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何处买卖不钓鱼(5/6)
,拦住好赶过来的一辆空车,进到车厢,对着车夫说道:“出城。”
车夫也不问具体的地方,赶车着向成门的方向行去,可不等着走出门,姜洋就对车夫说道:“停车,就在这里下了。”
出了车厢,扔给车夫三个铜钱,姜洋闪身进了一条巷子,直接穿过去,到了另外一条路,又拦下辆车,吩咐道:“去西门。”
转了一个多时辰,姜洋这才到了南门外的一个处田庄中,身上的衣服也换了,看着不像文人,也不像种地的人,跟商人也不像,反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那么一点别扭。
路上也没有几个行人,偶尔走过几个,也是随意地看他一眼,就不再关注,如果不是身后有个挑着担子,一路走一路叫卖的货郎,那就更清净了。
终于,货郎别人拦住了,姜洋一个人好象没有任何目的一般,朝着这个田庄旁边的一条小河走去,这里有一个人头上戴个斗笠,于河边垂钓。
姜洋来到旁边,看看篓子里装的鱼,不经意地说道:“不好钓啊,钓多长时间了,才钓了三条鱼,还这么小?”
“那得看是什么鱼了,寻常的鱼就算是钓到大的也不值钱,别看篓子中的鱼小,可精着呢,有三条就知足了,你没带钓竿?不如我借你一套。”
钓鱼的人头也没回地对着姜洋说道。
姜洋从怀中掏出来一团线,又拿出来几个钩子,在旁边的树上折一条树枝,随意地绑绑,装上个鱼漂就抛到水中,过了一会儿,见鱼漂动了,一提树枝,一条小鱼就被钓了上来,这才说道:
“本来已经快要钓到一条大鱼了,可却有人因为不会钓鱼把我找来询问,这下大鱼就只能先养着,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鱼不好钓?”
“还是能什么地方,当然是司农寺的鱼了,那里只种田,鱼都荒废了,下面的人更是不知道为什么池塘边的萝卜种在那里,明明是不好,却不卖。”
垂钓的人把钩收上来重新挂饵,又对姜洋说道。
“不卖?是价钱低了?那萝卜又不是什么好萝卜,一斤萝卜籽十文还低?一个小萝卜三文也不少了吧?”
姜洋不相信这样的价钱会有人不动心,手上的动作停了停问道。
先前垂钓的人重新把钩甩进去“不是钱的事情,是没有人卖,司农寺的人一问三不知,只说所有的萝卜籽和小萝卜现在都不让别人管了,全由少卿负责,现在还没有联系上司农寺的少卿蒋岑。”
“那是为何?实在不行我过去看看,就不信钓不到鱼。”姜洋想不透,按理说在京城的人早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了,一个萝卜,又不值多钱,怎么就那么费劲。
“这到不必了,你刚才来之前,有一个同样喜欢钓鱼的人刚刚走了,他说他想办法。”垂钓者回了一句。
“那把我叫来干什么?我那边眼看就要得到有用的技术了,哎~!怎么一进到了京城做起事情来就那么别扭呢。”
姜洋抱怨起来,钓鱼的心思也没有了,把手上的树枝一扔,坐在那里生闷气。
“京城毕竟不同于别处,要是什么事情都能依着我们,那还是京城么?别说京城,就是在褒信县,难道行事起来就舒服了?”
