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二章 莫斯科沦陷记 (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兵好奇的问一个在这里奋战了数天的老兵:“这里有什么?”

老兵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死亡!”

是的,死亡,这里只有死亡,这里就快要变成一座死亡之城了。

一队队的俘虏被押送下来,新兵看着他们,好奇心又发作了:“大哥这些人看着都不像士兵啊?你看,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而且居然还有女人?”

“兄弟。”老兵叹息了声:“我们才进城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在这里俄国人不是最主要的敌人,仁慈,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新兵似乎有些不太相信。可就在他想发问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一个二十来岁的俄国大姑娘,猛然从俘虏堆里冲了出来,企图去夺取一名中国看守的武器,但她很快被制服了。

她被押到了一个墙角然后准备执行枪决。那个俄国的大姑娘却毫无畏色,在枪声响起的一瞬间还大声呼唤起了口号:

“红色苏维埃万岁!斯大林万岁!布尔什维克胜利万岁!”

“都是敌人,全部都是敌人。”老兵检查了下武器,站起身来拍了一下新兵的肩膀:“在这里只有两种人,自己人和敌人。兄弟,看到和你不一样的人就射击吧,不要有任何的同情,这样你或许可以活到战争结束。”…,

老兵重新投入到了战场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新兵一.

在莫斯科没有同情和仁慈,在这里也不需要任何的同情和仁慈,如果你还想活到战争结束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舀起武器,战斗!

19日一整天,莫斯科城里的抵抗明显减弱。但中国士兵们并没有因此而麻痹大意。在遇到任何可疑目标的时候,他们总会先呼唤战车支援,在一通炮火的打击之后,他们才会小心翼翼的接近早已被摧毁的目标!

这是战场上最好的确保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方式。

当天入夜7点,当一群中国士兵小心谨慎的接近以莫斯科邮电大楼为中心的一排房子的时候,忽然遭到了来自对面的最激烈的抵抗。

对面的那些敌人拥有轻重机枪,还有几门迫击炮火力配备相当强大,这群中国士兵一下就被压制住了。

凭借这几天的经验来看,中国士兵的指挥官迅速做出了判断,这是敌人的一个指挥部。往往摸到敌人指挥部的时候,遭遇到的抵抗总是最激烈的,而且劝降根本无效。

中国士兵的指挥官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迅速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上级。

很快,增援部队赶到了这里,他们带来了一辆坦克。在简单的做了一些准备之后,以坦克为前驱,步兵跟在后面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坦克很快被摧毁了,第一次的进攻遭到了失败。

“大家伙,一定是个大家伙。”负责在这里指挥的一名中国少校喃喃地道,他接着舀起了步话机,要通了自己的上级,在把这里的情况做了简单的汇报之后,对着步话机大声叫道:

“是的,这里肯定是敌人重要的指挥部,我们遭遇到的抵抗相当顽强!坦克!我需要坦克和重武器的支援!是的,越多越好!”

对面的那些敌人并没有任何要逃跑的意思,当然,他们也没有地方可以逃跑

少校需要的坦克到了,这次来了三辆。这些钢铁家伙是让人值得信赖的。在简单的调整之后,三辆坦克很快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俄国人的一个机枪阵地被摧毁,但更多的机枪却响了起来,这让少校吃惊万分,自从进入莫斯科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见到俄国人在一个阵地上有那么多的机枪。

在经过了努力之后,三辆坦克以两辆被摧毁,一辆负伤为代价,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全部阵地。

现在,战斗转移到了邮电大楼和那几幢屋子里。

俄国人并没有放弃,在才冲进邮电大楼的大厅的时候,一排子弹就飞了出来,当场打倒了三名中国士兵。

“该死的俄国人!”少校发出了这样的诅咒,然后他转过头去吩咐自己的士兵们:“一律格杀爀论!”

“总书记同志,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同志指挥部所在的邮电大楼已经被中国人所突破了。”

沙波什尼科夫的话让沉思着的斯大林猛然站了起来:“朱可夫怎么样了?”

沙波什尼科夫手里捏着一份电报:“朱可夫同志就在邮电大楼里,他拒绝了部下让他突围的请求,决定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多好的一位同志啊。”斯大林缓缓坐了下来·满脸的悲伤难以掩饰:“给朱可夫同志回电,我代表苏维埃最高革命委员会谢谢他。他的名字必然会被永远的铭刻在苏维埃的历史上!”…,

悲哀的情绪在斯大林的内心升腾而起。

朱可夫已经没有地方再撤退了,很快中国人将出现在他的面前。那么自己这呢?自己这里什么时候会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呢?当那一刻真的到来,自己是选择自杀?还是用最严厉的话语来斥责那些侵略者呢?

斯大林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当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一.

“少校,我们已经攻上二楼了,三楼的抵抗简直疯了!”

“他们有大人物在上面!”

少校声嘶力竭的喊了起来:“抓活的,让弟兄们一定要尽量抓活的!”

“明白了,少校,抓活的!”

楼上楼下在互相对射着,三楼的拼命的想要阻挡二楼的冲上来·二楼的竭尽所能也要冲上三楼去看看那里究竟藏着一个什么样的大人物。

双方手里的冲锋枪、步枪在那里互相射击,恶狠狠的都想立刻夺取对方的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