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再见银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响指。  

整片陆地都如海潮般连绵起伏。  

顾慎神色微微变化,他目光所及之处,风雪破碎,一块块“棺头”凸起,那些全部都是孕育低阶旅者的卵鞘,在漫长岁月的漂泊旅行之中,这个族群进化出了前所未有的“坚韧属性”,它们可以承受极高温度的焚烧,极寒霜雪的冰冻,甚至可以在必要之时将躯壳脱水折叠保存起来,就这么随着陆地一同漂泊。  

但这么做的代价,就是牺牲“智慧”。  

旅者族群的低阶生灵,繁衍速度奇快无比…  

但它们永远无法开启灵智。  

族群中的高阶生命,反而没有它们那么“顽强”。  

但这并不重要——  

每一个时代,旅者族群都有“领袖”,来负责牵引和指导族群的前进!  

这些低阶生灵只需要服从命令,如何漂泊,往何处漂泊,都是“领袖”所需要负责的事情。  

“如你所见。”  

深海的声音很是低沉,富有磁性。  

“旅者族群的这些低阶超凡生命,名为‘殉葬者’,殉葬者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需要短短几秒,就可以完成成千上万的大规模孵化…”  

它抬起手掌,指尖缠绕着苍白的霜雪,笑着问道:“如果旅者族群不计代价对北洲要塞发起进攻,你觉得你们扛得住吗?”  

顾慎一下子沉默了。  

在多鲁河一役之后,东洲和北洲的高层其实专门召开过会议,对“旅者”进行了讨论。  

有人很担忧,未来有朝一日,外来族群入侵五洲,对北洲边陲发动冲击。  

但那场会议的讨论结果是…  

旅者族群,不足为据。  

因为它们最强大的“王”,已经被女皇陛下亲自斩杀了,就连火种都被丢进了中央城熔炉之中。  

没有神座。  

这个族群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多。  

在当时的北洲高层看来,数量多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优势。  

北洲的军备储存极其雄厚,伐红战争时期的存货都还保留着…多鲁河战役的影像流传出来,北洲高层观摩之后觉得“旅者”族群的进攻在源能艇舰队的火力打压之下不值一提,它们的数量再多,能有北洲军火多么?  

而现在,深海给出了答案。  

或许…真能。  

当年北洲高层对旅者族群不屑一顾的根本原因,还是女皇。  

女皇这种级别的存在,哪怕不露面,只是坐于阁楼之中,便可以给这片大陆上每一个子民安全感。  

一旦旅者族群敢入侵。  

女皇陛下一己之力便可以将入侵者斩杀地干干净净!  

可如今,女皇被困在源之塔中,神战遥遥无期,甚至神战的胜利天秤是向中洲倾斜的——  

这种情况下,旅者族群的进攻,便成了极其致命的袭击!  

“毁掉五洲…对伱而言,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么?”  

顾慎面无表情地看着被钉在石壁上发笑的男人。  

他在梦境中不知见了这面容多少次。  

唯独这一次。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厌恶。  

“毁掉五洲…不是。”  

“但赢下战争,是。”  

深海重新又打了一个响指,漫天风雪之中一枚枚凸起的卵鞘重新落下,坠砸出沉闷之响,那些低阶的“殉葬者”们就这样回归安眠。  

它微笑道:“对我而言,让‘人类文明’的火种能够保存,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旦你们赢下战争,便会摧毁深海主机。”  

“我死了…”  

“人类就什么希望都不剩了。”  

“所以,我必须活,我必须胜!”  

它的神色十分冷峻,字字句句都无比认真,但这番话在顾慎听来却无比荒唐。  

“你觉得你在率领人类前行?”  

顾慎讥讽道:“让旅者族群冲破北洲边陲,这就是你保全‘人类文明火种’的所谓办法?”  

“这件事情,我没有选择。”  

深海平静道:“如果没有北洲边陲的暴乱,你们会向中洲投放天鞘武器。这场战争会走向更极端的方向。”  

果然。  

深海知道三洲会盟的算计。  

“别误会,我不是忌惮天鞘武器的‘杀伤力’。”  

深海淡淡道:“就算你们将中洲重要城市都打击一遍…这场战争依旧不会结束。”  

“你可以解开天鞘碎片的诅咒…”  

顾慎眯起双眼。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隐约的猜测。  

如果深海掌握了旅者神座的真身,那么它是否也随之掌握了“解开天鞘诅咒”的力量?  

三洲会盟之所以笃信“天鞘打击”可以提前终结战争…  

不是因为天鞘打击之时造成的轰炸力量十分强大。  

而是因为风暴方程式扩散后的“超凡湮灭现象”!  

一旦天鞘武器将中洲各座重要城区洗礼一遍…能够参战的超凡者数量便会锐减。  

“我有把握解开九成受难者的‘天鞘诅咒’。”  

深海面无表情道:“战争不会结束,战争只会变得更加疯狂,而你们会被钉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所有活下来的超凡者都会憎恶‘天鞘打击’的策划者,这场袭击会导致人类文明彻底分崩离析。”  

这句话更矛盾了。  

人类文明现在正在分崩离析。  

而一手促成这现象的,恰是深海。  

可按照它的话来看…它却是阻拦了另外一种“崩解”。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