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祖师(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识不凡的江湖老人们皱着眉头:“那衣着朴素的老人,难道是崆峒派掌门白虹子,也是久不履江湖的人物啊。”  

陆续出现的大人物让数条街道的江湖人沸腾。  

雁城刘府,群贤毕至,豪雄云集。  

目之所及,皆是天下正道风云人物。  

莫大先生、鲁连荣、方千驹等衡山十三代长辈也在刘府之中。  

不过这个场面,加上刘正风也是远远撑不起来。  

自衡山山门驻地,快步走出一队人马,不多时便来到刘府前的长街。  

一时间,刘府之前负责迎客的四五十名衡山弟子齐齐激动上前。  

“大师兄!”  

这一声雄壮至极的高喊传遍四下,观者虽众,心神无不大振。  

饮茶者放下茶盏,饮酒者吞酒入口不及下咽,道道视线从四面八方扫来。  

长街风起青衣振,尘沙漫卷鬓发飘。  

少年面含冰玉之色,阳光一照似有银辉,他面色实在平静,这天下高手云集,尚且不及端阳之风,只因风能浮其发动其衣。  

可天下高手近前,他却岿然不动。  

衡山弟子宛如朝圣,喧阗无俦的长街一瞬间安静。  

剑神,到了!  

只见青衣少年身边,还有一位神态自若的白发老人。  

身后一左一右,是两名面色僵硬的黑衣老者,正是神峰守山人。  

之后分列两队,跟着衡山门人,各都气势不凡。  

“入府。”  

“是!”  

衡阳本地的武林人见到这等声势,全都兴奋助威,振奋不已。  

外地的武林人很是惊讶:“衡山弟子看上去颇为不凡。”  

衡州府的江湖懂帝立刻解惑:“衡山派的剑法早就被剑神与其师重新整理过,但凡内门弟子,各都不是寻常江湖人能匹敌的。”  

“此时跟来的这些更是其中翘楚,那是衡山真传。”  

“方才左边七人,各执不同佩剑。”  

“正所谓‘双石紫云,仙岩雨落,安上青岑,金简白马’,这七人深谙一路剑术,乃是衡山真传七剑。”  

才来衡州府不久的江湖人长了见识。  

又问:“右边七人与左边并齐,难道也有不俗?”  

“那是衡山真传七子,听说各有艺业,且七人合力,能使得剑阵,凶悍无比。”  

“剑阵?”  

“哈哈,那阵号作衡山惊门北斗大阵,乃是剑神所创,岂能凡俗。”  

他们的说话声很快又被淹没。  

“剑神已入府,要论剑天下了吗!”  

“谁敢第一个与剑神论剑!?”  

刘府。  

赵荣与顾老先生一前一后入了庭院,中央院子本就极大,三爷也早有布置,此时主厅之外摆出四百席都无问题。  

江湖各地的武林人实在太多。  

赵荣一眼扫过,绝大多数都是生面孔。  

他才踏入刘府中央院落,千余道视线便扫了过来。  

这边的动静吸引到旁人,集中过来的视线越来越多。  

到了主厅,一众正道大佬也投来目光。  

主厅右手边最前方是方证冲虚左盟主。  

左手最前方由莫大先生陪坐。  

刘三爷才是今天的主人,今日客人他已经一一招呼过了,赵荣一来,见宾客坐定,便左右拱手,以他的身份无须逐个见礼。  

其余人也是拱手回应。  

今日还有论剑一说,故而神色收敛,各都不想落了气势。  

赵荣朝师父问候一声,莫大先生微微点头。  

鲁连荣站起身来,示意赵荣陪坐第二席。  

他将鲁师叔按下,示意自己是晚辈,不想喧宾夺主,往下陪坐便可。  

顾老先生坐在他身边。  

至于方老师叔,则是与刘三爷一道招呼。  

他们衡山派本家陪坐在前,之后便是天门道人、定闲定逸师太、岳掌门宁女侠。  

五岳剑派与刘正风关系更亲密,自然坐在一起。  

赵荣往下一坐,正好与左冷禅相对。  

二人目光相交,赵荣略带揶揄,似乎在说你们嵩山派不合群。  

左冷禅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一干太保也瞧着赵荣。  

崆峒、峨嵋、青城派众人的目光也在赵荣身上。  

此时各揣心思。  

论剑自然要有锐气,想要下场一论的人,都憋着一口气。  

方证与冲虚道长看向赵荣的目光颇为友好。  

但眼底的那一丝惊异也是难以抹掉。  

这时外边吵吵闹闹来了六个怪人。  

“我六仙自然要上座!”  

“什么?不认识我六兄弟!!”  

“任我行重出江湖,我六兄弟与之一战,打成平手。”  

“不错,功力在任我行之下的,都要坐到我六仙之后。”  

“等你们论剑都输给了潇湘剑神,面子丢尽,唯有我六兄弟下场替伱们擦屁股!”  

他们一进主厅,便看到左手边有一个青衣人冷眼瞧着他们。  

桃花仙还准备吵闹,顿时闭上嘴巴。  

他们很理智地朝右边坐,也有不少人给他们让出位置。  

余沧海一脸晦气。  

六个怪人就坐在他身边。  

这六人便是撕碎阳谱之人,不太好惹,故而余沧海也不多话。  

各派弟子站在自家长辈之后,华山派这边岳灵珊正小声与令狐冲说话。  

又朝衡山弟子群看。  

衡山小师妹正用眼神与她交流。  

主厅内外大多数人都已坐定,忽然听得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