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国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阳谷县城的事本已经处理得七七八八,后事自有朱武收尾。  

因此,李衍等人无需再回阳谷县了。  

所以,抢得了花宝燕,李衍便直接带人返回了水泊梁山。  

官府也就敢捉那些势小的毛贼,李衍这三四千精锐军马哪个敢拦?  

路过二龙江时,有人提议去二龙山歇歇脚?  

考虑到,宋江等人有可能去了二龙山入伙,李衍便没去讨这个嫌。  

李衍已经想好了。  

宋江等人以后自然是要去谋求招安的。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先不说实力必定锐减的宋江等人能否被大宋朝廷看上发出招安令还未必可知。  

只说宋江等人要想让朝廷发出招安令,就必须得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就是得作出名声来,要不然大宋好几百伙土匪怎么能单单招安你宋江一伙,要知道渴望朝廷招安洗白的土匪可不在少数。  

只此一样,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宋江他们都能帮李衍吸引不少仇恨。  

所以,在短时间内,宋江一伙也是是友非敌。  

这么一想,坐看宋江他们发展起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这也是李衍最终放过宋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路上行了四五日,即将进入兖州境内,李衍等人来到了一地。  

此地地名唤对影山,两边两座高山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却是一条宽阔的驿路。  

正行进之间,众人突然听见前见有锣鸣鼓响。  

花荣断言:“前方必有强人。”  

不用过去看,结合此地的地名,李衍也能猜到,前面必是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那两个各拥有一副好皮囊的水货中的一个或两个。  

要说这两人完全是水货吧,其实也不尽然。  

郭盛姑且不论,吕方在几年后可是能跟石宝打上五十回合然后全身而退的人。  

想到吕方还有点期盼,李衍道:“过去看看。”  

言毕,李衍就打马上前。  

陈丽卿、阮小七、马灵、王定六、花荣并亲卫营紧跟李衍身后也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  

李衍等人前行了半里多路,看到了一伙人马,大约一百多人,拥着一个一身红袍头戴三叉冠身穿百花袍胯下胭脂马手拿一杆朱红画杆方天戟的年少壮士。  

再看对面山冈子上,也有百余人,前面也拥着一个穿白年少的壮士,其打扮与那红衣年少壮士基本相同,只不过他这边全都是素白旗号,那边全都是绛红旗号。  

两人话不投机便变战了起来。  

还别说,这两人的武艺虽然都不怎么样,但打得还挺漂亮,也挺热闹。  

戟来戟往,这两人一打就是三十几合,不分胜败。  

突然!  

两杆大戟上的金钱豹子尾和金钱五色幡搅做一团,怎么分都分不开。  

花荣见后张弓搭箭瞄准豹尾“飕”的射了一箭。  

巧合的是,陈丽卿也同时张弓搭箭瞄准豹尾“飕”的射了一箭。  

两枝箭同时射出又同时射中豹尾系在一起之处,豹尾立断,且掉下一小截在地上,两枝大戟立即分开!  

在场之人众人无不喝彩!  

不多时,吕方和郭盛纵马跑来,直到李衍等人马前,异口同声道:“原求教两位神箭大名?”  

花荣一请李衍,道:“这是我家哥哥,水泊梁山寨主李衍,那一箭是我家嫂嫂射的,我是便是清风镇知寨小李广花荣。”  

原本将注意力放在两名神箭手身上的吕方和郭盛,听见“李衍”大名,立即看向李衍!  

你道为何?  

只因为现如今的李衍在江湖上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李衍与方腊、田虎、王庆结拜之后,俨然成了绿林界的四大王天之一!  

所以,只要是江湖人,就没有不知道李衍大名的。  

听闻眼前之人乃是李衍,吕方和郭盛异口同声道:“久仰李寨主大名,恨不能追随!”  

说完,吕方和郭盛相视,随即同笑!  

连追随之言都说了出来,后面的事也就简单了。  

吕方和郭盛各自说了他们贩卖药材和水银的经历,两人又说了他们打斗的原因。  

李衍居中调和了一番,又向他二人抛出了橄榄枝。  

本事实在不济也没混出什么名堂的二人听闻李衍招募,全都欢天喜地,随即纳头便拜。  

一众人等在对影山休整了一日。  

吕方和郭盛将两山人马点起,收拾了财物,然后跟着李衍等人回到了水泊梁山。  

一路无话。  

回到水泊梁山之后,李衍令花荣组建一营马军,番号“马军独立二营”,又令武松、吕方和郭盛各组建一营步军,武松营、杨林营(将陈达营与杨林营对调,也就是让陈达营加入步二军)、杨春营、吕方营、郭盛营合组步三军,由武松担任统领,由杨林担任副头领。  

忙完扩军一事,李衍纳花宝燕和虽为妾却一直没有妾之名的程婉儿为妾。  

李衍宣布水泊梁山大庆三日。  

不过——  

老天仿佛成心不让李衍躺在温柔乡里休息一般。  

纳花宝燕和程婉儿为妾的第二日,一直发展的很顺利的济州岛突然传回了一条让李衍坐立不安的消息——高丽发现济州岛被外人占领了,一场无法预料规模的大战有可能一触即发。  

得知这一消息,李衍当即就将刘慧娘、闻焕章、亲自回来传递消息的孙静、朱武、林冲、卞祥、广慧、邓飞、武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