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双双突破(2/4)
你倒是多此一举了,老夫现在怀疑,王桁也是他故意杀给王家看的…”
说起王家,左相柔和的目光中,罕见的闪过几分厉色。
右相舒了口气,说道:“好狠的一招啊,以自身为饵,让东宫之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大理寺关押了几百人,这一次,长安怕是又要血流成河了…”
他目光望向左相,问道:“这真的是你教出来的弟子吗?”
李玄靖在朝二十年,他眼看着李玄靖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位置。
左相一身正气,从不屑于搞什么阴谋诡计,朝臣莫不敬服。
作为他弟子的李玄靖,则是充满了邪气。
他做任何事情,从不拘泥于手段,为达目的,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一件小事,他也会想方设法的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更何况是这桩谋逆大案,以右相对他的了解,他恐怕早就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但只将汉王和幽王拉下水,他显然是不满足的。
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五位皇子,几十位权贵,上百位官员,现在被关在大理寺之中,任他处置。
最惨的还要数王家。
朝中各个重要的位置,都有王家培养的官员。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确保他们能中进士,在他们进入朝堂之后,还要动用各种手段和资源,保证他们步步高升,将他们送到重要的位置。
这至少需要几十年的经营,数百年的影响。
而现在,王家在朝堂数百年的影响,几十年的经营——几乎一个不落,全都经营到大理寺的牢里了。
右相目光微微波动,说道:“快二十年了,当年之仇,他一点儿都没有忘啊,当年死了十几位同窗,如今他要掘王家的根…”
他话音落下,几名宦官从外面走进来。
为首的宦官手持拂尘,先是对左右二相行了一礼,然后才道:“陛下诏令,汉王幽王大逆不道,谋害太子,剥夺亲王之位,贬为庶民…,信王,宣王,吉王,身为监国皇子,蒙昧无能,取消监国之权,太子一案,着大理寺全权调查,三省诸部,当全力配合…”
右相伸手接过圣旨,那宦官看着他们,说道:“两位大人,这件事情,陛下很生气,大理寺查案的时候,三省最好配合,否则,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说完,他便摆了摆拂尘,转身离去。
中书省官员站在外面,表情皆震惊无比。
谁也没料到,今日之事,会有如此大的反转,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八位监国皇子,两位被贬,三位被夺权,只剩下淳王,恭王,睿王三位。
大理寺关着的那些权贵官员,还不知会如何处置。
听闻,陛下曾言,今日参与清君侧事件的官员,以后都不用去上衙了。
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决定了无数官员的前程。
宗正寺和京兆府的官员,参与程度最深,意味着这两个衙门,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被换掉。
三省六部九寺,都有官员要倒霉。
就中书省而言,两位中书舍人,现在还在大理寺,可能永远也出不来了。
当然,有人倒霉,就有人走运。
这一次,上百个官职空出来,其中还有不少是四品甚至是三品的要职,肯定要有很多人递补上去。
有多人被免职,就有多少人升官。
这种机会,几十年也未必能遇到一次。
一想到升官的有可能是自己,中书省的官员,根本无心上衙。
就在各官衙都人心浮躁时,数道身影,走进了中书省。
看到来人是大理寺的官员,两位中书侍郎亲自出来迎接。
陛下刚刚下旨,要中书省配合大理寺查案,遇到大理寺的官员,他们自然得小心对待。
中书左侍郎拱了拱手,问道:“几位同僚来中书省,有何要事?”
大理寺少卿并没有和他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们要这几日所有弹劾李大人的折子。”
两位中书侍郎对视一眼,眼皮忍不住跳了跳,弹劾的奏章,按照规矩,是要严格保密的,这么明着破坏规矩,以后谁敢还随便弹劾?
大理寺少卿道:“陛下命令大理寺严查当年太子遇害一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参与之人,这些官员,有可能是幽王和汉王谋害太子的同党,还请中书省行个方便…”
大理寺的官员很快离开。
离开之时,带走了几百份奏章。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太子是储君,谋害储君,等同谋逆,中书省的规矩,在这个理由面前,不得不让步。
若是坚持不给,难保大理寺不会给他们扣一个包庇窝藏的帽子。
这一次,恐怕有更多的官员要遭殃了。
保守估计,起码得有两百位以上的官员,不是丢官,就是丢命。
一次空出来这么多的位置,朝廷的储备人才却远远不够,怎么填补这些位置,到时候又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幽王与汉王,当真是可怜又可恨。
好好的,你们惹他干嘛啊…
李府。
李诺望着眼前的法典,表情若有所思。
法典上刚才多出了一幅画像,是刚才闯进李府的宗师之一。
他的画像偏暗淡,应该是已经被处斩了。
他死了,李诺的寿命有所变动,可变动不多,寿命只加了一百天。
说起王家,左相柔和的目光中,罕见的闪过几分厉色。
右相舒了口气,说道:“好狠的一招啊,以自身为饵,让东宫之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大理寺关押了几百人,这一次,长安怕是又要血流成河了…”
他目光望向左相,问道:“这真的是你教出来的弟子吗?”
