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三道军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任天愣了一下,这才刚从副本里回来,人都还没缓过神,又是谁打自己的领土了?  

那个传令兵进了大殿,大殿的所有大臣,此刻脸上都是惊疑不定,倒是几个历史名臣,脸上显得颇为从容。  

任天看着那个传令兵跪下,当即沉声问道:“军情如何,速速报来!”  

“陛下,在今晨时分,总计数万大军直接进攻北县,进攻人数最少在三万以上,目前北县情况危险,城池坚持不了多久,危在旦夕。”  

此话一出,许多大臣脸上都是有着惊色,谢当直接问道:“是谁攻打我北县?”  

“已经查清楚,是傲视天下国、风国还有北面的顺国,三方军队联合起来,对北县发动攻击,很明显是有备而来。”  

“攻城进行多久了?”  

“对方开始攻城时县令就派我来南县求援,攻城应该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  

在听到这士兵说完信息,任天也是接到了系统提示。  

“叮,你的盟友傲视天下、狂风男爵撕毁了盟约,你们目前处于战争装填,因为对方是主动进攻,你在此次战争之中具有道义上的优势。”  

道义上的优势,其实也可以忽略,最多一些中立国家可能会看在道义上这一点,出兵帮助,但这种情况很少很少。  

听到这个系统提示,任天脸色沉了一下,傲视天下竟然还先下手为强了?  

而且对方一动手,那么新国在平原郡的商路,又要再次断掉。  

谢当脸上有着怒气:“陛下,风国傲视天下国这几个国家,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臣认为,要打就打!”  

蔺相如此刻却是出言道:“且慢,微臣认为,目前应该是先救援北县,对方兵力足有三万之多,北县将士依仗城墙之利,却也撑不了多久。”  

白起直接出列:“陛下,若要战,臣有把握能胜。”  

“陛下,虽然能赢,但末将认为现在倒是暂时不适宜进行作战,一个是平原郡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太强,我国骑兵还是不太充足,第一个马场提供的战马也没有几万之多,武装起来的骑兵数量和对方比不了,再一个,我军现在城池需要士兵防守,不可能全部派出去,所以末将认为应该先防守。”  

田单也是出列说道。  

任天深吸一口气:“先救援北县吧,白统领,这一次就由你…”  

话还没说完,外面又是一道紧急的声音传来:“报!!加急军情!!!”  

任天抬头,他的脸上皱着眉,大殿里的其余大臣也都是脸上有着惊讶,怎么又来了军情?  

第二个士兵快速进入大殿,所有臣子都是看着这个士兵,那士兵半跪下来:“陛下,攸县加急军情,今日清晨,东面靖国突然发兵攻打攸县,目前攸县正在遭遇围攻之中。”  

“叮,靖国对你发动战争,目前新国与靖国处于战争状态。”  

听到这一声系统提示,任天问道:“战况如何了?”  

“对方士兵数量极多,攻城很猛,如果没有支援,大概能够坚持一天。”  

攸县只不过是小型县城,驻扎的士兵也不算太多,在没有援军的状况下能坚持一天,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北县、攸县,同时遭遇攻击,真当朕的新国是软柿子呢?”  

任天冷笑一声,他也是有些怒了。  

田单站在那里,他也是有些微微皱眉,他感觉这件事似乎不太简单,两个县城被进攻的时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  

当然,新国目前兵力强壮,单论守城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任天下令道:“田太尉,立即传令下去,开始调兵遣将,支援攸县,攸县是新国门户,绝对不能丢。”  

“是!”  

田单抱拳。  

“白统领,着你调遣第三军团、第四军团,准备支援北县。”  

“是!”  

也就只两方攻打新国,任天手上捏着好几个武将,对守城还是颇为有着底气。  

我一个顶尖SSS级历史武将,一个守城无敌的田单,你要跟我玩攻城?  

正要下旨的时候,忽然之间,外面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报!!加急军情!!!”  

还有?  

这一下,任天也是有些坐不住了,什么情况啊?  

大殿里的那些大臣,议论声音有些大了,他们的脸上惊疑不定,看着第三名士兵进入大殿。  

“报,陛下,云县县令发来军情,目前云县还有另外三县,遭遇围攻之中,围攻国家有两个,士兵数量足足有三万多人,同时新国的盟友国水县,也是一并遭遇进攻,为了保住水县,沈县令直接将所有兵力进行集中,放弃了另外两县,专心防守水县。”  

听到这个军情,系统声音随之响起,和之前一样,也是遭遇了进攻,有两个国家和新国处于战争状态,而新国的城池也从之前的十二座,变成了十座。  

任天打开外交面板看了一下,这一看之下,赫然发现地图上围着新国的几个势力,北面平原郡的傲视天下、狂风男爵和顺国,东面的靖国、还有河间郡的两个国家,几乎是同时瞬间对新国发动攻击。  

这怎么看,都是谋定而后动,同时对新国发动攻击,你们当这是六国抗秦呢?  

三道军情,让大殿里的臣子有些安静下来,就连之前怒气冲冲的谢当,也是满脸凝重。  

为什么新国一下遭遇这几个国家的围攻?  

任天沉声说道:“田太尉、白统领,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