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赏赐官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正威前往广州的时候,何嗣焜早已提前骑马赶过去,与绿营派去的人是前后脚。  

广东巡抚张兆栋刚刚听闻有一支军队在港口上岸,要求见张树声。  

稍后又有人传来消息,有千人正往广州行来,张兆栋顿时坐不住了。  

一边让人去通知广东提督,一边让人通知水师大营,紧接着下令:“将广州城门关上!”  

“万万不能让那些人冲进来!”  

同时让城防绿营兵加强守卫。  

何嗣焜刚刚回到广州不久,便见城池大门关上,立刻去找到张兆栋,询问:“张大人,我刚刚听闻广州城门关上,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何大人来的正好。外面一群人正奔广州来,据说这些人拿着火枪,乘坐战舰而来,人数足有数千,要求见总督张大人!何先生可知这些人为何而来?”张兆栋询问。  

何嗣焜是张树声的幕僚,有着从四品衔候补知府的官职。  

“竟有此事?”何嗣焜露出诧异之色。  

“总督已去巡视广西,我也不清楚此事。张大人准备如何处理?”  

“这些人手持火枪,目的不明,自然不能让他们进入广州城池,先关上城门将其挡在门外,我已让人通知绿营和水师,接下来坚守待援便可。”  

“到时再询问那些人的来历。”  

张兆栋轻抚长须,一副胸有成竹之色。  

“张大人高见!”何嗣焜拱手道。  

“听说这些人乘坐战舰而来,只是不知水师为何没有阻拦,此事之后定然要参他一本!”张兆栋饱含深意道。  

何嗣焜并不辩驳,此事他和水师提督李准早有商议。  

而此时,广州因为城门关闭之事,已经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下午四点的时候,张兆栋便看到一支人马从黄埔港方向赶来。  

这些人身着洋人猎装,脚下是长靴,腰间跨着枪,看起来队列整齐。从望远镜中能看出这些人是华人相貌,却没有辫子,一头短发。  

张兆栋看着对方队形,脸色就是微变。  

尤其是这些人身体强壮,气势凶悍,比起绿营精锐还要威武几分。  

与此同时,陈正威在马车中也得知广州城门大关的消息。  

倒是没出乎他的意料。  

看到一支军队来到城下,傻子都知道关门。  

美国公使就是这个时候用的。  

不然这广州还真进不去,一两米厚的城门,他都打不进去。  

何况他也没准备打,不然他就提前派一支人混进来了。  

对于安全,他并不担心,只有他自己都够了。  

带这么多人,纯粹是来吓唬吓唬广州的官员而已,让他们跟自己说话的时候都能清醒一点。  

陈正威探头看着远处的城墙,他以前来过广州,上辈子的时候。  

这城墙后来拆了,他也第一次见。  

对窗户外的马仔道:“去通知美国公使和领事,让他们去和对方交涉!”  

片刻后美国公使乔治.塞沃德来到马车边道:“陈先生,我去和他们交涉,但他们不会允许这么多人进入城中。”  

“告诉他们,我是回来省亲的,起码要带两百人入城!”陈正威面无表情道,他估计200人应该是极限了。  

“如果他们拒绝,那就开战吧!美国会向大清宣战,然后我们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我保证,广东水师连大营都出不去。”  

这种战争威胁外交对别的国家不一定好使,但对大清肯定好使。  

1874年,日本借口台湾人杀了琉球人,出兵3000入侵台湾,然后清政府和日本签了《北京专约》,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民义举”,并赔款军费50万两,以换取日军撤出台湾。  

日本也正式借着这个藉口,在前两年吞下了琉球。  

1875年,英国找借口发动战争要挟,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清政府又赔了英国20万两白银,派遣郭嵩焘去英国道歉,又开放了多个口岸。  

更不用说左宗棠在新疆打赢了还赔了俄罗斯900万银卢布,相当于500万美元,还割了土地。  

就是前几个月的事。  

就是这么好欺负。  

乔治.塞沃德闻言轻轻松口气,陈正威这次还算讲道理。  

现在他腰间还在隐隐作痛。  

随后乔治.塞沃德和广州领事塞缪尔·W·哈德在城下等了半天,城门打开一个小门,让他们进去后,门又立刻关上。  

乔治.塞沃德和塞缪尔.哈德被带到城池上,与张兆栋力争。  

“陈先生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人,他出身于这里,只是回来探望亲人。将他拒绝在门外,你们是在制造争端!”  

张兆栋这才知道城外的是谁。  

作为与洋人接触最多的地方,作为广东巡抚,哪怕不是有意的去了解外界,多少也能听说一些事情。  

而他也听说过陈正威的名字,只是了解不多。  

“你们没有提前通报,这不符合程序!而且那些士兵是怎么回事?”张兆栋带着几分傲慢的捋着胡须。  

“他是大清人,那些人自然也是大清人。你们大清有规定大清人回乡探望亲人,需要提前通报吗?”乔治.塞沃德争辩道。  

“既然他们是大清人,这里是广州!是大清的土地,如何处理是我们的事情!”张兆栋丝毫不为所动。  

“一个有着极高声望的绅士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