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盗的张希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启被张希孟文章吸引,绝不是什么脑子一时发烧,其实注意朱升,刘伯温等人的想法,也就能窥见大略。蒙古灭宋,一统天下,偏又治理的一团糟,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有太多的有识之士,苦思冥想,希望找出天下大病。  

在后世的眼光看来,理科生负责改造世界,文科生更多的是解释世界,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恰当的总结,或许价值不是那么大。  

但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进行恰当全面的总结,正好能认清自己,指引未来。  

前面提到了,从唐至宋,这是个最关键的节点,结果出了一堆庸医,他们总结出了程朱理学这么个天打雷劈的玩意。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的官方正统显学,也是理学。。  

可是理学能解释历史吗?  

能解释赵宋之败吗?  

能诊断当今元朝的弊病吗?  

能给未来指引出路吗?  

很显然,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只是讲个人的修养。儒者很喜欢推己及人,由个人看见家庭,由家庭推出国家。家国天下,自然而然。  

只要人人尊奉理学,人人都是君子,自然天下大治,盛世出现…这个看似完美的解释,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  

因为家不同于国,国与国之间,也不能视作简单的家与家。  

中原大地,就算礼坏乐崩,天下纷乱,但终归还有些规则道理可讲,就算是衙门不讲理,  

但总还是收钱的。  

可是国与国之间,  

就是尔虞我诈,  

就是刀兵相见,你死我活,吃人不吐骨头…稍微对两宋历史有点了解,  

就会明白那些正人君子,栋梁名臣,  

在处理国家事务上,  

在对外方略上,  

是何等幼稚无能,丧权辱国!  

越是顶尖儿的文人,  

越是书读得多,脑筋灵活聪慧,就越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到底该怎么办?  

什么才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这些疑问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是明朝建立,  

掩盖了矛盾。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理学的毛病重新暴露,  

结果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抗衡理学。  

但是心学也没有成功,等到大明灭亡,  

中原文人面对比南宋更惨烈的失败,一些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甚至能说出君者天下之大害,这种大逆不道,  

无君无父的言论。  

足见痛心疾首之深。  

只是这种反思并没有真正改变天下大势,自宋以后,  

中原国运就不断下坠,虽然偶有反复,但依旧改变不了整体衰微的现实,一路衰败,直到血肉筑成长城,意志燃烧钢铁,经过最残酷的战斗,  

付出最惨重的牺牲,才堪堪止住下坠的国运,重新有了复兴迹象。  

高启这些人未必有这么深刻的历史体悟,但是他们也迫切要知道,  

大宋之败,知道该怎么重新中兴…  

一连十天,几个人闭门读书,仔细研读,期间经过最激烈的争吵,几乎翻脸。最后他们满脸疲惫,几个年轻书生,成了蓬头垢面的邋遢鬼。  

把书放下,高启感叹道:“我还有不少不懂的地方,但是仅仅以我现在的所知所感,这几篇文章,简直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其他三人也点头,“青丘兄说的没错,我是迫不及待要让更多人知道了。”  

高启又道:“可是张士诚已经告诉我,不许泄露出去,弄得人尽皆知…想来他也是知道这些文章的厉害,害怕弄得人心大乱。我们不过是一介书生,硬要把文章传出去,又能传几个人?万一惹恼了张士诚,岂不是招来大祸?我死不足惜,可这三篇文章,不能让吴中百姓看到,可是罪莫大焉!”  

杨基颔首,十分赞同,问道:“青丘兄,你这么说,可有什么妙策吗?”  

高启笑道:“妙策谈不上,只有个馊主意,希望你们几位帮忙,咱们一起写文章,痛骂张公的三篇文章!”  

“什么?”张羽怪叫道:“青丘兄,你疯了不成?让我们骂张公?你就不怕天打雷劈?”  

徐贲也跟着怒道:“是啊,这可是圣贤文字,至理名言,我们怎么反驳?”  

高启哈哈一笑,“自然是一段一段反驳了。”  

杨基低着头,愣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一拍大腿!  

“我,我明白了!青丘兄的意思,是让我们把张公的文章,放在我们的文章里,名为反驳,实则是让这些文章流传出去!妙啊!真是太妙了!”  

他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果然姓高的就是高!  

这四大才子打起精神,继续忙活…论起写文章的本事,他们甚至比张希孟还要娴熟得多。  

高启就精通历代文章,还有很厉害的学习模仿能力,拟唐似唐,拟宋似宋…高启引经据典,全力以赴,驳斥张希孟的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妙笔生辉。  

可暗中高启不但引用张希孟的文字,还找出例子,佐证这些文字。  

很快,第一批反驳张希孟的文章出炉了。  

他满怀忐忑,送了上去,很快就得到了张士诚的召见,老张很是感动,直接赏赐了高启一千两黄金!  

“好啊,有先生的生花妙笔,我无忧矣!”  

张士诚老怀大慰,既然高启能把张希孟骂得一钱不值,那就苏州的士林,领教一下高启的文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