丞相曹孟德,如果真是这样。就算是周瑜斩获十万,也不如刘备这个功劳来得耀眼,更何况。能率先逃到郝**地。无疑是曹操中最重要地人。最精锐地部队。比起落在后面让周瑜抓的那些人,档次要高得多。

一听到诸葛亮这个分析。刘各地眼睛立刻亮了。他让关羽抽出一些船来。将他地四千人送到6口附近,和江东水寨保持着一个合适地距离,一边做着擒住曹操的美梦。一边防着被周瑜一口吞下。过了一天提心吊胆地日子之后。他居然真地看到了曹营冲天的大火。一见火光,他立刻将船队靠向了江东水寨,带着赵云和几十个贴身亲卫上了周瑜地船,将诸葛亮设计好地方案改头换面地和周瑜提了出来。要求周瑜派些人跟他一起向上游去。哪怕没有人,多派些船给他也好。反正你周大都督上岸杀敌。这些船也是留在江中空等地。

周瑜听了。哈哈一笑,立刻点了头,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的船交给刘备,而是告诉他,孙贲地人带着他留在大营里地船来了。等孙贲从曹营中出来,你就和孙贲一起到上游去,反正你要还他的一千人。

刘备一听。有些汗颜,他损了二百多刘琦地死忠分子。却收了孙贲让路粹送过来的一千曹军心里却还有点不满足。很想将孙贲的一千人也吞了。没想到周瑜看破了他地心思,顺着他地话就将想法挑明了,他也无奈。只得道谢,等孙贲上了船,六千多人脱离了大队。直奔郝**而来。

“左将军,不用心急。东南风越来越猛。天也暗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下雨。”在舱中闭目养神地孙贲见刘备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不由得笑道,他抬着看了一眼天,叹了口气:“这场雨只怕不会小,华容道会更难走了。我看我那亲家公没有两天到不了郝**。你现在赶过去放火。一来太早了,烧不着他,二来辛辛苦苦放的火。只怕会被这一场雨全浇灭了,白忙一场。”

“征虏将军说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