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引爆美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后伸手招过不远处的一个马仔:“你们看到他了吗?刚才追赶这些士兵的时候跑的太快,把脚崴了!”  

“啊?”  

“我们大概有好几个战士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负伤,毕竟我不是上帝,不能掌控所有事。”  

“好在上帝一直在眷顾我!这种伤亡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啊?”  

陈正威转过身,在那些记者错愕、茫然的目光中离开。  

可以想象,明天的报纸会很好看。  

当天晚上,这封新闻稿就已经通过电报发到了美国各地。  

“这份新《独立宣言》必须要登上明天的头条!”不止一个报社的编辑拍着桌子道,哪怕硬顶着司法部的压力也要将这份报道发出去。  

实在是这一番话语太震撼了。  

除此之外,那个中国人竟然歼灭了一个步兵团,这也会造成巨大的轰动。  

而与此同时,关于铁路桥爆炸,以及现场搜救情况的新闻稿也传了过来。  

如果放到平时,这个消息肯定要放到头条的,甚至能在美国引起震动。  

不过和陈正威在火车站的那番话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号外,第二十二步兵团全军覆没,《独立宣言》再现!”  

第二天一早,大量的报童挥舞着报纸奔跑在街道上。  

听到第二十二步兵团全军覆没这个消息,就震动了不少人。  

“给我一份报纸!”  

“也给我一份!”  

一些城市的中产阶级纷纷掏钱买下报纸,然后站在街边就忍不住打开报纸开始翻阅。  

在这个早上,在美国任何一个街头,都能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绅士站在街边看着报纸,就连将报纸拿回家或者拿到公司都不愿意,可见今天头条对他们的冲击有多大。  

“竟然全歼了一个步兵团!”几乎每个人认真看完新闻的开头后,脸色都发生了变化。  

除了二十二步兵团全军覆没的始末之外,陈正威对于《独立宣言》的阐述也对这些绅士们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美国,歧视是随处可见的,每个人都认为习以为常,但将表面遮掩的布条揭下来后,重新阐述《独立宣言》对这些人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让每个人的情绪都激荡起来。  

甚至报纸的第二条就是重新刊登了《独立宣言》  

而第三条新闻才是昨天晚上对二十二步兵团的搜救情况。  

“竟然打赢了?”  

“陆军连那个中国人都打不过,损失这么大,对方的损失微乎其微!”  

“独立宣言…我们的祖辈反抗了殖民和暴政,不过如今一切又恢复到了最初!”  

而很多在社会上受到歧视的移民更加心神动荡,不论他们是德国裔,还是波兰、法国、意大利人。  

“吁请美国人民和世界的裁判…我应该支持这个中国人!我不希望有一天这些事会降到我的头上!”  

“美国政府就是混蛋!现在的总统就是个独裁者!”  

整整一上午,这些报纸都在美国各处流传着,无数人看过这个报道,更是被人绘声绘色的传到很多不认识英文的移民之中,在墨西哥人,在黑人中口口相传…  

整个美国都沸腾了。  

陈正威的这场胜利,陈正威的宣言,加上以前的那些积累,彻底引爆了美国。  

另外,陈正威对伤亡表态也让人有一种微妙的感觉。  

“陈先生叫过来一个穿着猎装的战士后,一脸严肃的对我们说:伱们看到他了吗?刚才追赶这些士兵的时候跑的太快,把脚崴了!”  

“这让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陆军的实力不堪一击…”  

一个个黑人大声复述着报纸上的文字,然后鼓舞同伴:  

“是的,我们应该抗争!而不是等着其他人怜悯!中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么做,就像之前的南北战争一样!”  

旧金山,无数华人欢声沸腾!  

“赢了!芝加哥大胜!”  

“威哥在芝加哥大胜,全歼了鬼佬一个步兵团,自己的损失微乎其微!”  

“鬼佬的陆军也不怎么样啊!”  

最新的报纸飞快传到了唐人街的每个角落。  

这些日子唐人街一直以来的担忧都被这场大胜冲淡了。  

“师姐,威哥赢了!大胜一场!”李希文兴冲冲的拿着报纸跑到陈正威的宅子。  

“我哥赢了?”正在饭桌上吃饭的陈巧娘直接跳下椅子,一个窜身就把报纸抢过来,然后转身递给林长宁,眉开眼笑道:“嫂子你看!”  

“吃饭!”林长宁板着脸,陈巧娘立刻老老实实的坐回椅子上吃饭,眼睛直转。  

林长宁则是拿着报纸看了起来,片刻后扬了扬眉毛。  

这家伙,还是这么张扬!  

这时候还在挑衅美国陆军,估计现在陆军总部都气炸了。  

不过这家伙什么时候还会打仗了?  

而唐人街的那些富商在听到消息后,也纷纷咋舌。  

陈正威给他们最深的印象,就俩字,凶横。  

在唐人街凶横,在旧金山凶横,如今到了芝加哥也一样。  

歼灭了陆军一个团,还这么明目张胆的挑衅,果然是他的作风!  

不过看到陈正威这么猛,他们反倒是放下心来了。  

天塌下来有陈正威顶着呢。  

“赢了!赢了!”西塞丽.杜邦将报纸往空中一扔,就跳到床上不断的打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