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殿下英明(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若是修两门以上,不同属性的真气在体内交汇,轻则经脉尽毁,重则爆体而亡。  

除非能找到两门真气运行路线完全没有重复的功法,两种功法所修真气,各自占据一条独立的经脉,彼此互不冲突,就能做到阴阳两种属性的真气共存。  

但这么做,没有意义啊…  

功法并非修的越多越好,将两门功法修到第四境,也不会是两位第四境联手之敌,但将一门功法修到第五境,一人力敌五位第四境都可不落下风。  

修多门功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几乎不会有武者这么做。  

这纯属浪费时间。  

“真能修两门功法啊…”  

李诺低声说了一句,又问道:“修两种真气,有没有可能不被人看出来?”  

李安宁皱起眉头,说道:“御物境已经可以做到彻底敛息了,只要不被人用真气入体探查,就不会被发现,若是不在体内积蓄真气,那么无论如何都是查不出来的…”  

武者修行,修的是经脉,真气只是修行过程中的附属品。  

不在经脉中储存真气,别人自然无法发现。  

李诺打听清楚了这个问题,再次问道:“也就是说,如果他散去真气,别人根本不知道他修行了几种功法?”  

李安宁点了点头,说道:“是这样。”  

她狐疑的看着李诺,问道:“你是不是又看出什么了?”  

李诺望向某个人群聚集的位置,问道:“那里都是些什么人?”  

李安宁视线跟随过去,说道:“那是楚国使团…”  

刚刚开口,她就意识到了什么,将李诺拉到殿外,寻了一个僻静处,压低声音问道:“你怀疑杀楚国使臣的,是楚国使团的人?”  

李诺不是怀疑,是确定。  

他一开始还怀疑,是不是对方的修为太高,超出了法典探查的范围。  

直到从真正的凶手旁经过,才知道是他们查错了方向,凶手根本就不在那三人之间。  

李安宁看着李诺,目光微动。  

她不是没有怀疑过楚国使团的人,楚国内部对于大夏的态度并不统一。  

楚国朝廷的温和派主张,夏楚两国互为邻邦,应该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但也有不少激进者,认为两国未来必有一战,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  

这次被杀的,正是楚国的主和派官员。  

如果凶手真的是楚国使团的人,那么他的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在使馆内部,无须突破使馆外部的防卫,就能轻易的进入那位使臣的房间。  

而且就算出了事情,别人也不会第一时间怀疑他。  

可问题在于,楚国使团中,八位第四境的强者,所修功法,都偏向于阳刚,根本不可能留下阴寒的真气,除非…  

她的目光再次望向李诺,想起了他刚才问的问题,喃喃道:“你是说,楚国使团的那几位高手,有人暗中修了两门功法,掩人耳目,瞒天过海…”  

李诺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做到的,但他可以确定,凶手的确是楚国使团的人无疑。  

李安宁问道:“你有几分把握?”  

李诺想了想,说道:“七八分吧。”  

李安宁美目中光芒闪动,轻声道:“七八分的话,够了…”  

看着李安宁似乎是有什么想法,李诺叮嘱她道:“对了,这件事情,不要说是我告诉殿下的。”  

李安宁疑惑道:“为什么?”  

李诺没有和她解释。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命案子,此案牵扯到数个大国,背后的水有多深,谁都不知道。  

暗中惦记他脑袋的人已经够多了,他可不想再被更强大的势力盯上。  

他们杀死这位楚国使臣,多半是有什么重要的目的。  

如果对方知道是他破坏了他们的计划,一怒之下派出第六境的强者,那他就只能和吴管家黄泉路上作伴了。  

吴管家活了五十多岁了,他可还没活够。  

他来到这个才一个月,和高傲冷酷的娘子刚刚混熟,两辈子都没谈过恋爱,不知道和女孩子亲亲抱抱是什么感受,这个世界这么神奇,他还想多看看…  

李安宁是大夏最受宠的公主,第四境的法家大佬,如果幕后黑手要报复的话,肯定得掂量掂量。  

他只是一个未入境的菜鸟,也就能欺负欺负那些小纨绔,这样的浑水,能不趟就不趟。  

宋府。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宋慕儿单手撑着下巴,已经打起了瞌睡。  

在脑袋不知道磕到桌上多少次后,她终于抬起头,问宋佳人道:“佳人姐姐,李诺哥哥今天不回来了吗?”  

宋佳人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你先回去睡吧。”  

送走慕儿后,她关上房门,来到床边坐下。  

李诺今天早上离开之后,便一直没有回来,几位先生清早就来了,等了两个时辰,实在等不住,也都遗憾的离开。  

他一日未归,她并不怀疑,他会像宋瑜那样在外面鬼混。  

她只是有些担心他的安全。  

长安想杀他的人那么多,不知道吴管家能不能保护好他,那位刑部的捕头,似乎也很厉害,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时间已经不早了,宋佳人熄灯躺在床上,难得有一天可以一个人睡,但她却总觉得身边似乎少了什么…  

此时,四方馆。  

一处空置的院落。  

某处房间之内,李安宁坐在桌旁,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