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2/3)
件大事发生在去年七月至今年年初,玉清紫薇大帝,上清清虚大帝,太清洞阴大帝,先后显圣人间,但这三位神祇并没有于三清各宗显圣,而是显圣于东西两魏以及梁国各处。
三官大帝分别于三元日显圣,天官玉清紫薇大帝显圣于东魏一处偏远山村,地官上清清虚大帝显圣于梁国建康附近,而水官太清洞阴大帝则现身于西魏皇宫上空。
三官大帝显圣的地点与三清各宗此时的势力范围没有任何关系,显圣之前三清各宗也没有收到上界谕示,三官大帝显露法像的时间非常短暂,亦不曾留下法旨天言。
对于三官大帝显圣的动机,三清各宗一直在揣摩推测,但直至今日也没有想到合理的解释,三官大帝显圣之前不曾谕示三宗接迎,亦不于三清各宗显圣,令得三清宗好生忐忑。
第三件大事是梁武帝召请天下僧侣,迎请四大名寺高僧,齐聚苏州,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这是佛教最为盛大的法会,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
大事也只有这三件,这三件大事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件,梁武帝对佛教痴迷成狂,已经彻底魔障了。
仔细想来,第一件大事有两种可能,一是东魏西魏都在吹牛,就跟刘邦斩白蛇一样,其实就是个蛊惑众人的噱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有其事,倘若真有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两魏的当权者,因为这两部奇书都被朝廷得了去。
第二件大事最难揣度,佛教的佛和菩萨倒是经常有显圣之举,似类似的事情道门并不多见,因为此举违背大道自然的规律,道家是不主动招揽信徒的,本是富贵之门,长生之路,这等好事,求之尚且不得,自不会主动给予。
但事实是三官大帝真的显圣了,而且事先没有谕示三宗接迎,显圣的地点也不是三宗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耐人寻味了,此举有点儿类似于人间的御吏走访巡查,却不通知当地官吏接待。
此事当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若是非要给个解释,三官大帝此举貌似是在表达对三宗的不满,也可能是在给三宗施加压力,间接告知他们在天庭看来天下没有三国之分,也没有地域归属。
想到此处,南风就有心放弃深究的念头,但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三官大帝虽然分别隶属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但他们三人却并不是仙人,他们是神。
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且有过人能力的人,世人便称之为神仙,殊不知神和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仙人是道人修道飞升而成,而神则是一些特殊的人和异类直接受封而成。
在龙门海岛时,那名为黄有亮的猴子对二人称它为仙家好生不满,立刻纠正自己是神,通过那猴子的表现不难看出,神和仙貌似并不是一堂和气。
三官大帝是神,与直接隶属于仙人的道人相比,他们与朝廷和民众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就在南风皱眉思虑之时,那四人与他稽首道别,“真人若是没有别的吩咐,我们这就启程上路了。”
“走好。”南风抬手还礼,言罢,忽然想起一事,“刚才听诸位说话,貌似东魏武林近些时日出了不少叛徒?”
“实则也不能称他们为叛徒,”那老道摇头说道,“只是一些无有气节,如蝇逐臭的俗人。”
“此言怎讲?”南风问道。
那老道抬手西指,“那西魏的李朝宗得了天书,长了些本事,此番纳妾成亲,那些贪图天书的武人都往长安给他道贺去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两不相负
南风闻言陡然皱眉,欲言又止。
那上清老道见他不再接话,便冲他再度稽首,转身与另外几人往北行走。
就在此时,元安宁起身跟了出来,“道长请留步。”
众人闻声回头,元安宁迈步上前,拱手问道,“道长可知道李朝宗纳娶的是何人?”
