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鏖战(2/3)
军的精卒,江陵地形又过于平坦。”那将官道:“恐怕即便郭太守如将军这般行动,城池也很难守住太久,除非咱们也立刻入城。”
关羽虎目闪过思索的神色:“如果我是郭永,会及时地将营垒放弃,甚至津乡也一并放弃,立刻召外城之守卒突围入城,以此来加强城中的防御力量。”
这番雷霆手段下来,所有人都被震慑住了,登时不敢异动,只是内乱虽然暂时解除,在城外攻势不停的情况下,守军的伤亡一日多过一日,这让郭永和黄晔俱都压力山大,连着两天一夜,他两人目不交睫,总共睡了不足两个时辰。
“若是外城不曾失陷,将守卒尽数合拢,我自也不愿兵行险着,”郭永早就猜到众人的反应,闻言耐心解释道:“然则如今却非如此。”
“这”
昨天在云间闪烁的那几颗星辰,在今夜却踪迹不见。方圆十数里的城墙上火光冲天,火光的映衬下,前后数里都亮如白昼。
郭永自也早有准备,军旗连动紫霞,一队队的敢死之士由勇猛之将率领,相继出城,前赴后继,与扬州军血战在护城河上,雨水、河水、血水,流在一处,更加泥泞了地面。
在关羽看来,若是他率军入城,自然可以力保江陵不失,可问题是也失去了全歼敌军的可能。
若是刚刚把东城的军马分去了西城,结果扬州军就忽然改变方向,猛攻东城,那不就正好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哦不,应该说是“声西击东”之计么?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甘宁部也对城西的营垒发动了攻势,西营随之丢失,主将卫潜等人拼死搏杀,最终也仅有一百多人成功突围,即便如此,回入城内的百余士卒也几乎是人人带伤,大半左右都失去了战斗力。
时隔多年的狰狞面目!
便在攻城次日,扬州军抓来了很多的城外百姓,驱使着他们背负着沙袋前去填河,便如当年在临淄时一般。
可现如今却是如果叫相识的人看到黄晔,保证会大吃一惊,满眼血丝、容颜憔悴自不必讲,单是唇下胡须就花白了大半。
想到这里,他对一旁的黄晔道:“黄公,您从昨晚到现在只睡了不到一个时辰。趁眼下贼寇没有攻城,不如回府去休息一会儿?”
郭永正紧张地催促士卒连夜加强防御,因为城下十里外,新一批的扬州军已到。
“我听说这郭永为南郡太守已近十年,料来已将江陵经营的不错,若能把军心、民心稳住,即便是徐州军攻势如潮,应也能坚守三日。”
“那关羽这边有何反应?”黄晔问道:“襄阳便是派出援军,也不可能这么快,可他的部曲离城不远,为何还无动作?”
“故而咱们不能让他们从容地离城太近,那便只有主动出击、想法子扰乱他们的部署,守城先守野,为今之计,欲保江陵不失,便需得先死死守住护城河不失!”
但是江陵的守军能和当日临淄军般忍心下手,能把城外百姓的哀号置若罔闻,然而荆州的百姓这方面却比不过青州人了。
因为一千人马和三千人马不仅本身具有的威胁不同,更说明了作唐的黄忠部并没有大军悉起,也代表之前“文聘军遭逢惨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担忧并不成立。
便在津乡和外营失陷的次日,曙光初现之时,扬州军便发起了总攻,果如郭永所料,他们是千方百计想攻入护城河内!
郭永凝目远望,喃喃自语地说道:“贼寇已经开始了围城。”
郭永淡淡地道,说着扭过头望向西面,隔了那么远的距离,喊杀声依然能够隐约入耳,有时还会觉得脚下一震,却是扬州军的冲车与投石车打中了城墙。
敌军夜以继日,把部队分成了几个部分,连着两天一夜,攻势不曾有半刻钟的停歇,尽管江陵军仍把他们堵在了护城河外,但这都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万幸尚在我军手中。”那哨骑道:“不过贼寇日夜不停、猛攻不止,这样下去”
至于一些地痞无赖之流,干脆连借口也不找了,只简单地贴个告示:“谣言惑众,论军法当斩。”就全部砍了头,血淋淋地挂满城墙。
郭永默然片刻,沉声说道:“或许关将军还想继续之前的计划吧?”
夜色朦胧江陵城,连绵多日的雨水渐渐变小,不过夜空依然阴霾,云层仍旧厚积。
民心浮动不说,更有谣言四起。
“而江陵虽然不算小城,却不算城高墙坚,加之地形平坦,敌军人马本就众多,若任由他们摆开阵势,迫与城下,咱们才是真的陷入险境!”
“不错,”郭永点了点头:“关将军离的本近,自不消说,想来此时蔡军师也收到了消息,也许援军已然出发,正在赶来江陵的路上。”
“我知道了。”郭永道:“护城河那边呢?”
