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季山里热闹的很(2/3)
李龙看看外面说道:
“还有一会儿雨就停了,你不如再等几分钟。”
那个人犹豫了一下,转头看看,然后去往东面的棚子下面躲雨了。
李龙也没再去和她说话,低头看看筐里的贝母,略比其他人带来的干净一些,可能这个人下意识会把贝母袋子里的叶子和泥巴块捡出来。
仅此而已。
七八分钟后,雨彻底停了,太阳已经在云层中露了头,那个人抱着东西匆匆赶往了林子里。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就这一会儿功夫,这个人竟然把衣服都换过了!
就在这个人进林子后不到一分钟,南面的林子里有人钻了出来,匆匆赶往这里。
没想到这下雨的功夫,不少人都想着趁这个功夫过来拿贝母换东西。
李龙和孙家强很快就忙碌起来。
刚下完雨,那些人身上也湿着,因此不想太过于挑剔。他们看到李龙换的东西和孙家强换的东西都是从小房间里拿出来之后,就有两个也找孙家强去拿贝母换东西了。
李龙从石洞里带来的衣服是最先换完的,接下来是挂面,然后是蒸的馒头,和风干的鹿肉。
其他诸如罐头、饼干之类的还有一些剩余。
李龙有些疑惑,去年是米面这些换的多一些,今年大家都喜欢换成品了。
是做饭不方便,还是觉得吃现成的省时间?
看来明天得多拿一些挂面等成品了。
这些人离开后,李龙便开始和面,打算现在就蒸馒头。
蒸上锅后有孙家强去揭就行了,他自己要开着吉普车回去。
今天一天就换了近百公斤的贝母,洗干净回家晒上,一个星期后至少是二十公斤干货,这就是近一千块钱。
至于赚多少,李龙也没心算了。等贝母季结束,算总账吧。
当然,在离开木屋之前,要把孙家强换的那些贝母给折算成钱给他。
虽然不多,有十来块钱,但孙家强拿着也是美滋滋的。这可是十几块钱,搁外面算工人十天多的工资了。
李龙等面发好之后,揉面、蒸馒头,下锅之后,给孙家强交待完,这才开着车匆匆往山下跑。
下雨了,路上比较滑,泥巴会粘在车轮上越卷越多,好在吉普车速度一起来,能把车轮上的泥巴卷着甩飞起来。
这样以来,虽然吉普车后面和上面全是泥点子,但至少不至于被陷在山里。
真要陷进去,恐怕一时半会儿李龙是没办法解决的。
吉普车一直开到清水河这里,李龙发现路上的雨并没在山里大,地皮湿了,但并没有下透,也就没了泥点子。
这雨还真是怪。
小白杨沟里,因为下雨没办法点火烤条子,那些人便只能带着镰刀去砍条子。
李建国和陆英明两个一起往东南方向走。
附近的条子砍的差不多,有一点他们也不愿意和年轻人去争,便想着往更远的地方看看。
反正今天下午编不成,那就去远点多砍点条子。
李建国依然背着枪,老黄等雨停了才出来,看着李建国背着枪,便开起了玩笑:
“老李啊,你还打猎打上瘾了啊。这刚下完大雨,想打那些东西可不容易。”
“打不打得着,我们往里跑跑,那地方不安全,不得带个枪嘛。”李建国不承认是想打猎,边说边提着镰刀往山里走。
“嘿,也就是你,也就是你有把枪了。”老黄其实也想玩玩枪,如果能碰到个野猪啥的打一打也好。
但李建国不给他借,老黄也没办法。
谁让建村初期,队里那些人拿枪的,就他的枪法最差,有一次走火差点儿打着自己人。
所以后来大家都是默许的,不让老黄摸枪。
李龙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知道这事了。队里基干民兵训练也都是年轻人参加,老黄没机会摸枪。老一代人基本上也不会把这样的事情给小辈们讲,最多彼此互相在一起的时候开开玩笑。
所以李建国不给,老黄也没办法。
自家知自家事。
当然,年轻人也羡慕。
因为这一片散开有二十多个人在编抬把子,需要的条子非常多,已经遍及方圆两三公里的好些山沟。
他们难免会碰到山里的动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会说出来。
小的如野鸡、兔子都不少,谁都见过。但大的见的就不算多了,偶尔见一个,中午饭的时候就成了话题。
当然,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会说如果当时有枪——其实也就说说,不过大家都当过民兵,至少有那个自信,有枪在手,说不定也能打下一头啥猎物,然后吃一些,给家里捎一些回去。
李建国和陆英明去往远处一个沟里的时候,的确没想着打猎,就是想着防止着山沟里有灰狼,至少碰到狼群,有枪在手里会更安全一些。
那些年建队守防的时候,他就经常背着一杆老七九步枪。现下背着一杆双管砂枪,也不知道算进步还是退步了。
这条山沟比较窄小,沟底基本上就只容一个人行走,两边是有着三十度左右的坡,坡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灌木。
有些灌木上长着可以割下来编抬把子的条子,有些灌木则有着细刺。
李建国和陆英明打算往里走一走,如果里面还没有合适的大片林子,他们就打算换一条沟。
反正这山里大沟小沟密密麻麻,根本不担心找不到。
“那是…”陆
“还有一会儿雨就停了,你不如再等几分钟。”
那个人犹豫了一下,转头看看,然后去往东面的棚子下面躲雨了。
李龙也没再去和她说话,低头看看筐里的贝母,略比其他人带来的干净一些,可能这个人下意识会把贝母袋子里的叶子和泥巴块捡出来。
仅此而已。
七八分钟后,雨彻底停了,太阳已经在云层中露了头,那个人抱着东西匆匆赶往了林子里。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就这一会儿功夫,这个人竟然把衣服都换过了!
