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重磅转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得其解。

欧洲转会市场如火如荼,曼城作为财大气粗完全不差钱的俱乐部,自然也不甘落后。

虽然没什么太重量级的转会,但转会活动也很频繁。

联赛刚刚结束没多久,贝尼特斯就敲定了加雷斯巴里的转会。

没错,就是那个在荣光第一场英超联赛前出言挑衅他的加雷斯巴里。他上个赛季最终还是留在了阿斯顿维拉,但奥尼尔向他承诺过了,最多再留一个赛季。

只不过一个赛季之后,利物浦已经对他没兴趣了。

贝尼特斯倒是看中了巴里在中场的均衡能力,尤其是防守。

于是将他收至麾下。

至于他和荣光之间的恩怨嘛

荣光估计都忘记了这位曾经放言要和自己好好打打招呼的对手了。

巴里再见荣光肯定是有些尴尬的,不过在优厚的待遇面前,这么点尴尬那都不是事儿。

所以最终巴里还是来到了曼城。

况且在曼城赚得不仅比在阿斯顿维拉多,还有机会参加欧冠,何乐而不为呢

买下了巴里之后,贝尼特斯又针对曼城后防线薄弱的问题进行了补强。

上赛季曼城的后防线其实是非常不完整的,马克休斯压根儿没有什么成熟的建队思路,在转会上完全听俱乐部高层的。

如果不是下半赛季孙海的表现还算出色,担任了球队的主力左后卫,只怕曼城想要拿联赛前四还没那么容易。

但就算是这样,在左路防守上,贝尼特斯对孙海的表现也算不上满意。孙海很努力,但他毕竟年纪大了,已经快要三十二岁了,亚洲球员已过三十岁,身体素质下降的非常快的,很难在适应高强度的英超联赛了。上赛季后半段他真的是咬牙在坚持。可勤奋不能弥补一切。

下赛季如果曼城还想在欧冠中有所作为的话,在左路防守上是绝对不能够依靠孙海的。他可以做一个很不错的替补,但打主力不行。

所以要给孙海找一个继任者。

贝尼特斯将目光瞄准了埃弗顿的左后卫莱顿巴恩斯。

这位左后卫已经可以被视为阿什利科尔之后最好的英格兰本土左后卫了。

他希望能够得到这名左后卫。

但是在和埃弗顿的转会谈判中却困难重重。

一开始埃弗顿压根儿不和曼城谈,拒绝接受一切有关巴恩斯的报价。

毕竟如果让曼城挖去了的话,不仅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还增强了曼城的实力。

莫耶斯是把曼城看做埃弗顿的直接竞争对手的。

他认为曼城在未来两三个赛季中应该是和埃弗顿直接竞争的,也就是说他不认为曼城还有能力去冲击冠军。

所以把自己的主力走后卫卖给曼城,是养虎为患。

但曼城有特殊的说服人的技巧。

那就是不断加价加价再加价

直到让对手都受不了为止。

这就像是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做买卖,对方不卖,他也不做任何劝说或者讨价还价的行为,就直接从包里不断掏出一叠钱拍在桌子上,沉默着拍钱,不断拍钱。

最终让对方都吓住了。

埃弗顿和曼城就是这样。

莫耶斯只管拒绝,曼城那边就只管加钱。

最终埃弗顿的俱乐部高层出面了。

两千五百万英镑

埃弗顿高层都没想到区区一个左后卫能够买这么贵的价钱,曼城还真是感动英国的好凯子

当俱乐部高层出面干预这笔转会交易之后,谈判桌上就没有莫耶斯说话的份儿了。

埃弗顿同意了曼城两千五百万英镑的转会报价。

就这样,曼城俱乐部获得了和巴恩斯谈判的资格。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攻坚巴恩斯本人了。

为什么要说攻坚呢

因为早在曼城和埃弗顿进行转会谈判的时候,就有媒体将这件事情曝了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曼城要买巴恩斯了。

埃弗顿的球迷是非常反对出售巴恩斯的。

那么巴恩斯本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我不会离开埃弗顿的,这里有支持我的球迷,我对呆在这里也很满足虽然我们没有拿到欧战资格,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下个赛季一定可以

巴恩斯本人对于转会曼城并不感兴趣。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曼城获得了和球员谈判资格之后,贝尼特斯去找巴恩斯,结果却被巴恩斯直接拒绝了。

这个时候贝尼特斯就开始反复做巴恩斯经纪人的工作。

终于获得了一个和巴恩斯面谈的机会,不是谈合同,而是谈转会这档子事儿。

贝尼特斯要亲自去劝说巴恩斯加盟曼城。

因为巴恩斯对于贝尼特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在左后卫的位置上,孙海绝对撑不住了,巴里就是他在左后卫上的绝对主力。

而且巴恩斯来了之后,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增加曼城这个国际军团里英格兰本土球员的比重,这是非常重要的。

欧足联已经在研究推行欧洲球队阵容中本土球员比例的政策了。

巴恩斯作为英格兰本土球员就算贵也要买。

其实就是买个户口本。

在这次面谈中,贝尼特斯向巴恩斯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曼城的宏伟蓝图。

比如曼城可以参加欧冠,但曼城的目标并不是说去欧冠走一糟就算完了。曼城是希望在欧冠中做出一点成绩来的拥有荣光这样的球员,拥有这么多钱,如此好的条件,如果只是想着努力打入欧冠十六强,那未免太没出息了

此外,贝尼特斯还告诉巴恩斯,你想要留在埃弗顿,但埃弗顿却并不想留你。

看看他们在金钱面前所做的选择吧。

如果埃弗顿真的想要留你,那他们就应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