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殖民浪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蒙塞尼奥.阿尔瓦雷斯终于冷静下来了,并且明白了自己的情况。  

为了避免事情继续恶化,他只能捏着鼻子答应温秉钟的条件。  

至于西班牙政府的补偿…完全没有。  

随后消息传回了梵蒂冈,梵蒂冈对此感到震怒,不过并没有再横生枝节,他们现在更急着挽回名誉上的损失。  

在接到消息后,就立刻派遣大主教带队前往两处教堂调查。  

而教会和西班牙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事而恶化,这让萨加斯塔有些担忧,只能以后再想办法缓和。  

好消息是经过这件事,这位临时负责人因为闹出这些事来,也失去了梵蒂冈的信任,不可能成为托莱多总主教。  

西班牙政府可以等新的总主教到来后,再与对方接触,缓和双方的关系。  

几天后,西班牙政府又召开议会并且以紧急议程,快速修改了继承法——凡由王室血统直系后裔(公主)在有明确婚姻关系(即使离婚)时所生之子女,亦同享王位继承权。  

在修改了继承法后,王室和西班牙政府就公布了欧拉利亚公主在美国时短暂结婚,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的消息。  

欧拉利亚公主在美国的短暂结婚和离婚,都有基本证明。  

至于孩子的父亲是谁…西班牙政府和王室全都闭口不言。  

这个消息传出,整个西班牙顿时一片哗然。  

随后教会表态,公主当时的婚姻虽然并不圆满,但形式有效,这个孩子在教会法理上并非“私生”,可以继承王位。  

紧接着西班牙的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并且在报纸上不断淡化孩子父亲身份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孩子的王室血统及其象征意义。  

“王国又有了新的合法男性继承人!”  

“欧拉利亚公主将在这位王储成年前,担任摄政!”  

这让人目不暇接的一连串变动,不单单是在西班牙,在整个欧洲都引起了一片哗然。  

而在英国,大卫.阿巴内尔抵达英国后同样受到了无数瞩目。  

在抵达英国两日后,他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且说道:  

“英国资产是被系统性低估的!”  

“英国凭借着全球殖民体系,经济更加的强劲,以及充满了活力!”  

“图卢兹伯爵,听闻你发表过关于美国经济会崩溃的报告,是这样吗?你来英国,和这个有关系吗?”记者立刻追问。  

“是的,我在带领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美国的经济之后,发现里面蕴含了很大的危机!很可惜,没人愿意相信这话!”  

图卢兹伯爵的一番话,迅速让他成了英国的红人。  

尤其在去年英美冲突中,英国并没有获得优势,反而损失了大片殖民土地,让英国的荣誉受到了损失的情况下。  

图卢兹伯爵,这个闻名美国的金融天才,无数人眼中的财富化身,公开表示美国经济会崩溃,并且看好英国金融,迎合了英国人的帝国复兴心理。  

而且他可不是美国那些罪犯、妓女和土著的后代。  

他法国贵族的身份和血统底蕴,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认同。  

在抵达伦敦没多久,他就成了伦敦社交圈子里的红人,每个经济论坛和沙龙,都以邀请到他为荣。  

而他也积极参加各种沙龙和聚会。  

期间也有一些人想要询问他有什么计划,是否会接受资金…  

不过他拒绝了所有资金意向,表明需要先休息一下,另外寻找一些机会。  

而柏林会议,从1884年11月初,一直到1885年2月初,才渐渐接近尾声。  

这场讨论非洲和海权的国际会议,当然没有任何非洲国家参加。  

一共15个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的都是欧洲传统强国,以及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这些已经衰落的欧洲国家。  

而整场会议,实际上也是以英国为首的海权联盟,与美德法三国联盟的对抗。  

不过这里面的情况错综复杂,美德法三国对抗和挑战英国,而德国与意大利、奥匈帝国是军事上的盟友,而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又是海权联盟的成员。  

至于法国…法国在整个欧洲是被孤立的。  

因此美德法三国中,美国与法国的合作更加的稳固密切。  

而这场会议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除了各国原本在非洲的一些地盘之外,其他地区都是谁先占领归谁。  

而这个占领的要求就是…铁路修建到哪里,就能合法声称对该地区的主权及资源拥有权。  

随着各国在总协议书上签字,也代表着一场疯狂的非洲争夺战开始了。  

随后消息传回各国,一些国家的民众都陷入一场的扩张氛围。  

就连西班牙政府都蠢蠢欲动了。  

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市场,以及更多的机遇。  

而这种氛围最狂热的,就是一直在殖民扩张中的英国。  

而在英国买了豪宅,每天出入上流社会的各种沙龙和宴会之中的图卢兹伯爵,终于宣布将会向非洲投资,修建一条从北向南,贯穿整个非洲的铁路。  

帮助英国在这场争夺战中获胜。  

同时他在非洲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将会投入大量资金在非洲投资建厂。  

随后便开始募集资金,不过募集的并不多,只有1000万英镑。  

铁路路线需要勘探,这是个为期八个月到一年的长期工作。  

他现在需要在非洲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