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一点苍之鹰(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间直如指尖沙砾,握不住,终流逝。  

自嵩山峻极封禅大战以来,十八载光阴,似在弹指一挥间。  

江湖人常道: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如今一十八年过去,当年沉睡在嵩山之人,不知是否真的又活成‘好汉’。  

大理。  

点苍山。  

物移星斗变,韶华逝,摩崖高崖仍在。  

当今天下,若论谁是第一大派,那自然在潇湘。可若问哪门哪派在大理武林影响最大,定然是点苍派。  

大理武林人皆知.  

剑神弱冠之年便无敌天下,如今一十八载过去,天下第一早就深入人心,无须再提。  

当年点苍双剑中的师兄商素风,曾与剑神论剑百招,为大理武林魁首人物。  

点苍神剑商素风商前辈自败剑神之后,二十一年未曾下山。  

连苍山神祠之中,也多有商素风的传说。  

这二十多年,多有挑战者登崖挑战。  

然而挑战者败得越来越快,点苍神剑之名也愈发响亮。  

可这位老人,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名头,愣是枯坐二十一年,苦修烈阳功,精研无影神剑。  

这位老人的毕生梦想,乃是再战剑神!  

旁人知道他有这般目标,实在不敢小看。  

甚至,都有些叫人仰望了。  

剑神十八年前便是天下第一,如今一身功力无人能揣测。  

这点苍神剑,竟想再战剑神。  

若他没有本事,岂敢有这等豪言壮志。  

商素风一直闭关,也叫旁人瞧出他以极度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梦想,并非胡言乱语。  

这份决心毅力,让他在大理武林享誉盛名,成了不少小门小派眼中的榜样。  

摩崖高崖,巍峨在群山万壑之间。  

“哗啦啦!!”  

这一日瓢泼大雨如珠帘般串串洒落,砸在点苍山上,惊雷电闪之中,看到摩崖高崖对面一只苍鹰穿雨破雾,又隐于乌云之中无影无形。  

高崖顶端。  

一位白发披肩的老人头戴斗笠,苍老的面孔上,一双鹰目锐利至极。  

要仔细评说,这完全就是鹰目。  

他一直注视着对面的苍鹰,直到它掠入乌云之中。  

老人盯着乌云的某个方向.  

那似是无影无形的苍鹰,竟从老人盯望的地方破云而出!  

这一刻,高飞的苍鹰在他眼中,也是猎物!  

大雨打在崖壁上,汇出一条溪流,流水顺高崖直下成瀑。  

白浪滔滔,奔流而下,极为壮丽。  

一大串登山的脚步声藏匿在雨中,又被瀑布声音掩盖,格外细微。  

这些脚步声才靠近崖顶,老人便提前回过头来。  

“师兄。”  

为首两人一齐喊了一声。  

其中一位是点苍双剑中的另外一剑攀灵山,他的名气就没商素风那般大了。  

并且,从外表上看,他也没商素风那般精神矍铄。  

明明是年岁更小的那个,却垂垂老矣,一脸黄斑。  

攀灵山身边另外一位矮个老人,则是点苍派掌门车季衡,这是一位非常低调的掌门人,一直操劳点苍派诸般事务,很少在外行走,名气比攀灵山还要小。  

论资排辈,他也是商素风的师弟。  

“师父。”  

商素风的大徒弟邹松清也跟在两位长辈之后打招呼,其后还有一干弟子,齐喊“师伯”。  

商素风朝他们微微点头。  

这些人冒大雨上山,当然是有急事。  

攀灵山最为直接,上前问道:  

“师兄,听松清说,你即刻就要下点苍山?”  

“不错。”  

“难道真要去衡阳寻剑神不成?”  

攀灵山的话音明显有些急促。  

当年师兄与剑神斗剑百招的事,他再清楚不过。  

那一年.点苍双剑赶上了好时候。  

少年剑神未长成.  

要知道,十八岁的剑神就已经传道天下。  

现如今.  

他已经天下第一好长一段时间,一说起他的名讳,武林人既感叹,又觉得厚重。  

近些年也有不少后起之秀去衡山论剑挑战,可是连剑神的面都难见。  

点苍派因为商素风的关系名声大振。  

这些年吃了许多福利。  

门派多了一批优质的下属势力,又吸引了不少大理才俊拜入山门。  

一十八年来,点苍派的实力可比之前强盛太多。  

加上商素风这块招牌,论及当今天下大派,点苍派的讨论度可是非常之高。  

出于对门派发展考虑,不去挑战剑神,更为妥当。  

攀灵山与点苍掌门车季衡都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一听商素风要下山,他们赶着大雨前来劝阻。  

听了攀师弟的话,商素风一双鹰目,死死盯着衡阳方向。  

“轰!!”  

仲夏雷鸣,响彻摩鹰高崖。  

闪电照亮了老人充满战意的脸,邹松清见师父这般模样,心中一片火热。  

这一切,就和他预料中一样!  

师父,绝不会为了一些虚名而退缩!  

没有人比师父更了解剑神。  

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师父。  

“我正要去衡阳,与剑神一战。”  

商素风的话像是一块巨石,狠狠砸在鹰崖上,让一众点苍弟子震撼。  

车掌门欲言又止。  

攀灵山道:“师兄,你久居此地,与鹰为友,不太清楚此时的剑神是什么状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