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政客的嘴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赤砂之蝎本就出身砂隐村,听说景修要去桔梗山战场,一时间有些踟蹰。  

“你怨恨自己的村子吗?”  

景修对蝎发出了灵魂一问。  

一直嬉笑的蝎收起脸上的笑容,极为认真的看着景修:“大人,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出卖村民的领袖?”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映衬着蝎那张带着几分哀伤与疑惑的脸庞。  

景修听到蝎的问题,不由得想到另一个天才“宇智波鼬”。  

两人身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景修不喜欢鼬。  

但不得不说,鼬的格局或者说气量,要远胜过蝎。  

两人围坐在篝火旁,景修撕下一块烤肉放在口中,这才不疾不徐的开口。  

“领袖,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欲望、有恐惧、有野心。”  

“或许,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并不总是为了村民的最佳利益。”  

蝎皱起眉头,双手紧握成拳,“但他们是领袖,他们的责任不就是保护村民吗?”  

“是的,他们是应该保护村民。”  

景修叹息,他想到了自己的便宜父亲宇智波田岛。  

若不是宇智波田岛总是那么爱算计,宁愿牺牲自己与泉奈也要成全斑。  

若是田岛愿意按部就班的养大三人,说不定田岛会成为初代火影。  

“但有时候,权力、欲望和野心会蒙蔽他们的双眼。”  

“这样的领袖,他们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他们的责任。”  

蝎听了景修的话,有些似懂非懂。  

也不知景修是在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还是多日的相处下来,景修真的接受了这个跟班。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这样一个渔村,村中的一百個渔民,每人每天都能打捞一条鱼。”  

“隔壁村看到村子每天共计一百条鱼的收获,眼红不已。”  

“所以隔壁村决定,趁着村民熟睡的时候,前去偷鱼。”  

“为了保护自己的收获,也为了不让隔壁村不劳而获。”  

“村中出动了二十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了巡逻队,专门保护自己村子的鱼。”  

“可这样一来,每天就只有八十人打鱼,每天的收获也只剩八十条鱼。”  

“村民发现不妥,这样下去,村子里的一百人,迟早会因收获不足而饿死。”  

“所以村子决定选出五个最具经验的老渔民,整理归纳优秀的捕鱼之法。”  

“以此来提升村民每日的收获。”  

“如此,捕鱼的人虽然只剩下七十五人,可这七十五人中,有不少人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  

“村子每天收获的总数直接超过了最初的一百条,变成了一百二十条。”  

“这样一来,虽然村民不会因缺少食物而饿死,却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  

“凭什么捕到两条鱼的人要跟捕到一条鱼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换言之,捕到两条鱼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更是贡献了一条鱼给其他人。”  

“可他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  

“所以,捕到两条鱼的人开始懈怠,开始同样只捕捉一条鱼。”  

“这时,村子里的长者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分配方式。”  

“以激励那些努力捕鱼的渔民,同时也保障那些捕鱼能力较弱的渔民的基本生活。”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分配制度。”  

“每天捕到的鱼将按照个人贡献进行分配,能捕到更多鱼的渔民将获得更多份额。”  

“同时,对于那些捕鱼能力较弱的渔民,村里将设立一个公共储备,确保他们的基本食物供应。”  

“如果那些偷懒的渔民若是再继续偷懒,村子的这套再分配机制也没了意义。”  

“所以,剩余的七十五名渔民中,有五名长者开始负责公共储备管理与食物的再分配。”  

“又有五名水性最好的渔民出来,成立监管处。”  

“专门负责监察管理那些能捕两条鱼,却偏偏偷懒的人。”  

“就这样,仅存的六十五名渔民全力赶工,每天也只能保障一百条鱼的收入。”  

讲到这里,景修不再多言。  

看着身旁若有所思的蝎,他开始研究那五本岩隐村的封印之书。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走走停停。  

蝎时而茫然,时而又好似想通什么,只是少年的活力青春不再。  

真的算起来,景修今年也不过十七岁,只比蝎大一岁。  

与如今的漩涡长门同岁,比如日中天的金色闪光小五岁。  

两人来到桔梗山前线的时候,大蛇丸正一脸铁青的看着三代目火影的最新命令。  

“令,前线总指挥大蛇丸,在一年内结束与砂隐村的战斗,进入和谈阶段。”  

纲手姬看了这封命令后,不屑的撇撇嘴:“老师真是越来越糊涂了!”  

砂隐村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内,偷袭雾隐村成功。  

以牺牲村子的英雄叶仓,换取了大量物资。  

可砂隐村的战争潜力已尽,只要大蛇丸能将砂隐忍者阻拦在桔梗山一线。  

不出三年,砂隐必败。  

可“木叶F4”,考虑到村子多线作战的开销,以及宇智波带来的强大压力。  

志村团藏更是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所以村子希望尽快结束第三次忍界大战,哪怕割让一些利益也在所不惜。  

“只要我猿飞日斩还在,眼前丢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