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真正的敌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爱之主的金色幻梦之中,褚灵意识被完美地保存。  

阵列盒是她的诞生地。  

而这里,则算是阵列盒的孕育故乡。  

顾慎看着那团蜷缩的精神辉光,被爱之主纳入胸膛之中,他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但只是放下了一半,因为他知道这一切还没有结束。  

正如爱之主所说。  

想救褚灵,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缔造第二片深海。  

第二种,则是找到属于褚灵的“肉身”。  

由于褚灵的意识,出自于爱之主的馈赠…她和爱之主的精神算是同源,于是暂时可以寄居在这具躯壳之中,可以后呢?  

这具躯壳已经经历了千年岁月。  

只是因为“熄火之剑”的存在,才保持着平衡。  

“前辈…”  

顾慎小心翼翼问道:“您一直在寻找‘拔剑人’,我想知道…如果我拔出这把剑,会怎么样?”  

“呵。”  

爱之主轻轻笑了笑,她眯起双眼,柔声道:“那么世界会变得好很多。”  

顾慎怔了怔。  

世界会变得好很多,这是什么意思?  

一直以来,阿弗都认为,这把熄火之剑,以及这尊笼罩在幻梦中的王座,不过是一场梦。  

可火种的力量太强大。  

模糊真实与虚幻,也不算什么困难。  

为了让星舰文明从毁灭命运中逃离,当年大限将至的爱之主,选择奉献自己,留下这场金色幻梦,等待后世的“拔剑者”…这把剑存在的意义,绝对不简单。  

“还请前辈明示。”  

顾慎认真请教,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千年之前,灾难降临之初,没有人想逃。”  

爱之主直视着顾慎的双眼:“后来,当我们亲自感受了灾难的强大…确认这是连领袖都无法抵抗的危机。才匆匆制定了所谓的‘逃亡计划’。熔铁制造了数十艘星舰但由于准备不够周全,还是有许多人被吞没了,幸亏有全盛时期的猎神座,以一己之力抵抗在源质风暴之前,为星舰启程争取到了最后的时间,这片文明才得以逃亡。”  

短短数句话。  

便让顾慎感受到了“恐惧”。  

看到初始号,就能感受到当年星舰文明的强大——  

那是领先五洲不知多少年的强大文明!而且高度团结!  

这样的文明,竟然只能逃亡?  

“灾难…到底是什么?”  

顾慎额头渗出冷汗,他声音沙哑道:“是超巨型的源质风暴么?”  

一直以来,五洲高层都认为,古前文明覆灭的原因,是无法抵抗巨大的源质风暴。  

可如今来看…  

似乎不是如此。  

初始号选择潜沉冰海,从当年的“源质风暴”之中幸存…如果当年的熔铁之主选择让一部分人栖居在初始号中,这算不算是避难成功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  

初始号做出的选择,就是当年景山言提出的计划。  

“群星,在地底!”  

事实证明,只要技术足够发达,潜沉冰海,的确可以幸免,至少初始号没有被风暴摧毁。  

“当然…不是。”  

爱之主看着顾慎,觉得有些好笑,她轻轻问道:“看来你们犯了和我们当初一样的错误…如果人类最大的敌人是源质风暴,那么以星舰文明的手段,需要逃亡吗?那个时候的我们,拥有十万座真空壁垒,数百万扇空间门户,无论是天空还是陆地,亦或是海洋,都拥有固若金汤的黑银避难所。”  

顾慎茫然。  

“正因如此…我们才萌生了正面击退源质风暴的愚蠢念头。”  

爱之主轻轻叹道:“真正的灾难,在于源质风暴带来的‘超凡混乱’…这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代价,超凡者觉醒的超凡力量,僭越规则所体会到的那些快感,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顾慎静静听着。  

爱之主伸出手掌。  

金色幻梦之中,无数丝线拼凑,勾搭,悬浮凝聚出一枚小小的子弹。  

“万事万物都有其架构,在我们的文明之中,这份架构被称之为‘逻辑’。”  

这枚小小的子弹在幻梦之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一开始,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颜色。  

但随着爱之主掌心丝线的缠绕。  

这枚子弹,逐渐变红!  

顾慎感受得到这枚子弹之中蕴含着的力量,就此变得强烈起来,只不过这力量十分微弱,自己只需一个念头,便可以将其摧毁…  

不过,这红色子弹散发的气息,似乎与现实世界中的“红银”很是相似——  

不只是相似。  

就是一模一样!  

爱之主在这场金色幻梦之中,模拟缔造出了一枚“红银子弹”!  

逻辑…强逻辑?  

“超凡力量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的‘熵值’开始暴涨,与此同时带来的结果,就是逻辑开始崩塌…你们目前所称呼的‘黑点’,就是现实世界‘逻辑’崩塌之后的产物,逻辑崩塌无法被弥补被救治,只能被摧毁。”  

爱之主掌心的子弹颜色不断改变,由红变紫,再变成青。  

最终这枚子弹变成了漆黑之色。  

“嗖!”  

这枚子弹忽然从爱之主掌心消失,射向了顾慎。  

与其说这是射向顾慎,不如说这是穿透了空间!  

这场幻梦就是爱之主的神域,子弹在一瞬间就抵达了顾慎的面前,它并没有任何攻击意味,而是倏忽出现在顾慎的掌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