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飞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钥匙球馆里,西部半决赛。  

马刺和超音速,两支截然不同风格的球队。  

马刺冷静如山,超音速激情似火。  

论两队的球迷数量,此刻超音速绝对是完爆马刺队。  

赛前,马刺的御用评论员曾经撰写过文章,指出要战胜超音速,首先要瓦解超音速的动态进攻体系。  

毫无疑问,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持球者佩顿。  

而秦飞,只是这个体系下的一环,即便能得很多分,但依然不会是比赛的关键。  

这话完全没有问题,但波波维奇不置可否。  

波波维奇一向都认为,比赛是五个人的运动,现代篮球的发展,一定会越发均衡和模糊球场位置,每个人各司其职,各有功效,更不可能轻视一个场均19.4分的新晋得分手。  

而用维尼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赖马刺双塔的护框能力。  

此前,秦飞曾经用错位进攻的方式怼过马刺,即跑到第二阵容里作威作福,而马刺双塔总不可能一直在场上,也需要休息的。  

这个时候,才是拿出更好的外线防守球员,用内外配合来对付秦飞的最佳时机。  

这是一种用人方面的小技巧。  

超音速开场的攻防节奏并不是很快。  

马刺则一板一眼地进行高低位或者左右两侧的配合。  

邓肯和罗宾逊两个人都有中距离投篮能力,都能站到高位来进行策应,当两人中有一人在高位,有一人就可以在低位拥有充足的空间。  

盖格尔的防守还可以,但也仅仅是稍稍限制一下大卫罗宾逊。  

大卫罗宾逊进攻端擅长中投、面筐突、反击追身、吊传扣篮、前场篮板得分,不过通常都认为,这种打法太飘了,如果不是大卫罗宾逊防守端凶狠的覆盖面,绝强的护框能力和篮板能力,一个“软”字总跑不掉的。  

即便不软,在和其他精通背身的中锋比起来,总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战绩。  

所以当马刺拥有了“大基本功”邓肯之后,哪怕是双塔,进攻核心多少也会有一点转移。  

基本上可以认作是邓肯主导得分扫荡,上将策应护筐。  

超音速在防守端,很难同时限制住这两位球员,只能再次依靠锋线的撕咬来减轻内线的压力。。  

但马刺队出场的小前锋查克铂森是一位拥有不错命中率的三分投手,职业生涯三分球命中率百分之36.2,所以对超音速的牵制也很强。  

“如果他们分球,再轮换和补位!”  

在第一节中段的暂停中,乔治卡尔进行战术说明,讲的很清楚,要开始对双塔进行夹击了。  

“滴——”  

首节还剩下5分48秒,双方依旧是阵容,都没有进行变化。  

此时马刺12比10领先超音速2分,并且掌握进攻球权,蒂姆邓肯在低位接球,小前锋查克走后门带走防守球员。  

这一次,跟着走的施拉姆夫没有再立马离开,而是逗留在禁区,伸手去掏邓肯的球。  

邓肯警觉地转过身来,护住篮球,同时开始找队友。  

立即先把球分给弱侧底角的查克。  

查克接到球时,一道黑影立马扑到了脸上。  

“小心!”  

波波维奇提醒了一声,秦飞横向移动速度惊人,立马就轮换到位,查克经验丰富,护球同时找队友,往上线一传。  

此时施拉姆夫已经轮换到位,罩住了接球的维尼。  

维尼算是错位,但外线球员怎么错都不会错到哪里,而且他也不算是顶尖的突破能手,尝试顺步突破,却根本无法搞定施拉姆夫。  

再转移给约翰逊时,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此时佩顿也是大胆出击,等约翰逊回给邓肯,想要让球星用个人能力解决战斗,哪知道“手套”再次夹击到位,一下子就吸走了邓肯手里的篮球。  

抢断了.......  

马刺如果是最会盖帽的球队,那么超音速就一定是最会抢断的球队。  

抢断和盖帽都是篮球场上最能直接杀伤对手的防守,当佩顿抢断并且率队完成攻防转换时,已经有人飞奔过中线。  

秦飞!  

拥有转换大师的男人,由防转攻和由攻转防时,都有出色的爆发力。  

加上他本身天赋迅捷反应,在快攻中便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是秦飞的技术特点之一,很多专家也是纳了闷了,每次快攻时,秦飞总是一马当先,每次防守时,秦飞也总是第一个到位。  

最后总结下来,居然得出了“积极”的标签,印在了秦飞的脑袋上。  

虽然不太准确,但也有点道理。  

积极的球员好啊,NBA里的球队就没有哪支不喜欢积极的球员的,秦飞因此还得到了不少的正面评价。  

佩顿长传到来时,秦飞正好在三分线上接到了球,扭头看了一眼,查克正“哼哧哼哧”地追过来。  

查克身高2米03,体重100公斤,绝对速度是没有秦飞快的,等着秦飞运球减缓速度。  

谁知道秦飞根本就没有运球,三分线内一步直接大跨步。  

宛如三级跳的球员。  

一步,两步.......  

罚球线内的一步位置,秦飞腾空而起,单手抓着篮球高高举起。  

“哐当!”  

他宛如流星一般划过长空,抓框后又迅速地松开。  

篮球架子抖了抖,扣篮的声响巨大,盖住了整个球馆。  

哇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