李玄靖在朝二十年,他眼看着李玄靖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位置。
左相一身正气,从不屑于搞什么阴谋诡计,朝臣莫不敬服。
作为他弟子的李玄靖,则是充满了邪气。
他做任何事情,从不拘泥于手段,为达目的,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一件小事,他也会想方设法的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更何况是这桩谋逆大案,以右相对他的了解,他恐怕早就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但只将汉王和幽王拉下水,他显然是不满足的。
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五位皇子,几十位权贵,上百位官员,现在被关在大理寺之中,任他处置。
最惨的还要数王家。
朝中各个重要的位置,都有王家培养的官员。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确保他们能中进士,在他们进入朝堂之后,还要动用各种手段和资源,保证他们步步高升,将他们送到重要的位置。
这至少需要几十年的经营,数百年的影响。
而现在,王家在朝堂数百年的影响,几十年的经营——几乎一个不落,全都经营到大理寺的牢里了。
右相目光微微波动,说道:“快二十年了,当年之仇,他一点儿都没有忘啊,当年死了十几位同窗,如今他要掘王家的根…”
他话音落下,几名宦官从外面走进来。
为首的宦官手持拂尘,先是对左右二相行了一礼,然后才道:“陛下诏令,汉王幽王大逆不道,谋害太子,剥夺亲王之位,贬为庶民…,信王,宣王,吉王,身为监国皇子,蒙昧无能,取消监国之权,太子一案,着大理寺全权调查,三省诸部,当全力配合…”
右相伸手接过圣旨,那宦官看着他们,说道:“两位大人,这件事情,陛下很生气,大理寺查案的时候,三省最好配合,否则,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说完,他便摆了摆拂尘,转身离去。
中书省官员站在外面,表情皆震惊无比。
谁也没料到,今日之事,会有如此大的反转,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八位监国皇子,两位被贬,三位被夺权,只剩下淳王,恭王,睿王三位。
大理寺关着的那些权贵官员,还不知会如何处置。
听闻,陛下曾言,今日参与清君侧事件的官员,以后都不用去上衙了。
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决定了无数官员的前程。
宗正寺和京兆府的官员,参与程度最深,意味着这两个衙门,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被换掉。
三省六部九寺,都有官员要倒霉。
就中书省而言,两位中书舍人,现在还在大理寺,可能永远也出不来了。
当然,有人倒霉,就有人走运。
这一次,上百个官职空出来,其中还有不少是四品甚至是三品的要职,肯定要有很多人递补上去。
有多人被免职,就有多少人升官。
这种机会,几十年也未必能遇到一次。
一想到升官的有可能是自己,中书省的官员,根本无心上衙。
就在各官衙都人心浮躁时,数道身影,走进了中书省。
看到来人是大理寺的官员,两位中书侍郎亲自出来迎接。
陛下刚刚下旨,要中书省配合大理寺查案,遇到大理寺的官员,他们自然得小心对待。
中书左侍郎拱了拱手,问道:“几位同僚来中书省,有何要事?”
大理寺少卿并没有和他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们要这几日所有弹劾李大人的折子。”
两位中书侍郎对视一眼,眼皮忍不住跳了跳,弹劾的奏章,按照规矩,是要严格保密的,这么明着破坏规矩,以后谁敢还随便弹劾?
大理寺少卿道:“陛下命令大理寺严查当年太子遇害一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参与之人,这些官员,有可能是幽王和汉王谋害太子的同党,还请中书省行个方便…”
大理寺的官员很快离开。
离开之时,带走了几百份奏章。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太子是储君,谋害储君,等同谋逆,中书省的规矩,在这个理由面前,不得不让步。
若是坚持不给,难保大理寺不会给他们扣一个包庇窝藏的帽子。
这一次,恐怕有更多的官员要遭殃了。
保守估计,起码得有两百位以上的官员,不是丢官,就是丢命。
一次空出来这么多的位置,朝廷的储备人才却远远不够,怎么填补这些位置,到时候又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幽王与汉王,当真是可怜又可恨。
好好的,你们惹他干嘛啊…
李府。
李诺望着眼前的法典,表情若有所思。
法典上刚才多出了一幅画像,是刚才闯进李府的宗师之一。
他的画像偏暗淡,应该是已经被处斩了。
他死了,李诺的寿命有所变动,可变动不多,寿命只加了一百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