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好徒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诺解释的一本正经。  

如果不是李安宁特意调查过,她可能真就信了。  

大理寺卿李玄靖,他的父亲,在朝会大殿之上,当着百官的面,明明白白的告诉众人,这篇《凤求凰》,就是一首告白示爱的诗词。  

才一日不见,就思之如狂了。  

那个凤凰,就把他迷成这个样子了吗?  

而且,他送给凤凰的,不止一首。  

而是十一首!  

十一首诗词,将凤凰夸得人间少有,天上难寻。  

没出息的家伙!  

太让她失望了!  

她认识他的时候,凤凰还不知道在哪呢!  

强行忍住心中的无名怨气,李安宁瞥了李诺一眼,问道:“你和那个凤凰的事情,你家娘子不管吗?”  

李诺也看了她一眼。  

他和凤凰又没有什么事情,娘子为什么要管?  

整整一个月,他都在辟谣。  

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她这一个月不在长安,版本还没有来得及更新,也不能怪她。  

提起凤凰,李诺心中其实是很失望的。  

他不想过多谈及此事,淡淡道:“我和凤凰姑娘,什么事情都没有。”  

李安宁扯了扯嘴角,一脸不信:“你们没有什么事情,伱会给她写这样的诗,还写那么多?”  

李诺耸了耸肩,说道:“我说了,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李安宁轻哼一声,说道:“想让我信,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给我也写几首。”  

李诺看了她一眼,她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他脸上了。  

说了这么多,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他想了想,说道:“好啊,小顾,我念,你来写。”  

坐在衙房角落里的顾嫣然拿起一张纸,立刻道:“好的少爷…”  

李安宁愣了一下,这么快?  

难道他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  

片刻之后,李安宁拿起一张纸,纸上是几行娟秀的字迹。  

诗名:《别安宁》。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吃一堑长一智,人总是要成长的,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凤凰给他带来了多大的麻烦,李诺可还没忘。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抒写了两人之间感人至深的——友情。  

情诗他是打死都不写了,但友情总可以吧?  

李诺和李安宁的友情,虽然还不到这种程度,但诗词中夸大情感,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月不见,还不能思念一下朋友了?  

李安宁看了李诺一眼。  

这几句诗,她还是能看懂的。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知己不在多,只要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便可。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自己离开之后,就剩下他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心中也觉得空荡荡的。  

原来自己在他的心中,是这么重要的朋友吗?  

这还差不多。  

她身边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只有他一个。  

但是…  

她要的不是这个啊!  

宋佳人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凤凰有“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到了她这里,就只有“故人”、“相知”的,起码也要有个“美”字吧?  

看着李安宁蹙起眉头,李诺知道她对这首诗不满意,白居易这首诗写的虽然好,但知名度并不高。  

没关系,他这里有知名度高的。  

《别安宁·其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知名度够高吧,等到冬天她出远门的时候,可以把这首诗送给她,保证千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她,也记得他们牢不可破的友谊。  

李诺再次望向她,她好像还不满意。  

问题不大,她总有再出远门的时候。  

《别安宁·其三》  

长安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安西边正好也有个阳关,只要改第一句的地名就行,这首诗的知名度也不低。  

李诺知道李安宁喜欢和凤凰比,历史已经证明,这三首诗写友情的诗,可比凤凰那些词啊赋啊的传唱度更高,比起送给娘子那些,也毫不逊色。  

不过,她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可能不太懂欣赏。  

于是他看向顾嫣然,说道:“小顾,你觉得这三首诗,比送给凤凰的那些如何?”  

小顾可不是只会书法,她以前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于诗词也比李安宁更懂。  

顾嫣然有些崇拜的看着李诺,说道:“那些青楼词,当然是比不上这三首诗的,这三首诗写友情,前人无出其右,比起《凤求凰》也不遑多让…”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青楼词上不得台面,只在烟花柳巷流传。  

《凤求凰》是写爱情的,在诗词中,写友情,要比写男女之情,更能得到主流的认可。  

当然,这篇赋并不是明面上那么简单,还有着丰富且深刻的内涵,无形中拔高了它的地位,倒也不好和那三首诗比个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