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张希孟的小发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番折腾,就算还能吃,也不过只有一点热量罢了,什么营养都谈不上了。  

张希孟觉得要想方便携带,可以伴随士兵,长途奔袭。最好的东西,还是类似锅盔这种大饼,或者是炒面。  

大饼之中,可以混入一些晒干的紫菜海带,提前碾碎了,然后用猪油制作油酥,一起混入面里。  

不用烙饼,而是用铁炉烤制,可以保存时间更长。  

吃的时候,配上熬制的蚝油,涂在饼上。  

蚝油用瓷瓶保存,时间还是很长的。  

如果没有蚝油,或者担心变质,没法携带。就用调制的味精粉…也就是贝类,螺类,海肠,这些东西,晒干碾成的粉,这里面还可以加入食盐,海藻、海带的碎屑。  

吃的时候,用点水溶解就行了,如果有锅,放些干净的水,煮一锅汤,那就更好了,还能吃点热乎的。  

干净的水?  

没有怎么办?  

容易啊!  

张希孟鼓捣过滤盐水的那套工具,稍微改造一下就行,用砾石、粗砂、细沙,再加上些木炭,就能制造一个过滤桶。  

针对不同程度的脏水,进行不同次数的过滤,差不多就能得到可以喝的清水!  

但张希孟把这一套东西摆在大家伙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包括刘伯温和宋廉,谁要是还敢说张相公不务正业,那脑子纯粹是坏了,更有可能是良心坏了,也可能是二者兼有!  

原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还真能成为战场利器,克敌制胜,无往不利!  

蓝玉最是兴奋,他一手抓着蚝油瓶,一手抓着过滤桶,脸上乐开了花。  

“有了这个,封狼居胥就更有把握了!只怕当年霍去病也没有咱们装备齐全!”  

确实,有张希孟在,大明的后勤水平提升太大了。  

眼下这几样东西,更是能作为明军直捣大漠的标配神器。  

“张相用心良苦,是我们肤浅,真是惭愧!”宋廉连连躬身。  

“别给我脸上贴金,说实话,我也用不着。”张希孟笑容真诚,没错,他真不需要这么刷声望了。  

“我弄这些东西,确实是为了晒盐,也是为了菜肴更加美味,主要还是落在百姓日用上面。至于对军务的帮助,那是次要的。如果非要说点什么,这就叫军民一体,触类旁通!”  

张希孟再一次语重心长道:“这也是我非常看重技术创新进步的原因。咱们不说别的,贾参政那边,用来治理水患的龙骨水车,弄到咱们这边,能不能用来提起海水?”  

刘伯温眉头挑起,感叹点头,“确实,那个水车能省很多人力。”  

张希孟又道:“如果这些东西有用,能帮着咱们克敌制胜,建立功勋,封狼居胥!是不是文人又多了诗词文章?又能记录历史。所以说军民能放在一起,文武也能密切合作。过去很长时间,文官都太执着于压制防范武人,是时候换个思路了。”  

张希孟语重心长道,这话更是给朱标说的,这位太子殿下若有所思,来北平时间不长,可所见所闻,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让他耳目一新。  

一点海蛎粉,就让菜肴变得鲜美无比,这点神奇的东西,还能帮助大军远征,解决士兵吃饭的大事!  

你说神奇不神奇!  

朱标觉得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可以写,文思如泉涌了。  

朱文正、李文忠,蓝玉,他们全都在筹划着,建立堪比霍骠骑的功勋,哪个男儿能受得了这种诱惑?  

他们很快也都遇到了和霍骠骑一样的问题。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漠…要怎么寻找道路,如何准确掏到对方的老巢…霍去病真正厉害的不是战场多么所向无敌,虽然他也很能打!  

霍去病最强的是每次出战,都能准确找到敌人老巢,一打一个准,钓鱼老永不空军。  

与他相反,就是李广次次迷路,永远都赶不上关键的大战。  

他压根就不是难封不难封的问题,是他的功劳根本不够封侯!  

该怎么办吧?  

咱们也需要向导啊!  

去哪儿找?  

李文忠去找胡商,朱文正去找了关铎的红巾军旧部,至于蓝玉,他最直接,来到了功德营。  

“我想叫十个向导,你去问问吧!”  

也先帖木儿答应,去了不多时,等他再回来,一口气带来了一百多人…大家伙的积极性超出了蓝玉的估计。  

他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突然目光顿住了,下巴都要掉了。  

铁锅!  

你怎么在这里面?  

你是大元皇帝啊!  

我们是去灭亡大元残部,是去追杀你的子民部下,你知道不?  

“那个蓝将军,一直到和林,我都熟悉,保证比他们强多了,你就带我去吧!我也想出去透透风!”铁锅近乎哀求道。  

------题外话------  

推荐朋友的新书,很有趣的创意,值得一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