就在这个人进林子后不到一分钟,南面的林子里有人钻了出来,匆匆赶往这里。
没想到这下雨的功夫,不少人都想着趁这个功夫过来拿贝母换东西。
李龙和孙家强很快就忙碌起来。
刚下完雨,那些人身上也湿着,因此不想太过于挑剔。他们看到李龙换的东西和孙家强换的东西都是从小房间里拿出来之后,就有两个也找孙家强去拿贝母换东西了。
李龙从石洞里带来的衣服是最先换完的,接下来是挂面,然后是蒸的馒头,和风干的鹿肉。
其他诸如罐头、饼干之类的还有一些剩余。
李龙有些疑惑,去年是米面这些换的多一些,今年大家都喜欢换成品了。
是做饭不方便,还是觉得吃现成的省时间?
看来明天得多拿一些挂面等成品了。
这些人离开后,李龙便开始和面,打算现在就蒸馒头。
蒸上锅后有孙家强去揭就行了,他自己要开着吉普车回去。
今天一天就换了近百公斤的贝母,洗干净回家晒上,一个星期后至少是二十公斤干货,这就是近一千块钱。
至于赚多少,李龙也没心算了。等贝母季结束,算总账吧。
当然,在离开木屋之前,要把孙家强换的那些贝母给折算成钱给他。
虽然不多,有十来块钱,但孙家强拿着也是美滋滋的。这可是十几块钱,搁外面算工人十天多的工资了。
李龙等面发好之后,揉面、蒸馒头,下锅之后,给孙家强交待完,这才开着车匆匆往山下跑。
下雨了,路上比较滑,泥巴会粘在车轮上越卷越多,好在吉普车速度一起来,能把车轮上的泥巴卷着甩飞起来。
这样以来,虽然吉普车后面和上面全是泥点子,但至少不至于被陷在山里。
真要陷进去,恐怕一时半会儿李龙是没办法解决的。
吉普车一直开到清水河这里,李龙发现路上的雨并没在山里大,地皮湿了,但并没有下透,也就没了泥点子。
这雨还真是怪。
小白杨沟里,因为下雨没办法点火烤条子,那些人便只能带着镰刀去砍条子。
李建国和陆英明两个一起往东南方向走。
附近的条子砍的差不多,有一点他们也不愿意和年轻人去争,便想着往更远的地方看看。
反正今天下午编不成,那就去远点多砍点条子。
李建国依然背着枪,老黄等雨停了才出来,看着李建国背着枪,便开起了玩笑:
“老李啊,你还打猎打上瘾了啊。这刚下完大雨,想打那些东西可不容易。”
“打不打得着,我们往里跑跑,那地方不安全,不得带个枪嘛。”李建国不承认是想打猎,边说边提着镰刀往山里走。
“嘿,也就是你,也就是你有把枪了。”老黄其实也想玩玩枪,如果能碰到个野猪啥的打一打也好。
但李建国不给他借,老黄也没办法。
谁让建村初期,队里那些人拿枪的,就他的枪法最差,有一次走火差点儿打着自己人。
所以后来大家都是默许的,不让老黄摸枪。
李龙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知道这事了。队里基干民兵训练也都是年轻人参加,老黄没机会摸枪。老一代人基本上也不会把这样的事情给小辈们讲,最多彼此互相在一起的时候开开玩笑。
所以李建国不给,老黄也没办法。
自家知自家事。
当然,年轻人也羡慕。
因为这一片散开有二十多个人在编抬把子,需要的条子非常多,已经遍及方圆两三公里的好些山沟。
他们难免会碰到山里的动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会说出来。
小的如野鸡、兔子都不少,谁都见过。但大的见的就不算多了,偶尔见一个,中午饭的时候就成了话题。
当然,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会说如果当时有枪——其实也就说说,不过大家都当过民兵,至少有那个自信,有枪在手,说不定也能打下一头啥猎物,然后吃一些,给家里捎一些回去。
李建国和陆英明去往远处一个沟里的时候,的确没想着打猎,就是想着防止着山沟里有灰狼,至少碰到狼群,有枪在手里会更安全一些。
那些年建队守防的时候,他就经常背着一杆老七九步枪。现下背着一杆双管砂枪,也不知道算进步还是退步了。
这条山沟比较窄小,沟底基本上就只容一个人行走,两边是有着三十度左右的坡,坡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灌木。
有些灌木上长着可以割下来编抬把子的条子,有些灌木则有着细刺。
李建国和陆英明打算往里走一走,如果里面还没有合适的大片林子,他们就打算换一条沟。
反正这山里大沟小沟密密麻麻,根本不担心找不到。
“那是…”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