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五点苍之鹰(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参考。  

如有超越创功者的野心,就不能只走老路。  

江湖上依然有许多追寻秘籍的传统武林人,但也诞生一大批想走出自身道路的新派练武人士。  

因此盘州遗刻出现,才能这样轰动。  

新旧两派,都难以抵挡妙谛级的武学思想。  

姐弟二人又回到五龙观下。  

喊杀声听不见了。  

哗啦啦.  

泉流之声更响。  

他们顺山道至观前,地上散落着火把,血腥味极为浓厚。  

方才那几伙人不知所踪。  

赵玉彦拾起火把,小心朝地上照去。  

这是他们方才动斗的地方,赵霏杀掉的两名敌手尸体还在。  

“看一下他们的手腕。”  

赵霏提醒一声,赵玉彦便撕开两人裹紧的衣袖。  

果见两人手腕上有纹烙图案。  

似乎是一只简笔画成的“雕”。  

“这纹烙是新的,看来是西域魔门新招揽的教众。”  

赵玉彦道:“雕上官云便是雕侠,果然与白虎堂有关,难怪会护着那人退走。”  

“姐姐,这两人武艺如何?”  

方才他与那人斗掌,没怎么关注这边。  

“他们比你对上的那人稍弱一些,不过阴损得很,表面使的是刀,其实更擅长鞭法,且很像伏牛派的功夫。”  

“哦?”  

赵玉彦翻开两人手掌,从虎口到掌心,再到掌心下侧,都有一层厚茧。  

且厚茧上有着指纹般的纹路。  

朝尸体旁边的兵器一看,鞭子把手上的螺纹与厚茧上的纹路很像。  

这说明两人使鞭多年。  

他朝钢鞭一瞧,看了看它的形态长度:“有点像伏牛派的百胜软鞭,不过更长一些。”  

“嗯。”  

赵霏用脚拨动另外一条钢鞭,轻轻一挑便拿在手中。  

随后在手中挥舞几下,打给弟弟看。  

不过,她并非使鞭高手。  

若是地上两具尸体复活看了她使的鞭子,一定大皱眉头,甚至出声呵斥。  

这鞭子用得实在潦草。  

但一些招法,却简单还原了出来。  

“看出来了吗?”  

少女几招打完,随手将鞭子一丢。  

自家弟弟除了爱好曲艺,也喜爱钻研武学,经常泡在姑苏琅嬛密室,博览众家。  

也唯有他练成了老爹的斗转星移。  

对于武林中的招法路数,他知道得极多。  

虽然赵霏的见识也不少,但她所学专一,论及旁门细处,恐怕不及弟弟。  

“天灵千醉?”  

“你方才用的这招,很像是百胜软鞭中第二十九招中的第六个变招。”  

“不过.”  

“那一招虽然古怪,却算不得是上乘武学,伏牛派在这招法中,只是力道十分刚猛而已。”  

火光晃动中,赵玉彦的眼底大有探索之色:“可是你这一招,又险又急,完胜天灵千醉,但颇为凶险。招法要人性命,自己便没了守势,恐怕要将胸口破绽露出。”  

他话罢赶忙看向尸体要害。  

果不其然,这二人全是心脉中剑,瞬间毙命。  

他摇头道:“这两人太过托大。”  

“恐怕依仗左右夹击,料想姐姐只能攻击一方,另一方便能取人性命,因此只得两方不得攻,被逼无奈全然退守,从而落入下风。”  

“但他们料想不到”  

“姐姐的剑快而精简,正是他们这繁复变招的克星。”  

“这破绽一出,攻势难成便要殒命。”  

赵霏笑了笑:“你说论武功时倒是有模有样。”  

赵玉彦一脸满足。  

趁热打铁,又连续翻了附近的几具尸体,看他们要害,再猜对方武功路数。  

少年面色一变。  

一具,两具,三具.  

这些尸体的致命伤完全一致。  

膻中穴,膻中穴,还是膻中穴.  

赵玉彦将其中一具尸体翻开,摸了摸他的后背,果然有一大片软肉,松松垮垮,骨头也齐齐断裂。  

再看膻中穴,只有一个指痕。  

“好厉害的透力,想来是一种霸道指功,可我却从未见过。”  

他正思量。  

一旁的少女已微蹙眉头,“能击中同一处要害,说明实力有差距。”  

“这些人我看了,身手不是太弱。”  

“出手之人,定然是个高手。”  

她说话时已警惕无比,忽然扭头看向五龙观方向。  

这一回身动作,立刻引起了赵玉彦注意。  

姐弟二人的反应不可谓不快!  

这时!一道宛如夜莺扇动翅膀的声音从五龙观倒塌墙壁的那一侧突兀响起!  

奔着二人所在方向急掠过来。  

在火把光芒的照耀下,姐弟二人在短瞬之间看到一条黑影。  

他黑衣蒙面,不知来历。  

但动作之快,已让二人感受到威胁。  

赵玉彦翻身而上,率先接招!  

黑衣人一掌拍来,赵玉彦没上当,错身不去对掌。  

果然这掌法一卷,立时变掌为指,若是抬掌相对,这一下就要吃他后招。  

这时东风吹散了一片浓云。  

月洒清光,下方的黑衣人忽然十指交错翻飞,全然点向对手大穴。  

“呼呼呼!”  

他抬手举臂之间,劲风鼓荡,可见其真气之盛。  

而这门指法,正是以深湛气功内力为基础。  

赵玉彦捕捉到这一信息的瞬间,便一直用身法与斗转星移化劲错招,不敢强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