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试多是一件美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完朱升的话,张希孟倒是笑了…这老爷子一惯足智多谋,思虑周全,怎么会出这么不靠谱的主意。  

就算刘福通答应了,那也没用啊!  

他们能怎么监督?  

派人过去吗?  

这不是和笑话一样吗!  

发现张希孟另有心思,朱升也笑了,“张相,莫非你觉得老夫糊涂了?”  

张希孟连连摆手,“枫林先生爱民之心,人尽皆知,而且我们说了,总比没说要好,是吧?”  

朱升呵呵一笑,“没错,其实只要刘福通能把这事公之于众,让下面的人知道也就够了。至于他给不给百姓发粮食,老夫反倒不怎么在意。”  

张希孟低头蹙着眉头,稍微一想,竟然明白了朱升的用意…这老头,简直坏透了。  

其实从如今刘福通的处境来看,他要派兵北伐,本身又缺乏粮食,征战越远,消耗的粮食就越多,几乎是指数增长。  

在这个情况下,就算再过分的条件,刘福通都会答应。  

事实上他过来就是准备挨宰的。  

这时候朱家军提出要顾及百姓,发粮赈济民众。。  

刘福通照办了,这是他出钱,朱家军得人心。  

他阳奉阴违,老百姓拿不到粮食,怨气都会落到刘福通的身上。  

怎么算,朱家军都赢了,而且还赢麻了。  

朱升这老头,简直就是个千年狐狸,谁都逃不过他的算计。  

“哎,非是老夫工于心计,只是当下社稷分崩离析,百姓颠沛流离。能结束乱世,  

一统江山,  

救民水火,  

非上位不可。我们也是为了尽快统一天下!”  

朱升的话,引来了贾鲁的赞同,他沾沾眼泪,  

轻叹道:“前面治理黄河,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果上位能尽快一统天下,  

老夫在闭眼之前,  

能把剩下的事情做完,  

就算是死了也得好处!不然留下黄河为祸,我心不甘啊!”  

贾鲁忧心忡忡,  

他真怕自己这把老骨头,等不到那一天。  

张希孟把几个人商议的结果,尤其是关于中原水患的看法,  

告诉了朱元璋,  

老朱听过之后,  

顿时神色凝重,  

带着强烈的忧虑。  

“竟会如此严重?如此说来,就算咱以后集结全国之力,  

也很难解决水患了?”  

张希孟沉吟道:“修好堤坝,不让黄河泛滥,或许不难,  

但是治理风沙盐碱,恢复民生,  

只怕再有几十年,也未必能成功。只有持之以恒,  

用几代人的付出,才有机会。”  

朱元璋没有说话,  

只是默默站起,沉吟了许久,他突然转身,等他再过来,怀里多一个一个孩子。  

老朱抱着他到了书案上,随后抓着小家伙的手,用毛笔在纸上缓缓写下了两个字:治水!  

朱元璋咧嘴笑了,  

“咱的好儿子,你可要记住了,你爹没有治理好黄河,你要接着干…咱们朱家,  

世世代代,务必要治理好黄河。咱们出身寒微,是上天赐给了咱们机会,咱们不能有负天命,有愧人心啊!”  

朱元璋絮絮叨叨,跟儿子念叨着。  

朱标刚刚一岁多,他哪里听得明白这些,只是“爹爹”地叫着,弄得老朱喜笑颜开。  

跟一个小崽子说这些话,简直就是脑子坏了,朱元璋这是发疯吗?  

很显然,这个长子在老朱的心里,有着太不寻常的地位,虽说子女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是毫无疑问,朱标是嫡传正统,日后就算有再多的孩子,也没法和他相提并论。  

张希孟很懂朱元璋的心思,但是他也清楚,就算朱标能顺利成长,接替老朱,他也未必能超过父亲。  

搞不好这小子长大以后,还会形成众正盈朝的局面,说到底老朱都是唯一的。  

最紧要的还是多培养一些人才,只有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拥有新思想,接受新观念,能够主动延续治国理念,那才是未来可期。  

想到了这里,张希孟就忍不住发笑了。  

李善长还真是精于算计,他提议给粮长高官。  

这一手简直妙不可言。  

由于张希孟和宋濂等人把持了学士院,掌握了人才培养,就算李善长怎么折腾,也很难扩充势力。  

既然如此,那就引入一直全新的力量,利用各地粮长,占据高位。  

这些人是他建议提拔的,又是效力六部,谁敢不听他的!  

而且能当粮长的,都是丁多粮多,最低也是富户,把他们拉拢过来,遥相呼应,有些事情也就有了重温旧梦的希望。  

不得不说,老李的算盘就是精明。  

可惜的是他遇上了朱元璋和张希孟。  

老朱直接来了个考试…这些人可不是你李善长直接提拔的,非要经过考核才行。  

而如何考试,又落到了张希孟的手里。  

这可不只是多了一道程序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选才标准的大事。  

很快就有一道命令下达,最先将粮食送入金陵的三十位粮长,做好准备,要去学士院,接受考核。  

这道命令很快传到了那些先进入金陵的粮长手里。  

其中名列第三的“江柯”自然跑不了,也接到了命令。  

她拿着命令,有些犯晕了。  

这可如何是好?  

“七叔,你看我能不能不去啊?”  

老七咧嘴苦笑,“姑娘啊,这是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