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四点苍之鹰(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龙观。  

赵玉彦朝碑后看,才知五龙观的来历。  

原来是崧岿山周围有五条似龙的山岭,此观如被五龙环绕,倒是山川灵气所汇的旺地。  

“要不要在这观中借宿一宿?”  

他望向姐姐。  

赵霏看向山道:“似你这般考虑的可不在少数。”  

她指了指地上杂乱的马蹄印,这印记很新,显然有不少人入到观中。  

人一多,麻烦就多。  

少年轻皱眉头,犹豫起来。  

但少女已经牵着马朝山道上走了,他也跟上姐姐的脚步。  

松林延续,山道两旁也有诸多古松。  

到了半山腰,有一块空地,本以为五龙观是旺地,没想到入眼全是荒烟废垒。  

这处道观的墙壁都已坍塌,大门上的门板也不知所踪。  

道观前的老树边,倒是拴着一些马匹。  

距离马匹不远处炊烟袅袅,有好几伙人在生火煮饭。  

看上去很是平和。  

有人抬头瞧了瞧姐弟二人,又很快移开目光做自己的事,对他们无有兴趣。  

“当心点。”  

“天一黑,这些人准会斗杀起来。”  

少女有张口动作,旁人却听不到话音,唯有少年听得真切。  

赵玉彦看向姐姐,不由露出一丝佩服之色。  

这是娘亲的武功“传音入密”。  

能够将说话者的声音传递给想要传达的人,而不被其他人听到。  

除了爹娘之外,也就姐姐能用得这般精巧。  

对于姐姐的判断,他是绝对信任的。  

当下也不问他们为什么要斗,只是将马匹牵得稍远一点。  

他们取下包裹中的葫芦,喝了点茶水。  

对付着吃了些干粮。  

赵玉彦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姐姐明知这边有人要斗杀,却没有第一时间离开。  

他的目光,也隐隐看向某处。  

日头逐渐西沉,晚烟升腾,暮色从四方合拢。  

一棵巨大因受风雨侵蚀而纹理深刻的老松树下,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和周围人一样生火煮饭。  

他浑身一个激灵,面色随之一变。  

身旁一名年岁差不多的女子感受到他的异常,一边朝瓦罐下方添火,一边不着痕迹地小声问道:  

“师兄,怎么了?”  

年轻师兄的声音非常低:“现在不宜多话,待会一旦斗起来,我们立刻下山。”  

“这边的事,我们就不要掺和了。”  

女子闻言微微一怔。  

他们可是追了好久才追到此地的。  

师兄竟说要放弃!  

但她对自家师兄很了解,也不说反驳的话。  

孙师兄不仅天资出众继承师父衣钵,练有一身傲人本领,更继承了师父他老人家的谨慎性格。  

“普安州那边呢?”女子问。  

年轻人皱眉道:“普安州如今龙蛇混杂,有诸多高手汇聚,极度危险。”  

“师父似乎看出端倪,说这篇盘州遗刻非同小可。”  

他一脸谨慎,攥着拳头道:“因此我们还是要去闯一闯。”  

“不过.”  

“咱们可以跟着其他势力一道,不要走在明面上。”  

他目光一斜:“但今晚消息错漏,绝不能冒险,非走不可。”  

“好。”  

女子点了点头,坚信师兄的判断。  

临近亥时,五龙观附近极为安静。  

山道旁的泉流声竟显得有些刺耳。  

这对师兄妹知晓许多人蛰伏,不敢引发动静第一时间退走,以免引人围攻。  

待夜色更深之时,五龙观外,忽然火把摇曳,响起急促的拔刀之声!  

“杀!”  

这一道“杀”声,是多人一齐吼出,叠在一起。  

“簌簌!!”  

五龙观外松树上的松针受强悍内力所震,不住颤摆。  

在厮杀拼斗激起的一瞬,之前讨论要跑路的师兄妹立刻朝山道方向逃走。  

几乎在他们启动瞬间,身旁还有一名身着黑衣的汉子,也朝山道方向狂奔,显然与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可这汉子一动,枣红色大马旁的姐弟二人齐齐驾驭轻功,冲了上来。  

那孙师兄见状,豁然变色。  

登时他脸上出现一股火色,迸发强横劲气,一拉师妹,发足狂奔!  

这人脸上的劲气变化,哪怕是在夜间也能看得真切。  

姐弟二人都露出一丝惊奇之色。  

但他们的目标,只是那个黑衣汉子。  

如果只有两人动,旁人恐怕不会在意。  

这五人齐动,动静着实不小。  

“哼,哪里去!”  

灰暗的火把光芒下,有一人厉声大喊。  

跟着三道身影急窜,挡在了那黑衣汉子的身前,直面姑苏姐弟。  

其中两人手持兵刃与姐姐相斗,另外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则是掌风呼啸,径直拍向赵玉彦。  

大汉目光凶悍,死死锁在眼前少年身上。  

在他看来,这一掌既出,这少年已是一个死人。  

然而.  

少年听到身旁掌风时反应极快,侧身一掌与其相对。  

大汉惊其功力,脸上杀意更浓。  

他运足全力,双掌齐飞。这招法极为了得,只在双手递送招式瞬间,右掌击敌左颊,左手诡异伸出食指,点向对手右肩缺盆穴。  

其中暗藏雄浑劲力,一旦点中,整个胳膊都别想再用。  

可是,少年反应迅捷,截住了他的招法。  

“这是.花开并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