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相的衣钵传人。你知道张相认为,对外的核心是什么不"  

朱棣瞪大眼睛,他哪知道啊!  

“就是可持续竭泽而渔。怎么说呢,要先可持续,然后才能竭泽而渔式盘剥!敲骨吸脑式压榨!”  

朱棣继续表示听不明白,能不能讲点人话“悟性太差!”蓝玉毫不客气道:“你动动脑子想想,高丽那种地方,如果真的落实均田,按照大明本土来治理,会怎么样"  

朱棣道:"那,那就多了一个行省呗!"  

“可也多了一个包状啊!一个可能和贵州,陕西一样贫穷的省份…这两省是腹心之地,自不必说,可高丽到底是边缘,现在让朝廷出那么大的代价,中书省诸公能干吗"  

“那,那要怎么办”朱棣不解。  

蓝玉笑道:“这就是这一次用兵的精髓所在…我们要让高丽国王,还有他的大臣可持续,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继续维持下去,不能一下子就垮了。  

“让他们维持下去,干什么”  

“干什么竭泽而渔,敲骨吸髓啊!”蓝玉气得怼了朱棣一拳头,“这么蠢,还怎么牧守一方没有他们喝泽而渔,咱们怎么发财难道你一个燕王,还要动手去抢啊你不怕激起民变不怕落下骂名好家伙,朱棣愕然良久,傻傻看着蓝玉,渐渐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崇拜。  

论起大缺大待,还要看你蓝玉啊!  

不对,蓝玉说了,他是跟张先生学的。  

这就有意思了,钱唐,高启,徐贲,这些有名的才子,基本上都说是张相门下每个人都嚷嚷着继承张相之学。  

然后朱荚,蓝玉,朱文正等人,也都以张希孟门下自居,偏偏他们学的和那些人完全不同!简直是南辕北辙。  

大明朝的好人是张希孟教出来的,大明朝的坏蛋也都是张希孟教出来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张希孟到底是个什么人朱棣觉得这可以列作当下最难的问题了,甚至比讨伐高丽还要难一万倍!  

就在应天城中,紧张筹备的时候,一条消息传来,明氏投降矣!  

没错,割据巴蜀的大夏投降了。  

作为最后一支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割据力量,大夏亡国并不意外尤其是在数年前,明玉珍病死,儿子明升继承帝位,主少国疑,明眼人都清楚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这应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但问题谁都清楚蜀道有多难!  

要想迅速平定巴蜀,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时间拖延下去,生灵涂炭,耗损民力,这也是朱元璋迟迟不愿意发动战事的原因所在。  

而这一次担负攻击巴蜀任务的两位将领,一个是自湖广出兵的汤和他调集大军,连接云南兵马,声势浩大,直扑姜州,杨璟、韦权担任前锋,冒死猛攻。  

国初的明军,当真是虎狼云集,慎重提出一个人,都是开了挂的猛士。大夏将领邹兴被明军乱箭射死,人人丧胆。  

只不过大夏国内,万万没有料到,这边打得这么狠,竟然只是佯攻!  

真正灭国之兵,陕西方向,常遇春领着精锐兵马,通过陈仓古道,直取阶州,随即又攻克文州。  

此时横亘在明军前面的,正是陡峭险峻的摩天岭。  

常遇春按着宝剑,询问左右道:“此处可有人通过"  

沉默了少许,朱元璋突然躬身道:“三国年间,邓艾曾经从这里翻过,直取巴蜀,灭了季汉!”  

常遇春毫不迟疑,“既然前人可往,我大明将士亦可往!”  

随即常遇春追随将士,攀山越岭,沿着昔日邓艾灭蜀之路,杀了过去。到了险岭之处,将士同样毫不日现,以毛毡毯子,裹住身躯,自山头滚下。  

蒿草碎石,割裂身躯,不小心头颅撞击石头,鲜血流淌,筋断骨折,算不得什么,更有人直接丧命。  

朱元璋面对此情此景,心惊肉跳之余,也是长叹连声。  

“虽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叹气之后,朱元璋竟然也学着将士,以毯子裹住身躯,自山上滚落,顺利到了平地,只是受了一些擦伤。  

坐在地上,朱元璋大口喘息,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血水,忍不住仰天大笑“三国演义,终于成矣!"  

此刻常遇春已经招呼将士,重整旗鼓,他们不顾身上的伤痕累累,高举手里兵器“灭夏之战,就在今日!"  

常遇春身先士卒,日现着手下将士,突破天险,直捣江油。事实证明,任何山河险阻,都挡不住天下一统的脚步!  

明升追随臣下投降…报捷贺喜的文书,直奔应天而来!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