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话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东西,是该喝两杯!”  

年轻人聚拢在一起准备大餐,大家都会找适合自己的活。李俊山把兔子送到李建国家里后,就快速的跑了回来,看着李龙杨永强在弄兔子,陶大强在分鱼,李俊峰在开剥鱼,便去了厨房,备料。  

无论是炖鱼还是炒兔子都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比如辣皮子,这就得提前泡。  

李俊山一边准备材料一边在想,等自己回到老家,是不是会想这边的这些饭菜?  

毕竟老家的做菜方式和这里不一样啊。  

或者回去后也能弄点鱼弄点兔子啥的,给老爹老娘做一顿显摆显摆?  

天完全黑的时候,老罗叔给马号里养的这些东西添完最后一次料,等它们吃完后,便把两头鹿、两头狍鹿子赶进了暖圈,并把暖圈厚门帘给放了下来。  

至于那些野猪,它们冷了自然知道往暖圈里跑,不需要太多的照顾——野猪这玩意儿,皮糙肉厚,真的很好养活。  

因为用的辣皮子比较多,所以厨房那边门开了一半,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香味儿——只要舍得用油,有这些荤腥,足以让任何一个这个时代的人流下口水。  

饭桌子摆在了李龙住的房间里,这里足够大,八仙桌四周足够坐下这么多人。兔子和鱼各装两大盘摆在桌子的中间,八个人坐着虽然有点挤,但足够热闹。每人一个碗一个杯子,桌上摆着的是白杨特曲,这是石城的酒,这个年头的酒都是真正的纯粮酿造。  

人坐齐了,其他人都看向了李龙。  

李龙也没推辞,举起倒了酒的杯子说道:  

“今天不是年不是节,但咱们坐一起就是开心,就是高兴。去年以前,谁也不会想到咱们冬天能吃上这么好的,生活能有现在这么好。这第一个酒,咱们喝了,就是想着以后生活越来越好!”  

话很质朴,但是说到了大家的心里,原本不怎么喝酒,想着抿一口、喝半杯的杨永强、陶大强,这回举起杯子的手都是颤抖的。  

李龙说话举杯的时候站了起来,大家都站了起来,陶大强站起来的时候还把凳子给带倒了,没有人笑话他,大家都努力的把杯子举起来,然后碰一下,把里面的酒喝了。  

是啊,放一年以前,不管是口里来的这四个人,还是本身就在村里生活的这四个人,谁能想到这一年变化会这么大,生活会变得这么好?  

这不值得喝一个吗?  

五十克的杯子,五十度的白酒,喝一下去,陶大强、李俊山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先吃点菜。”李龙指了指四大盘说,“今天这菜足够,锅里还有。对咱们来说不是啥新鲜玩意儿,但说实话却都是好东西。吃吃,动筷子吧!”  

他没有让老罗叔发话,今天就做主一回,指挥着大家动了筷子。  

老罗叔一点也没因为李龙年少做主开口就生气,他放下酒杯,看着边上杨永强给自己倒满,笑着抹了一把嘴说道:  

“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还真是没想到日子就这一年能变化这么大,小龙啊,亏了你了啊。”  

“是啊是啊。”杨永强也是这么说。虽然他跟着李龙比较晚,但就今年这最后一两个月,他赚的钱已经想出想像了。  

陶大强没说话,他跟着李龙最早,自认为得益最多,他觉得和李龙之间不需要说什么,李龙让他咋干他就咋干,这种不需要动脑子的最适合他了。  

就连他媳妇在知道这一年的事情后,也是说他碰到了个好人。  

“鱼不错,真鲜…回去后也这么做。”李安国夹着一筷子五道黑边吃边说道,“回去也不知道能不能逮到这么些鱼哩。”  

“那肯定不行。”陈兴邦摆摆手,“逮到了你也不好做,哪有那么些柴火?老家哪能像北疆这边烧火这么随便?那地边的草都让各家弄回去了。”  

他一直在对比着老家和这边的情况。老家村里人多,也热闹,乡里就有集,十天一次,赶集赶会不说人山人海,至少比在这里要热闹的多。  

而且临近腊月,现在老家村里不少人已经开始自己卷炮了,村子里就能时不时听到鞭炮的声音,那个响啊。  

这时候在老家,应该会经常串门,笼着袖子就东家西家去,外面也没那么冷,就算有雪也是薄薄的一层。河里上面一层薄冰,甚至冻不住。  

在这里一到冬天,出行是真不方便,人也少,但说实话,怀里揣着一兜子钱,那安心啊!  

有种总想花出去的冲动。他已经在计划拿着这钱去老家的会上、集上给孩子花钱的那种豪爽了。  

以前赶集花个块儿八毛的,已经是很豪爽了,现在呢?那点钱真看不上了!  

但是,在老家想要挣个块儿八毛的,还真不容易!  

区别吧,区别挺大!  

区别也很多,没办法一一细比较。  

“那是。”李安国愣了一下,想想老家的环境,摇了摇头,感叹着:“还真想着在这边生活算了。老家有些东西真不方便…”  

“得劝老爹老娘过来吧?”陈兴邦趁机说道,“老家冬天可不好养人。”  

“回去问问老爹。”李安国也觉得让老爷子到这边来可能会好一些。明显能感觉到,来一趟北疆后,老爹和老娘两个心情都好很多。  

一边吃一边聊着,作为过来人的李俊峰还时不时的打趣一下刚结婚不久的陶大强。  

倒是李俊山突然问了李龙:  

“小龙叔,你明年结婚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