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礼科圆满(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动放弃了?  

不过他们不来也好,也免得有人和他抢赛道,周玉一个人酣畅淋漓的练了一个时辰,练的浑身通透,最后连甩鞭的力气都没有了…  

以前有李兄在一旁监督的时候,他可以连着练两个时辰。  

今天他不在,周玉总觉得少了点感觉,又练了一小会,便觉得意兴阑珊,离开马场,回到了周家。  

他刚刚回家,还没来得及洗澡,就被母亲告知,他家里来了四位老先生,说是来教他算学的。  

周玉想起了今天在宋府见过的那四个老头。  

到现在为止,他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只知道他们似乎是某个书院的算学先生,李兄让他们帮自己提升算科成绩,他以为那只是李兄随口一说,没想到他们都找到家里了。  

他现在只想睡觉。  

如果是父亲请的先生,他根本懒得搭理。  

但李兄安排的,他还真不敢放肆。  

周玉简单的冲了个澡,老老实实的去书房听那几个老头讲课。  

一个时辰后,周玉神清气爽的走出书房。  

这几个老头子,有点实力啊。  

这一个时辰过的飞快,周玉甚至都没怎么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今天的授课就结束了。  

困扰了他许久的算学难题,在这几个老头的三言两语之下,就如同百花楼的姑娘一样,褪去一件件衣服,露出完美的胴体。  

他第一次觉得,算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那几个老头临走的时候说了,从明天起,每天这个时候,他们四个中的一位,会来周府教他算学,让他等在家里,不要乱跑。  

驾部郎中从轿子上下来,刚好看到几位老者从家门口走出,上了一辆马车后,扬长而去。  

那几位老者看着面熟,他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很快他就想起来,他们是大夏四位算学泰斗,一生桃李满天下,如今早已退居幕后,不再管书院的事情。  

虽然手中不掌实权,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依然不可小觑。  

他们不仅是科举数科的出题人之一,还是数科考卷的最终敲定者。  

回到府中后,驾部郎中疑惑的问妻子道:“那几位先生怎么会来家里的?”  

周玉的母亲诧异道:“不是老爷给玉儿请的算学先生吗?”  

周庭摇了摇头。  

若是他愿意花费重金,请其中一位指点指点儿子,倒也不是不可能。  

但四位老先生齐至,而且分文不取,他哪有这个面子?  

刚刚睡下的周玉,又被叫了起来。  

先是练了一个多时辰的御科,之后又听了一个时辰的数科,他觉得体力和脑力双重透支,想要好好睡一觉补充精力,却也不能如愿。  

驾部郎中看着他,问道:“那几位老先生是怎么回事?”  

周玉迷迷糊糊的说道:“什么怎么回事,那是李兄给我找的算学先生,爹你认识他们啊…”  

从父亲口中得知了那几个老头的来历,周玉瞬间不困了。  

那几个老头这么厉害吗?  

驾部郎中说道:“何止厉害,每届科举的数科考题,就是他们出的,你可得好好跟他们学习,就算是御科没有夺得状元,六科加起来名列前茅的话,进士也还有希望…”  

周玉这才体会到了李兄的良苦用心。  

原来他是担心自己御科失利,特意找了这么厉害的先生帮他提升弱势科目。  

虽说宋瑜和他臭味相投。  

但李兄才是他人生中的益友。  

不,岂止益友,简直是义父啊!  

此时,宋府。  

李诺吃过晚饭,舒服的躺在椅子上,一会将头偏向右边,吃一口慕儿剥好的葡萄,一会儿又偏向左边,接住凝儿喂过来,亲手切成小块的苹果。  

两姐妹的争斗,李诺成为了战场。  

他最后吃了一颗葡萄,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饱了饱了不吃了,你们去玩吧,我要看书了…”  

宋凝儿自己咬着苹果走了,宋慕儿轻哼了一声,李诺哥哥第一口吃的是葡萄,最后一口吃的还是葡萄,他还是和自己天下第一好。  

看着两姐妹离开,李诺又躺了回去。  

他第一口吃葡萄,最后一口也吃葡萄,当然是有意为之的。  

别看慕儿这小丫头年纪不大,但心眼比娘子还多,他要是不先吃她的,或者不最后吃她的,她一定会对两个人天下第一好的关系产生怀疑。  

他躺在椅子上,顺便将放在旁边的一本书拿起来。  

他看的是《吉礼》,科举考“五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考生需要知道,哪年哪月哪天,具体到什么时候,会举行这些祭祀活动,祭祀的流程是什么样的,祭祀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做什么事情,演奏什么音乐,以及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  

考完科举之后,每一位进士抓出来,都能独立的举办各种典礼活动。  

李诺一边看,一边在心中默背。  

科举没有划重点一说,到时候,考官会当场在几百种典礼中,随机抽出五种,而考生,则需要将所有的典礼流程都完整的背下来,才能胸有成竹的应对。  

万一有一种没背,科举正好考到,这一科就废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诺都在背五礼。  

人家从小就学五礼,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可以慢慢背,同样的东西,李诺需要在五个月内背会,时间的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