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祈愿之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现在就和我们待在一起。”  

“很多年前,冢鬼来过神祠山。”  

李青瓷微微停顿了一下。  

她大有深意地回头,半张侧脸望向顾慎,轻声道:“在那时候,他刚刚接手了设计清冢的任务,所以李氏把他请了过来,希望能对神祠山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只不过,不到一天时间,他就被请出去了。”  

“请出去了?”  

“因为他的到来…神祠山的这些‘破败之花’,开的速度更快了。那时候我还年幼,上一任护道者感觉到了异常,连忙把冢鬼请走。事后统计,冢鬼来到这儿的一天,让神祠山的‘寿命’凭空减少了半年。”  

顾慎甚是错愕。  

“不可思议,对不对?”  

李青瓷苦笑一声,道:“我们也觉得无法理解…而在那之后不久,长野的高层才知道,冢鬼身负灾厄的消息,这家伙是个天生的‘不祥之人’,与李氏护道者动用祈愿术导致的灾祸不同。他身上的气运是与生俱来,而且无法消磨的。”  

顾慎沉了个大默。  

“那一天后,父亲曾用祈愿术,窥伺冢鬼的命运,发现他头上映射的气运…是彻彻底底的漆黑之色。”李青瓷认真解释道:“寻常人,如果一时背运,气运会掺杂一些黑色,等到霉运消散,这缕黑色就会消失。而冢鬼则不同,无论什么时候,他头上的气运,永远都是黑色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永远不会转运?”  

“不仅如此。”  

李青瓷摇了摇头,道:“他的这些黑色气运,有些古怪。父亲说,冢鬼的气运,逢大灾而有大祸端,逢小祸而生小祸端。”  

“这是…什么意思?”顾慎喃喃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李青瓷笑了笑,“你可以理解成…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运者’,在他身上,永远都不会有好事降临。”  

顾慎陷入思考。  

他不敢置信地抬头,低声问道:“真的有气运一说存在?”  

“连超凡都可以存在…气运为什么不能存在?”李青瓷笑了,“更何况…这是出现在超凡之前的东西。事实上你应该也清楚,所谓的‘气运’只不过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在这个词创造出来之前,所形容的东西,就已经存在了。”  

“因为命运,从来就不是公平的。”  

有人生下来,就注定一生强运!  

顾慎想了想,道:“我在来的路上,试过拧转冢鬼的运势。发现有一个办法是有效的…”  

“与冢鬼同行,只要让冢鬼遭遇灾祸,便可保佑自己平安。”李青瓷抢先一步开口,道:“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只不过能够避免的,也只是寻常的小灾祸。真正遇到大灾祸,想要用这种方式规避,是行不通的。”  

“我…无法理解。”  

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冢鬼”这样的存在?  

太不合理了。  

超凡也好,气运也好,都遵从着冥冥之中的一套规则。  

李青瓷缠绕厄运,背负不祥,是因为她过度动用“祈愿术”,透支天命所致。  

而冢鬼呢?  

他生来如此!  

这样的存在,完全不符合顾慎认知的规则。  

“这世上总有想不明白的问题,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时机未到。”李青瓷继续拎着灯笼前行,她缓缓登阶,步伐轻盈,像是一缕游魂。  

又是轻飘飘的一句话,重重落入顾慎心湖中。  

“就像是外面的那些人,不能理解小顾先生的力量一样。”  

顾慎觉得这句话另有所指。  

他认真道:“还请明言。”  

“我听青穗说了,小顾先生刚到长野第一天的故事。”  

李青瓷声音感慨,斟酌开口,道:“请原谅我用故事这个词…因为很多年后,人们都会纪念这一日。听说你在参悟谷雨卷的时候,引发了黑色的精神辉光?”  

黑色精神辉光!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明白的“异象”!  

就连顾慎,也没有想通…为什么白袖引发的精神辉光是白色,而自己,却是黑色?他只能将这道异象诞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精神旷野修行法的与众不同之上。  

顾慎没有按照顾长志先生留下的参悟轨迹去运转谷雨卷。  

所以…他缔造了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所以…精神辉光的颜色,也就产生了变化。  

只不过这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顾慎满意。  

他诚恳问道:“青瓷姑娘,是用祈愿术…看到了什么吗?”  

“还记得上一次见面之时,我曾说…”  

“我用了十年,来换这次见面。”  

李青瓷笑了笑,她的声音仿若梦呓。  

“我许下愿望,想要与有能力拯救‘神祠山’的那个人见上一面。”  

“祈愿术取走了天秤上盛放的十年寿命,而在那之后,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巨大的无边旷野之上,那里开满了金色的穗花,流淌着巨大的河流,有船只停靠…”  

李青瓷微笑道:“那里是一片净土。”  

顾慎怔了怔。  

“净土上绽放着的那些金穗花,与神祠山的‘秩序破败之花’,长得一模一样,只不过颜色却是金色的,冰冷又耀眼,整个世界都处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之中。”  

“这里没有黑色与白色,但却是黑色与白色的中间态。”  

“有人觉得…自己像是死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