“那人可不是寻常女子,乃是当今的北药王,复姓诸葛,名字倒是不曾记住。”老道说道。“多谢道长,诸位慢行。”元安宁抬手道谢。
众人知道她与南风同行,便客气的冲她稽首回礼,这才转身走了。
待众人走远,元安宁转头看向南风。
见元安宁看他,南风就冲她笑了笑,以答谢她的善解人意,实则元安宁问的正是他想问但没问的,之所以没问,是因为一旦问了就表明对诸葛婵娟很是关心,不过想笑是真,但笑不出来也是真,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笑的非常勉强。
“此事大有蹊跷,诸葛姑娘怕是受到了李朝宗的胁迫。”元安宁平静的说道。
南风没有接话,倒不是他不想接,而是他不知道说什么,换作别的女人,绝不会鼓励自己喜欢的男人去见自己的情敌,尤其是这个男人现在是谁的还不一定。
见南风不接话,元安宁又道,“早些时候那道人曾经说过今日便是十五,言下之意今日就是昏期,八爷不在,路途遥远,需尽快动身。”
若说不想去,自然是假的,而今元安宁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哼唧扭捏就太过造作了,急切的沉吟之后,南风说道,“你与我同去。”
元安宁摇了摇头,“不妥。”
“没什么不妥。”南风摆手,做人得有分寸,不能因为对方和善就让对方受委屈。
元安宁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往客栈结了账,取了包袱出来,与南风同行向西,行走之时出言说道,“你想过不曾,李朝宗此举很可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南风点了点头,李朝宗是西魏武林龙头老大,是有身份的人,都七老八十了还纳妾,这不是什么
三官大帝分别于三元日显圣,天官玉清紫薇大帝显圣于东魏一处偏远山村,地官上清清虚大帝显圣于梁国建康附近,而水官太清洞阴大帝则现身于西魏皇宫上空。
三官大帝显圣的地点与三清各宗此时的势力范围没有任何关系,显圣之前三清各宗也没有收到上界谕示,三官大帝显露法像的时间非常短暂,亦不曾留下法旨天言。
对于三官大帝显圣的动机,三清各宗一直在揣摩推测,但直至今日也没有想到合理的解释,三官大帝显圣之前不曾谕示三宗接迎,亦不于三清各宗显圣,令得三清宗好生忐忑。
第三件大事是梁武帝召请天下僧侣,迎请四大名寺高僧,齐聚苏州,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这是佛教最为盛大的法会,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
大事也只有这三件,这三件大事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件,梁武帝对佛教痴迷成狂,已经彻底魔障了。
仔细想来,第一件大事有两种可能,一是东魏西魏都在吹牛,就跟刘邦斩白蛇一样,其实就是个蛊惑众人的噱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有其事,倘若真有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两魏的当权者,因为这两部奇书都被朝廷得了去。
第二件大事最难揣度,佛教的佛和菩萨倒是经常有显圣之举,似类似的事情道门并不多见,因为此举违背大道自然的规律,道家是不主动招揽信徒的,本是富贵之门,长生之路,这等好事,求之尚且不得,自不会主动给予。
但事实是三官大帝真的显圣了,而且事先没有谕示三宗接迎,显圣的地点也不是三宗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耐人寻味了,此举有点儿类似于人间的御吏走访巡查,却不通知当地官吏接待。
此事当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若是非要给个解释,三官大帝此举貌似是在表达对三宗的不满,也可能是在给三宗施加压力,间接告知他们在天庭看来天下没有三国之分,也没有地域归属。
想到此处,南风就有心放弃深究的念头,但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三官大帝虽然分别隶属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但他们三人却并不是仙人,他们是神。
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且有过人能力的人,世人便称之为神仙,殊不知神和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仙人是道人修道飞升而成,而神则是一些特殊的人和异类直接受封而成。
在龙门海岛时,那名为黄有亮的猴子对二人称它为仙家好生不满,立刻纠正自己是神,通过那猴子的表现不难看出,神和仙貌似并不是一堂和气。
三官大帝是神,与直接隶属于仙人的道人相比,他们与朝廷和民众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就在南风皱眉思虑之时,那四人与他稽首道别,“真人若是没有别的吩咐,我们这就启程上路了。”
“走好。”南风抬手还礼,言罢,忽然想起一事,“刚才听诸位说话,貌似东魏武林近些时日出了不少叛徒?”
“实则也不能称他们为叛徒,”那老道摇头说道,“只是一些无有气节,如蝇逐臭的俗人。”
“此言怎讲?”南风问道。
那老道抬手西指,“那西魏的李朝宗得了天书,长了些本事,此番纳妾成亲,那些贪图天书的武人都往长安给他道贺去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两不相负
南风闻言陡然皱眉,欲言又止。
那上清老道见他不再接话,便冲他再度稽首,转身与另外几人往北行走。
就在此时,元安宁起身跟了出来,“道长请留步。”
众人闻声回头,元安宁迈步上前,拱手问道,“道长可知道李朝宗纳娶的是何人?”
“那人可不是寻常女子,乃是当今的北药王,复姓诸葛,名字倒是不曾记住。”老道说道。“多谢道长,诸位慢行。”元安宁抬手道谢。
众人知道她与南风同行,便客气的冲她稽首回礼,这才转身走了。
待众人走远,元安宁转头看向南风。
见元安宁看他,南风就冲她笑了笑,以答谢她的善解人意,实则元安宁问的正是他想问但没问的,之所以没问,是因为一旦问了就表明对诸葛婵娟很是关心,不过想笑是真,但笑不出来也是真,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笑的非常勉强。
“此事大有蹊跷,诸葛姑娘怕是受到了李朝宗的胁迫。”元安宁平静的说道。
南风没有接话,倒不是他不想接,而是他不知道说什么,换作别的女人,绝不会鼓励自己喜欢的男人去见自己的情敌,尤其是这个男人现在是谁的还不一定。
见南风不接话,元安宁又道,“早些时候那道人曾经说过今日便是十五,言下之意今日就是昏期,八爷不在,路途遥远,需尽快动身。”
若说不想去,自然是假的,而今元安宁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哼唧扭捏就太过造作了,急切的沉吟之后,南风说道,“你与我同去。”
元安宁摇了摇头,“不妥。”
“没什么不妥。”南风摆手,做人得有分寸,不能因为对方和善就让对方受委屈。
元安宁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往客栈结了账,取了包袱出来,与南风同行向西,行走之时出言说道,“你想过不曾,李朝宗此举很可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南风点了点头,李朝宗是西魏武林龙头老大,是有身份的人,都七老八十了还纳妾,这不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