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神君陆逊(下)(2/3)
众人面面相觑,陆攸忍不住道:“伯言是否言过其实了,王州牧的确乃是一位雄主,一位明君,吾也认为他如今已有几分问鼎天下的机会,然则到底能否成就高帝般的伟业,尚是未知数也。”
“为何执意要去,弃笔从戎,便是因为眼下情势,明哲只能保身,修文难建功业,我之所以要随周瑜去庐江,一方面是来日大有机会,另一方面,却是王政甚为看重此人!”
这其实还是陆绩主动告诉他的,之前倒还好些,王政还派一些重要事务给他,有关键的会议时也会听取陆绩的意见,但自从张昭来到寿春之后,却是愈发少了。
而这二者中最重要的还是前者,信重信重,必然是先有信任,再有重用的。
“叔父能得这太守之位,乃是因在扬州从龙之先,立有大功,州牧又欲千金买马骨,方才如此。”
“以州牧如今势头,短则三年,长则亦不过十年之内,便可鼎立中原,这亦是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吾等大好男儿,岂能错失良机?”
又对着一旁的陆攸说道:“叔贤,我走后你便是咱们这一辈里年纪最大的大兄了,你的性子,稍显轻脱,有些轻浮,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不要总使叔父大人烦忧,须改。要沉稳、稳重。走路要慢,说话要钝。否则,难为人所重。”
“那伯言以为?”
“项羽有不世之勇,更是秦末乱世里最为强大的诸侯,击败项羽,高帝便是再无抗手,而如今的天下呢?北有冀州袁绍,许都曹操,南有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西北面还有马腾,韩遂等人,皆是当世英雄,每一个可都不比孙策好对付。”
陆议神情缓和了些,对他说道:“我方才已经说了,十二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日后不可再以稚子自居!”
这番叮嘱的意思就重了,其他人倒也罢了,不过神情复杂,亲弟弟陆瑁却是立刻急了,上前便拽住了他的衣服,声音都带了哭腔:“既如此,大兄便不要去了吧,若要做官立功,便让叔父去州牧面前举荐你.”
陆攸默然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伯言,沙场凶险万分,你又没有武艺傍身,日后务必小心,”
“.弟知错了。”陆瑁被他一喝,登时不敢在哭。
“参与军事?”
“从军?”
“除了一个袁绍,余者何足道哉?在我看来,以王州牧如今的势头,气象,三年时间,便足以扫灭各路诸侯,还我神州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陆议摇了摇头:“这等路子是无法深入参与军事,更不能立下奇功,若立奇功,必冒奇险,叔父已为太守,自不能放弃前程,我如今尚未入仕,年纪更轻,这行险立功之事,自然是我来做的。”
一则是陆议觉得留给陆绩的“时间”不多了,二则么
“臣与开国之君,执文事者,想要出人头地,久在帝心,便要如张良,萧何一般,军政皆深入参与,”陆议叹了口气道:“前者的位置已被郭嘉占住了,后者又有张昭总督诸事,叔父再是辛苦,嘿,怕也是收效甚微。”
但陆议却不这么想。
开玩笑,陆议可是他们这一辈最为杰出的年轻才俊,陆绩自然是想着带在身边培养,怎会愿意让他跟着周瑜跑去庐江,跑去前线?
陆议微微一笑,调侃着道:“所以明日见叔父时,诸位兄弟需助我一臂之力才是。”
“不错,昨夜我去拜见了龙骧将军周瑜,他三日后便要去皖城赴任了。”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陆绩这等聪明人其实也隐隐发现了,王政表面上对他虽然亲善温和,其实还是有所保留,不能说全不信任,但相比郭嘉、张昭甚至祢衡等人而言,无论是信任,还是重视,其实真的不多。
“哈哈,州牧若要悉起大军,南下荆州,估计还需要一段时日准备,正好让我练习一段弓马刀剑,听说周公瑾文武双全,正可请教一番。”
陆议道:“州牧不久前刚刚平定了江东二郡,接下来很大可能会对荆州用兵,若对荆州用兵,庐江便会成为战事前线,想来会有立功机会!”
众人皆是一怔,若以汉高帝刘邦为例,陆议所言并无问题,毕竟汉初的那些重臣,哪怕是负责文事的,其实也都深入参与了军事,如萧何总管后勤,督促粮草,张良则是运筹帷幄,屡献奇计。
“以前,哥哥对你疏忽管教。若此行哥哥不能归来,你就要担起责任,好好的帮助叔父为我家族兴旺出一份力。”
陆攸微微颔首,这一点他也认同,甚至不止是他,在当今天下的有识之士看来,未来问鼎至尊者,大抵便会在袁绍和王政两人中间产生。
“别的不论,单说那孙策,到底不过是个“小霸王“,岂能和项羽比肩?便是加上一个袁术,亦是远远不如!”
弟弟陆瑁不解地问道:“哥哥为何要改名?”
陆议怫然变色,霍然挥去了陆瑁的手,厉声喝道:“怎么?我适才说了那么多话,你都没听入耳吗?”
“我知道了。”
眼见陆议心意已决,沉吟了片刻,众人纷纷表态:“既如此,便依你所言。”
“但王州牧既有争雄之势,我陆家既已择了真主,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之下,若是还只求明哲,未免也太可惜了,须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陆议的这番分析颇有道理,众人深以为然,“伯言说的有理,只是叔父会同意吗?”
“是有立功机会,可也有很大的危险啊。”
陆议摇了摇头:“想要继续得到王州牧的信重,叔父这个职位已是不能了。”
“嘿,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