虽说同样身处乱世,但他们几年来过的太平,到底眼见的惨景少,耳听的惨景多,当真有这一日置身其间时,却是人心惶惶,难以言说。
听到这话,关羽微微眯起双眼,沉吟片刻,还是微微摇头:“等哨骑查探清楚,再做决定。”
不过即便如此,郭永却也不敢掉以轻心,更绝对不能因为看似“无险”就疏忽了防御,将东面的人马分去帮助西城,毕竟津乡城前车之鉴,谁也不知道“吴牛部“到底会不会再次突然“由虚变实”。
这其中发生了几件事,对于郭永而言,有好有坏。
“便是回府,也无法安心就寝啊。”
黄晔叹了口气,说道:“成败存亡就只在这几日之间,也不知襄阳的援军何时会到。如此紧要、危急
关羽虎目闪过思索的神色:“如果我是郭永,会及时地将营垒放弃,甚至津乡也一并放弃,立刻召外城之守卒突围入城,以此来加强城中的防御力量。”
这番雷霆手段下来,所有人都被震慑住了,登时不敢异动,只是内乱虽然暂时解除,在城外攻势不停的情况下,守军的伤亡一日多过一日,这让郭永和黄晔俱都压力山大,连着两天一夜,他两人目不交睫,总共睡了不足两个时辰。
“若是外城不曾失陷,将守卒尽数合拢,我自也不愿兵行险着,”郭永早就猜到众人的反应,闻言耐心解释道:“然则如今却非如此。”
“这”
昨天在云间闪烁的那几颗星辰,在今夜却踪迹不见。方圆十数里的城墙上火光冲天,火光的映衬下,前后数里都亮如白昼。
郭永自也早有准备,军旗连动紫霞,一队队的敢死之士由勇猛之将率领,相继出城,前赴后继,与扬州军血战在护城河上,雨水、河水、血水,流在一处,更加泥泞了地面。
在关羽看来,若是他率军入城,自然可以力保江陵不失,可问题是也失去了全歼敌军的可能。
若是刚刚把东城的军马分去了西城,结果扬州军就忽然改变方向,猛攻东城,那不就正好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哦不,应该说是“声西击东”之计么?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甘宁部也对城西的营垒发动了攻势,西营随之丢失,主将卫潜等人拼死搏杀,最终也仅有一百多人成功突围,即便如此,回入城内的百余士卒也几乎是人人带伤,大半左右都失去了战斗力。
时隔多年的狰狞面目!
便在攻城次日,扬州军抓来了很多的城外百姓,驱使着他们背负着沙袋前去填河,便如当年在临淄时一般。
可现如今却是如果叫相识的人看到黄晔,保证会大吃一惊,满眼血丝、容颜憔悴自不必讲,单是唇下胡须就花白了大半。
想到这里,他对一旁的黄晔道:“黄公,您从昨晚到现在只睡了不到一个时辰。趁眼下贼寇没有攻城,不如回府去休息一会儿?”
郭永正紧张地催促士卒连夜加强防御,因为城下十里外,新一批的扬州军已到。
“我听说这郭永为南郡太守已近十年,料来已将江陵经营的不错,若能把军心、民心稳住,即便是徐州军攻势如潮,应也能坚守三日。”
“那关羽这边有何反应?”黄晔问道:“襄阳便是派出援军,也不可能这么快,可他的部曲离城不远,为何还无动作?”
“故而咱们不能让他们从容地离城太近,那便只有主动出击、想法子扰乱他们的部署,守城先守野,为今之计,欲保江陵不失,便需得先死死守住护城河不失!”
但是江陵的守军能和当日临淄军般忍心下手,能把城外百姓的哀号置若罔闻,然而荆州的百姓这方面却比不过青州人了。
因为一千人马和三千人马不仅本身具有的威胁不同,更说明了作唐的黄忠部并没有大军悉起,也代表之前“文聘军遭逢惨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担忧并不成立。
便在津乡和外营失陷的次日,曙光初现之时,扬州军便发起了总攻,果如郭永所料,他们是千方百计想攻入护城河内!
郭永凝目远望,喃喃自语地说道:“贼寇已经开始了围城。”
郭永淡淡地道,说着扭过头望向西面,隔了那么远的距离,喊杀声依然能够隐约入耳,有时还会觉得脚下一震,却是扬州军的冲车与投石车打中了城墙。
敌军夜以继日,把部队分成了几个部分,连着两天一夜,攻势不曾有半刻钟的停歇,尽管江陵军仍把他们堵在了护城河外,但这都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万幸尚在我军手中。”那哨骑道:“不过贼寇日夜不停、猛攻不止,这样下去”
至于一些地痞无赖之流,干脆连借口也不找了,只简单地贴个告示:“谣言惑众,论军法当斩。”就全部砍了头,血淋淋地挂满城墙。
郭永默然片刻,沉声说道:“或许关将军还想继续之前的计划吧?”
夜色朦胧江陵城,连绵多日的雨水渐渐变小,不过夜空依然阴霾,云层仍旧厚积。
民心浮动不说,更有谣言四起。
“而江陵虽然不算小城,却不算城高墙坚,加之地形平坦,敌军人马本就众多,若任由他们摆开阵势,迫与城下,咱们才是真的陷入险境!”
“不错,”郭永点了点头:“关将军离的本近,自不消说,想来此时蔡军师也收到了消息,也许援军已然出发,正在赶来江陵的路上。”
“我知道了。”郭永道:“护城河那边呢?”
虽说同样身处乱世,但他们几年来过的太平,到底眼见的惨景少,耳听的惨景多,当真有这一日置身其间时,却是人心惶惶,难以言说。
听到这话,关羽微微眯起双眼,沉吟片刻,还是微微摇头:“等哨骑查探清楚,再做决定。”
不过即便如此,郭永却也不敢掉以轻心,更绝对不能因为看似“无险”就疏忽了防御,将东面的人马分去帮助西城,毕竟津乡城前车之鉴,谁也不知道“吴牛部“到底会不会再次突然“由虚变实”。
这其中发生了几件事,对于郭永而言,有好有坏。
“便是回府,也无法安心就寝啊。”
黄晔叹了口气,说道:“成败存亡就只在这几日之间,也不知襄阳的援军何时会到。如此紧要、危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