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狙击大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报,截止昨天,公司已经开拓苏、浙、沪、鲁、皖、赣、闽、粤、桂、云、贵、川、鄂、湘等14个省份的专业应用市场”  

投屏上先是出现地图,然后是表格。  

尽管一半以上省份的销售数据惨淡,数量只有个位数,但这代表着市场已经被撕开口子。  

后续照搬苏浙模式进行推广就可以了。  

“除了林业和国土这块应用市场外,我们还初步开拓了影视拍摄、地形描绘、矿产勘探等应用市场。”  

丁弘毅用激光笔照着投屏内容汇报道:“虽然市场还小,但考虑到二代多旋翼机型即将研发成功,我们以打开市场为优先目标,盈利其次”  

投屏角落里显示,整个PPT一共12页,自家公司的汇报内容占了9页。  

“这是我们摸排到的关于大疆的市场数据资料。”  

翻到第十页的时候,出现了大疆的字眼。  

丁弘毅这时候看向罗阳和褚见明:“董事长,褚总,因为时间紧,我们市场部拿出来的数据只会比实际小,要想贴近实际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你先说下去。”  

“大疆原先开拓的主要应用市场并不是国土和林业部门,而是地形数据测绘市场”  

“大疆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早于我们发现竞争对手开拓的主要市场,所以他们在模仿我们的市场销售模式上,也早于我们,这一点,我们市场部承认犯了轻敌的错误”  

“大疆目前在粤、桂、闽、湘等4个省份的同类应用市场销售超过了我们公司”  

几分钟后,市场部的汇报结束。  

“接下来由刘总汇报,内容是关于鲲鹏1号和大疆的珠峰1号在技术上的对比.”  

肖薇麻利的切换投屏的PPT。  

公司首席技术官刘增辉汇报的内容就比较专业化了。  

从飞控系统开始,到动力系统、图像传输、云台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被拆开,进行横向对比。  

很多专业词语以及数据,罗阳都听不懂。  

究竟是鲲鹏1号的略胜,还是珠峰1号的较强他只看结论那部分。  

“从我们技术部门分析的结果来看,总体上两家技术差距不大,珠峰1号略胜鲲鹏1号,这么判断是基于飞控系统,这是无人机几大系统里的核心部分.”  

刘增辉坦率的直言道:“而且从我们知道的信息来看,大疆研发出珠峰1号在我们之前,所以预判大疆在多旋翼机型研发上比我们起步的要早35个月,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比我们晚,原因大家都知道。”  

是的,多旋翼机型研发并不是1代原型机的迭代,而是一个新的方向。  

鲲鹏科技在这一块上,是无缝衔接,源于罗阳的决策。  

早在第一代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研发期间,他就定下了第二代机型的研发方向。  

而大疆能不能无缝衔接,外界不得而知。  

“这个需要调查。”  

罗阳这时候插话进来:“哪怕代价大一点,也要想办法收集到相关信息”  

原先只是想着混点汤汤水水,现在起了野心,有些事情就要准备起来了。  

他打算在鲲鹏科技里单独设立一个战略部门,这个部门专门干商业机密调查的活。  

所有竞争对手都将是关注对象。  

罗阳脑子里盘算着这些事的时候,刘增辉的汇报在继续。  

他汇报的第二部分内容属于预判性质,带有很多猜测的成分在里面。  

“.简而言之,除了飞控系统之外,在珠峰1号最新的机型上,大致可以看到大疆在图像传输、动力系统、云台系统、材料研发、电池续航能力等子系统的研发进度”  

除非大疆有意在隐藏新突破的技术,否则从现有机型上大致能判断他们的技术进度。  

刘增辉本来就是负责总装协调的,对于木桶理论的理解相当深刻。  

“依据大疆现有机型的技术,我们进行了模拟总装,预测了他们下一代多旋翼无人机的技术参数指标,大致范围是.”  

“大疆应该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吧?”  

在刘增辉汇报结束后,罗阳再次开口:“按照刘总的这种思路,我们下一代机型的参数指标范围,他们也能猜个四五分”  

料敌以宽。  

不能觉得只有自己聪明,对手愚蠢。  

在技术分析汇报结束后,就是财务方面的汇报。  

“.截止上月底,各个研发小组总计投入资金已经超过3250万,这里面不包含魔都工程技术大学两个实验室的投入,也不包含阳市远帆集团在动力电池上的研发投入.”  

“.截止上月底,公司总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盈利超过5700万,除了公司正常开支外,其余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研发中,这里面不包含阳市投资的德阳电机.”  

尽管知道研发投入大,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  

听完财务的汇报后,罗阳直咂嘴。  

3250万!  

要知道这个数字还不包含学校在两个实验室里的投资,不包含老丈人姜远山那边的投资。  

如果全部算在里面,5000万都打不住。  

而且德阳电机这个项目上,罗阳自己投资了2000万,另外还有阳市扶持的2000万低息贷款,这两笔钱总计有4000万,也没有算在里面。  

七七八八全部统计的话,鲲鹏科技已经用掉起码1个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