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真假娘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公主府。  

李安宁趴在床上,将脑袋包在被子里,两条修长的美腿生气的乱踢。  

都怪淳王皇兄!  

如果不是他的假消息,她怎么可能想着逃跑?  

如果她不想着逃跑,就不会去宋府强吻李诺,弥补离开之前的遗憾,更不会对宋佳人说出心里话!  

这下怎么办啊…  

现在再去宋府,要怎么面对李诺?  

宋佳人会不会拔剑砍她?  

完了。  

都完了…  

“完了啊…”  

永寿侯府,听到侯府下人汇报的消息,永寿侯望着远处,也悠悠的叹了口气。  

那毕竟是科举,就算是他们,也不敢做的太明显。  

暗中让魏询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降低他科举的成绩,已经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一旦插手更多,哪怕是他们,也可能受到牵连。  

没想到,即便如此,他还是一人独占了六科状元。  

这样一来,他刚刚进入官场,起步就是正六品。  

一个修法家的正六品官员,不算什么。  

但他背后,还有一个看似正三品,实则正一品都不止的爹。  

这对长安的权贵来说,无疑是噩梦。  

为今之计,最好是能让他委任长安以外的官职,如果不能将他调离长安,也不能让他在刑部和大理寺这种地方任职…  

一旦他进了刑部或是大理寺,那可就真的是蛟龙入海,无人可挡了…  

大理寺。  

寺卿衙。  

“恭喜李大人!”  

“贺喜李大人!”  

“公子的风姿,真是不弱于李大人当年啊!”  

科举已经张榜,大理寺的官员们,也已经得知了寺卿大人的儿子,一人独占六科状元的事情,纷纷来到寺卿衙恭贺。  

这一刻,他们才真正的知道,什么叫虎父无犬子。  

二十年前,父亲六科状元。  

二十年后,儿子六科状元。  

这恐怕不仅是前无古人,也会是后无来者的事情。  

千百年后,哪怕是后世的史书之上,他们父子,应该也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衙房之内,那名青年站在桌前,喃喃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少爷以前是什么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很难想象,少爷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傻子,成长到现在的地步。  

李玄靖手里拿着一份卷宗,似是无意的说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很多…”  

科举张榜之日,人们讨论最多的,自然是进士们的名字。  

这其中,又以新科状元的讨论最广。  

身为六科状元的李诺,当然是所有人议论的对象,不管是几大豪门年轻一辈的子弟,还是在科举中一鸣惊人的黑马,全都成为了他的陪衬。  

而对于全长安的女子来说,则更羡慕新科状元的妻子。  

科举状元,还是六科状元,几百年都不会出一个,简直是所有女子的梦中情郎。  

别说是成为他的妻子,哪怕是做妾,他们心中也是一万个愿意。  

但即便是做妾,她们也只能在心中想想。  

人家已经婚配,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皇室最优秀的公主,都要在后面排队,更何况是她们…  

“那位宋姑娘,真的是好福气啊!”  

“以前还笑她嫁了一个傻子,现在看来,我们才是最大的笑话。”  

“听说状元郎可以带着夫人,一起御马游街,被万人敬仰,我要是状元夫人就好了,想想那个画面,我都能晕过去!”  

“别做梦了,你八辈子都修不来这种福气。”  

“你说宋姑娘的命怎么就这么好呢?”  

长安街头,一群年轻女子提起宋佳人,满眼都是羡慕。  

戴着幕离的女子,从她们身边走过,听着她们的议论,脚步缓缓停下,并不多么雄伟的胸口,有些起伏不定,袖中的拳头也紧紧握住。  

许久之后,她的拳头松开,胸口也不再起伏,心中终于做了某个决定。  

宋府。  

李诺再次敲了敲房门,房间里面没有回应。  

他轻叹一声,转身离去。  

一门之隔的地方,宋佳人的手伸出去数次,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李诺走出宋府,上了马车,说道:“回家。”  

吴管家赶着车,说道:“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当年宋夫人和宋大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小吵,不也…”  

他忽然想起这个例子不太好,立刻闭上了嘴巴,改口道:“总之,等少夫人消气了,就愿意见你了…”  

以前她生气的时候,还会给李诺哄的机会。  

这一次,她连见他都不见。  

李安宁说的那些话,搁谁谁都受不了。  

李诺至今都不知道她到底发什么疯。  

也只能先等等看了。  

回到李府之后,李诺走进房间,看到坐在桌前的熟悉身影,先是一愣,然后便惊喜道:“娘子,你不生气了?”  

惊喜之后,又有些疑惑。  

他是坐马车回来的,娘子怎么比他还先到?  

不过,以她的修为,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走天上的话,比他先回来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宋佳人看着他,说道:“再给我画幅画吧。”  

只要她不生气,别说画一副了,就算是她要十幅,李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父亲的书房就有颜料,李诺很快回来,为她画了一幅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