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两全其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府。  

赵国的俏丽女官看着李诺,说道:“只要你帮四皇子成功登基,我们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如果不是大过年的,李诺真的打算赶人了。  

搞了半天,让他执掌赵国刑部、大理寺和宗正寺,居然也是空头支票。  

这两个人,完全是找他白嫖来了。  

他倒是问清楚了,他们到底需要自己帮什么忙。  

赵国的老皇帝,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准备将皇位传给四个儿子中的一位。  

在一年的时间之内,赵国的四位皇子,共同监国,各自施展才能,谁的政绩最出色,谁就能成为赵国的下一位皇帝。  

赵国可不是什么小国,一旦登基为帝,不仅能坐拥无上的权力,还能拥有第六境的修为。  

四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自然是手段尽出。  

这两人,便是代表赵国四皇子,请李诺前往赵国帮忙的。  

也就是说,李诺执掌赵国律法一段时间的前提是,他得帮助赵国四皇子成功夺得皇位。  

他要有这本事,还用去赵国吗?  

李诺忍不住问道:“你们为什么不找纵横家?”  

这种事情,和纵横家专业对口,不在法家的业务范围。  

那女官摇了摇头,说道:“是有纵横家找过我们,但被我们拒绝了,纵横家一肚子阴谋诡计,不值得信任。”  

李诺问道:“那你们就信任我了?”  

那女官道:“实不相瞒,在离开赵国之前,我们找一位阴阳家算了一卦,她说,大夏有人能帮到我们,所以我们才来的。”  

李诺惊讶道:“这也敢算!”  

他倒是不惊讶阴阳家能算到这些,他惊讶的,是有人竟然真的敢算五大王朝的国运。  

这玩意不是不能算,而是牵扯到大因果,算了之后,必然会遭到反噬。  

俏丽女官低下头,说道:“公孙大师在算完这一卦之后,就陨落了…”  

这位阴阳家的死,不出李诺预料,他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能帮到你们的人,那位大师,也算到我了?”  

俏丽女官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她只是说,当我来到大夏,见到那个人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我有预感,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李诺一时没话说了。  

怎么帮他们,他不知道啊…  

不过,阴阳家也不是江湖骗子,第五境的阴阳家,已经可以窥探真正的天机。  

或许,对方真的算到了什么。  

那女官看向李诺,说道:“我知道你是修法家的,我可以答应你,就算是皇兄最后输了,也必然会给你足够的补偿,至少,比你在大夏半年的收获更大…”  

李诺没有立刻回答。  

送两人离开之后,他才开始仔细的斟酌。  

那女官最后一句话说的倒是没错,留在大夏,对他的修行,作用已经不大了。  

朝堂能杀的,该杀的,已经被父亲杀光了,什么都没给他留下。  

单从修行而言,去哪都比留在长安好。  

如果赵国四皇子能成功登基,那女官答应他的事情,只是皇帝一句话。  

此外,做成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从龙之功,这可是纵横家梦寐以求的功劳。  

尤其是五大王朝皇帝的从龙之功,更是强大,甚至能让普通人一步登天,直入纵横家第五境。  

多少纵横家,一辈子都在等待这样的机会。  

一般来说,修儒家的人,很多都会兼修法家,这两家有很多理念是相似的,可以同时修行。  

但从未听过有人修法家的同时修纵横家,一个要始终公平公正,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必定会触犯律法,两者只能选其一。  

除非纵横家所用的,都是光明正大的手段。  

可夺权不是过家家,比的就是谁的手段更黑更狠。  

如果他选择了这条路,法家就真的白修了。  

不过,不管他帮不帮赵国四皇子,这一趟赵国,都是非去不可的。  

关于赵国的情况,李诺并不了解,他记得父亲的书房有各国的史书,他以前对这方面并不关心,因此从来没有翻阅过。  

朝廷要推动一项关于权贵的重大律法改革,父亲还在大理寺忙碌。  

他在家的书房,李诺是可以随便进的,他走进父亲的书房,很快在书架上搜索到了想要的书。这本书上,详细的记载了赵国的历史,李诺看了一会儿发现,让皇子们共同监国,选择其中政绩优异者传位,是赵国一直以来的传统。  

不像大夏,赵国从来不立太子。  

皇帝会早早的选定几位皇子,给予他们一定的实权,并对他们进行政绩考察。  

考察期内,政绩最为优异,最受百姓和朝廷认可的,便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大夏的皇子轮流监国,最早就是效仿赵国的。  

被选定的皇子们,为了获得认可,必定会努力的提高政绩,同时也会盯着竞争者的错误,这也使得赵国成为五大王朝中,公认官员最为清廉,治安最为良好的。  

不过,书中也提到,赵国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皇子们只顾着国都天子脚下,因为这与他们的政绩息息相关,对于京畿之外百姓的情况,根本不予理睬。  

此外,权贵和世家的问题,也是所有皇子都不愿意触及的。  

他们的一切政令和举措,都流于表面,并非真正为了百姓,等等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