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同等报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林开榜带领舰队袭击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时,陈正威也正在大陆酒店的会议厅里召开新闻发布会。  

陈正威还没抵达的时候,那些记者就在交头接耳。  

毕竟,陈正威每次召开发布会都是有重要消息要通知,这已经成了惯例了。  

尤其是现在情况复杂,一方面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双方不断互相针对,而另外一方面德国和法国都站出来支持美国,打击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情况下,陈正威召开发布会是要通知什么消息?  

每个人都在猜测。  

所有人到齐后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会议室的大门再次推开,陈正威带着一群人走进会议室。  

“陈先生!”  

会议室内的记者纷纷起身。  

陈正威大步流星走到前面的台上,拉过椅子坐下后阴沉着脸道:“今天的发布会是要说明一件事情。”  

“由于智利一直封锁秘鲁的海岸线,导致秘鲁人民缺少食物和药物,每天都有秘鲁的民众饿死,病死。”  

“秉持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我让人向秘鲁送去了一批粮食和药物。”  

“但我的商船被袭击了,两艘商船被击沉!”  

陈正威说完后,话音停顿一下,那些记者都一片哗然,智利竟然击沉了陈正威的商船?  

不少人都觉得智利的胆子可真大。  

而更多的人,则是想到了智利背后的英国,随后便紧张起来。  

这件事弄不好会造成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加剧。  

陈正威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片刻后接着道;“而且是挂着美国的国旗被击沉的。”  

这话说出来,不少人的脸色都严肃起来,等着陈正威接下来的话。  

很多人都觉得,恐怕又要出大事了。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商船,那么这个国家是无能的!”  

“而智利的行为也是对美国的挑衅,甚至是蔑视。”  

“所以旧金山的舰队将会对智利发起报复性的反击,这是美国政府所支持的。”  

“就这样!”  

陈正威将话说完就走,随后便起身离开。  

而站在墙边的马仔,也跟着陈正威鱼贯而出。  

随后这些记者才哗然起来。  

随后消息便迅速扩散开。  

当天晚上,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各国公使都得到了消息。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互相试探!看起来有热闹看了,英国人肯定会做出反应!”法国公使得到消息后笑着说道。  

他很高兴看到美国人这么积极的挑战英国。  

而其他国家的公使也基本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无论是谁先发动的攻击,显然双方如今是在互相试探,双方之间的冲突还会继续升级。  

而最懵逼的就是智利公使华金·戈多伊·克鲁斯。  

他在得到消息后,完全是茫然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智利袭击了美国的船?可美国人根本就没联系过他。  

像这种情况,美国首先便应该找他这个智利公使发出照会。  

然而根本没有。  

甚至其他国家的公使都比他先知道这件事。  

在茫然之后,智利公使华金.克鲁斯便感觉头皮发麻,飞快拿起衣服出门,同时吩咐:  

“发电报回国询问情况!”  

不过刚出门就被一群记者围上了,华金.克鲁斯好不容易才从那些记者中挤出去,坐马车前往老执行大楼,想要见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  

不过根本没见到人。  

与此同时,智利内阁也正在召开会议。  

智利的高层基本都是年轻时在欧洲留学,因此国际视野不错,也更能清楚的了解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更知道最近英国和美国正在发生冲突。  

所以他们本来是没太在意美国的,哪怕已经得知美国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获胜。  

由于无烟火药的出现,硝石矿的战略价值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为了英国人的支持,他们更要赢得这场战争。  

然而中午在瓦尔帕莱索港发生的袭击,实在打的太痛了,也让他们彻底清醒过来。  

智利的大半海军,连驶出港口的机会都没有,便被直接击沉。  

那些鱼雷对船只的破坏力比火炮更大,而且射程和火炮差不多。  

这种强大的火力,让他们怀疑英国人是否会派兵介入。  

他们很清楚自己如今的价值。  

海军的损失也让他们无力再封锁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线。  

因此在商议了整整一下午后,智利总统最终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一方面向英国求援,寻求英国的帮助。  

一方面抗议并且降低外交等级,然后暗地里通过德法寻求机会与陈正威谈和,尽量体面的谈和,甚至可以答应一些不那么合理的条件。  

他们很清楚,袭击他们的是陈正威的舰队,而不是美国政府。  

同时停止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战争,三方重新进行谈判。  

还要安抚好国内民众的情绪。  

很快,智利内阁的决议便通过电报发到了华盛顿的智利公使华金.克鲁斯手里。  

在看到这份电报后,华金.克鲁斯便开始头疼。  

众所周知,驻美公使是一个高危职业。  

就连英国公使在美国都死了一个,重伤一个。  

西班牙整个谈判团都没了,其中还有西班牙的国务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