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陷阵(2/3)
恐怕又以为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吧?
也不知他再次跌落深渊时,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呢?
光是想到这一点,昌豨就感觉十分开心。
城外的这些冀州人显然还不知道,就在这个漫长的白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王政和麾下的部曲已经秘密移动到了距离奉高城仅十五里的地方。
若按正常的情况,这个距离已经在冀州哨骑的侦查范围之内了,可问题是经历了大半个白天的厮杀后,冀州士兵已经人倦马疲,便是不参与正面战场的这些哨骑,人人心情烦躁之下,又要负责四周的戒严,亦是开始有些力有未逮了。
再者,从出发时王政便考虑过这一点,只要大军启动了,一旦进入随时可能暴露行踪的范围后,他便会立即加速,急行军直奔奉高城的北门。
让亲兵提前联系昌豨,亦是为了让对方做好接应的准备!
何况,他们挑选的时机很好,抵达奉高城附近时刚好是即将天黑的时刻。
冀州人的大军,敢在天黑的情况下贸然出动拦截吗?
如果是刚至奉高城下时,那支从临淄养精蓄锐后,挟大胜之威,气势如虹的冀州军,以他们的军心士气自然问题不大,可如今呢
在城下苦战多日始终寸步不进不说,最近几日的攻城战更是惨烈的令人心悸,再加上如今粮草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昌豨还是王政,都不觉得袁谭还有那个魄力,冀州军还有那个能力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一切都如预料般的上演。
眼见大日西坠,黄昏时刻再度来临,奉高人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冀州军会开始主动撤军了,便是昨日攻势骤然加剧时,时间点也是这般无二。
可这一次他们失望了,
经过短暂休息的冀州军队,却没有组织撤退,反而又开始整合队形,摆出再度攻城的架势。
见到这一幕,城头上的守军登时紧张起来。
什么情况?昌豨眼中亦是出现了迷茫和忧虑。
一方面他担心手下的这些士兵刚刚放松之后难以绷紧,那这便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隐患,另一方面,昌豨也担心要是冀州军杀红眼了,王政那支兵马就没法子趁机入城了。
昏黄的阳光下,无形的肃杀之气开始弥漫。
随后,昌豨便见城下的敌军阵型变幻,左右分开,一列人马从中央策马迫近,当头者乃是一个少年将军。
也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竟让几万人发出了山鸣谷应般的欢呼声,随后,敌人再次向着城墙猛扑过来。
这便是那袁谭吗?
昌豨的眼中闪过了厌恶之色,不过看到那些乌泱泱的人头迅速迫近,脸色却又白了一白。
就在这时,昌豨只觉得心中一跳,似乎听到了从不知名处传来的一声号角,雄浑有力,让自己的心跳都随着应和,一起跳了一下。
他第一时间向北面张望,却一无所获。
昌豨皱了皱眉,又问身边亲兵道:“你们有没有听到一声号角声?”
“什么号角声?”几人大眼瞪小眼,同时回道:“鼓声倒是听过,这些北佬每次攻城时不都要敲锣打鼓一番么?”
是我听错了吗?
昌豨只得定了定神,今日冀州军一反常态,眼看又要再起攻势,这样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州牧带军入城,想必他会再等等吧,等到天黑再说。
想到这里,昌豨正要正要去指挥时,蓦地又是“呜”的一声!
那声音有些缥缈,仿佛从云端之上般的极远之处传来,却在昌豨的耳畔清楚响起。
再一次的响起。
不对!
昌豨顿住脚步,立刻抬头看向左右,这一次,几个亲兵都停下了动作,同样在四处张望。
这一次的号角声,他们都听见了!
低沉而有力,雄浑而清晰,突兀出现,却震撼地传遍了整个奉高城外的平原。
仿佛沉睡百年的史前巨人在翻身时随意打过的一阵鼻鼾,却已足够让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这一下,甚至使得整个战场上的众人,都不由得停下了动作,四顾张望。
“怎会突然响起号角声?”城头上的众人也纳闷的问了起来。
为求保密,除了北城门的天军和昌豨之外,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一次王政竟然亲自出马,更准备在奉高眼看便要失守的情况下主动“自寻死路”。
“哈哈。”
昌豨却是发出一声轻笑,走到走到城墙边,答道:“既是号角,那自然是有一支军队准备冲锋了!”
冲锋?
众人怔了一下,有机灵的反应过来,立刻惊叫出身。
“渠帅是说那一路焚毁粮道的援军?”
“嘿!”
昌豨头也不回,只是出神的盯着北方,沉稳的语气中竟隐隐有一丝的激动,“说起来,俺还没亲眼瞧过州牧的盖世武勇呢,也不知要强到何等地步,才能被称为天授神力啊。”
怎么突然提到王政了?
有亲卫不解,正要正要发问,却感到肩膀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却见同僚也不言语,只用手指了指昌豨,那人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郝然看见昌豨此时两只手掌扶在城墙上,骨节上竟已因用力而发白。
“快看!那是什么?”
便在此时,因为身处高处,有一部分箭楼的哨兵率先看见了异象,纷纷叫了起来。
所有人
包括奉高城内的守军,城下的冀州军们
包括袁谭,郭图
都扭头看了过去,顺着那些士兵呼喊的方向。
那是北方。
平原尽头,先是出现了一点微小的黑点,随后逐渐扩大,慢慢增多,最后化成一道黑色的洪流,向着奉高奔涌而
也不知他再次跌落深渊时,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呢?
光是想到这一点,昌豨就感觉十分开心。
城外的这些冀州人显然还不知道,就在这个漫长的白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王政和麾下的部曲已经秘密移动到了距离奉高城仅十五里的地方。
若按正常的情况,这个距离已经在冀州哨骑的侦查范围之内了,可问题是经历了大半个白天的厮杀后,冀州士兵已经人倦马疲,便是不参与正面战场的这些哨骑,人人心情烦躁之下,又要负责四周的戒严,亦是开始有些力有未逮了。
再者,从出发时王政便考虑过这一点,只要大军启动了,一旦进入随时可能暴露行踪的范围后,他便会立即加速,急行军直奔奉高城的北门。
让亲兵提前联系昌豨,亦是为了让对方做好接应的准备!
何况,他们挑选的时机很好,抵达奉高城附近时刚好是即将天黑的时刻。
冀州人的大军,敢在天黑的情况下贸然出动拦截吗?
如果是刚至奉高城下时,那支从临淄养精蓄锐后,挟大胜之威,气势如虹的冀州军,以他们的军心士气自然问题不大,可如今呢
在城下苦战多日始终寸步不进不说,最近几日的攻城战更是惨烈的令人心悸,再加上如今粮草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昌豨还是王政,都不觉得袁谭还有那个魄力,冀州军还有那个能力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一切都如预料般的上演。
眼见大日西坠,黄昏时刻再度来临,奉高人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冀州军会开始主动撤军了,便是昨日攻势骤然加剧时,时间点也是这般无二。
可这一次他们失望了,
经过短暂休息的冀州军队,却没有组织撤退,反而又开始整合队形,摆出再度攻城的架势。
见到这一幕,城头上的守军登时紧张起来。
什么情况?昌豨眼中亦是出现了迷茫和忧虑。
一方面他担心手下的这些士兵刚刚放松之后难以绷紧,那这便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隐患,另一方面,昌豨也担心要是冀州军杀红眼了,王政那支兵马就没法子趁机入城了。
昏黄的阳光下,无形的肃杀之气开始弥漫。
随后,昌豨便见城下的敌军阵型变幻,左右分开,一列人马从中央策马迫近,当头者乃是一个少年将军。
也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竟让几万人发出了山鸣谷应般的欢呼声,随后,敌人再次向着城墙猛扑过来。
这便是那袁谭吗?
昌豨的眼中闪过了厌恶之色,不过看到那些乌泱泱的人头迅速迫近,脸色却又白了一白。
就在这时,昌豨只觉得心中一跳,似乎听到了从不知名处传来的一声号角,雄浑有力,让自己的心跳都随着应和,一起跳了一下。
他第一时间向北面张望,却一无所获。
昌豨皱了皱眉,又问身边亲兵道:“你们有没有听到一声号角声?”
“什么号角声?”几人大眼瞪小眼,同时回道:“鼓声倒是听过,这些北佬每次攻城时不都要敲锣打鼓一番么?”
是我听错了吗?
昌豨只得定了定神,今日冀州军一反常态,眼看又要再起攻势,这样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州牧带军入城,想必他会再等等吧,等到天黑再说。
想到这里,昌豨正要正要去指挥时,蓦地又是“呜”的一声!
那声音有些缥缈,仿佛从云端之上般的极远之处传来,却在昌豨的耳畔清楚响起。
再一次的响起。
不对!
昌豨顿住脚步,立刻抬头看向左右,这一次,几个亲兵都停下了动作,同样在四处张望。
这一次的号角声,他们都听见了!
低沉而有力,雄浑而清晰,突兀出现,却震撼地传遍了整个奉高城外的平原。
仿佛沉睡百年的史前巨人在翻身时随意打过的一阵鼻鼾,却已足够让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这一下,甚至使得整个战场上的众人,都不由得停下了动作,四顾张望。
“怎会突然响起号角声?”城头上的众人也纳闷的问了起来。
为求保密,除了北城门的天军和昌豨之外,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一次王政竟然亲自出马,更准备在奉高眼看便要失守的情况下主动“自寻死路”。
“哈哈。”
昌豨却是发出一声轻笑,走到走到城墙边,答道:“既是号角,那自然是有一支军队准备冲锋了!”
冲锋?
众人怔了一下,有机灵的反应过来,立刻惊叫出身。
“渠帅是说那一路焚毁粮道的援军?”
“嘿!”
昌豨头也不回,只是出神的盯着北方,沉稳的语气中竟隐隐有一丝的激动,“说起来,俺还没亲眼瞧过州牧的盖世武勇呢,也不知要强到何等地步,才能被称为天授神力啊。”
怎么突然提到王政了?
有亲卫不解,正要正要发问,却感到肩膀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却见同僚也不言语,只用手指了指昌豨,那人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郝然看见昌豨此时两只手掌扶在城墙上,骨节上竟已因用力而发白。
“快看!那是什么?”
便在此时,因为身处高处,有一部分箭楼的哨兵率先看见了异象,纷纷叫了起来。
所有人
包括奉高城内的守军,城下的冀州军们
包括袁谭,郭图
都扭头看了过去,顺着那些士兵呼喊的方向。
那是北方。
平原尽头,先是出现了一点微小的黑点,随后逐渐扩大,慢慢增多,最后化成一道黑色的洪流,向着奉高奔涌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