垂钓者又钓上来一条鱼,装到篓子中,说完这句话把工具收拾下,拎起篓子离开,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姜洋拣起块石头,忿忿地砸进水中,骂道:“一帮无能的人,还耽误了我的事情。”
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风又是那么的轻柔,走在路上,感觉整个世界都生动起来。
蒋岑这一阵子过的不错,那天回来之后就让人把所有的失败的萝卜种子给收集起来,还种在地里的萝卜也不准任何的拿走一个。
司农寺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他们都明白,现在的司农寺已经不是以前的司农寺了,真做得了主的人不是什么少卿,也不是各个部分的人,哪怕是户部的人也管不了,想要做什么,那得先得到别人的同意。
这个别人就是张忠,毕竟东西全是人家给送来了,少卿被皇上叫去了一次,回来就发布命令,想来是和那边的人脱不了关系,不让动就不动,反这个萝卜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司农寺的人这样想着,可谁知道最近的几天,有人就纷纷找到自己等人,给出了非常高的价钱,如果是换成蒋岑没有发布命令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卖,给自己,或者是给司农寺多赚点钱,少一点损失。
但现在有了命令,那就不能去动,哪怕价钱已经提到了十文钱一斤那种破种子,三文钱一个苦萝卜也不行,不然很可能会因为偷偷卖出一点东西,被人抓到,到时候皇上那里就不好办了。
是因为看到属下如此的听话,蒋岑的心情才非常好,别人给出的价钱他已经听说了,但这和他要卖的价钱,是张王两家要卖的价钱相比起来还是太少,种子怎么能够论斤卖?那是要按粒算的,还有萝卜,给的也实在是太低了。
别人不知道,自己却非常明白,这是用来当人参的好东西,人参,不用说什么百年人参,就是平常的六、七年的,那得多少钱一个?药店卖,是切成片,一片就是几十文。
虽然这个萝卜根本不可能成为人参,但谁让小宝本事大呢,就让人相信了,估计这次过来找自己属下买萝卜和种子的就是四海书院的人了,准确地说是***人。
不卖,绝对不能卖,什么时候价钱到了小宝定下来的,或者更高的时候才能卖。
如是想着,蒋岑晃晃悠悠地准备到东市看看下午的工匠比赛,很有意思,上午的
车夫也不问具体的地方,赶车着向成门的方向行去,可不等着走出门,姜洋就对车夫说道:“停车,就在这里下了。”
出了车厢,扔给车夫三个铜钱,姜洋闪身进了一条巷子,直接穿过去,到了另外一条路,又拦下辆车,吩咐道:“去西门。”
转了一个多时辰,姜洋这才到了南门外的一个处田庄中,身上的衣服也换了,看着不像文人,也不像种地的人,跟商人也不像,反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那么一点别扭。
路上也没有几个行人,偶尔走过几个,也是随意地看他一眼,就不再关注,如果不是身后有个挑着担子,一路走一路叫卖的货郎,那就更清净了。
终于,货郎别人拦住了,姜洋一个人好象没有任何目的一般,朝着这个田庄旁边的一条小河走去,这里有一个人头上戴个斗笠,于河边垂钓。
姜洋来到旁边,看看篓子里装的鱼,不经意地说道:“不好钓啊,钓多长时间了,才钓了三条鱼,还这么小?”
“那得看是什么鱼了,寻常的鱼就算是钓到大的也不值钱,别看篓子中的鱼小,可精着呢,有三条就知足了,你没带钓竿?不如我借你一套。”
钓鱼的人头也没回地对着姜洋说道。
姜洋从怀中掏出来一团线,又拿出来几个钩子,在旁边的树上折一条树枝,随意地绑绑,装上个鱼漂就抛到水中,过了一会儿,见鱼漂动了,一提树枝,一条小鱼就被钓了上来,这才说道:
“本来已经快要钓到一条大鱼了,可却有人因为不会钓鱼把我找来询问,这下大鱼就只能先养着,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鱼不好钓?”
“还是能什么地方,当然是司农寺的鱼了,那里只种田,鱼都荒废了,下面的人更是不知道为什么池塘边的萝卜种在那里,明明是不好,却不卖。”
垂钓的人把钩收上来重新挂饵,又对姜洋说道。
“不卖?是价钱低了?那萝卜又不是什么好萝卜,一斤萝卜籽十文还低?一个小萝卜三文也不少了吧?”
姜洋不相信这样的价钱会有人不动心,手上的动作停了停问道。
先前垂钓的人重新把钩甩进去“不是钱的事情,是没有人卖,司农寺的人一问三不知,只说所有的萝卜籽和小萝卜现在都不让别人管了,全由少卿负责,现在还没有联系上司农寺的少卿蒋岑。”
“那是为何?实在不行我过去看看,就不信钓不到鱼。”姜洋想不透,按理说在京城的人早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了,一个萝卜,又不值多钱,怎么就那么费劲。
“这到不必了,你刚才来之前,有一个同样喜欢钓鱼的人刚刚走了,他说他想办法。”垂钓者回了一句。
“那把我叫来干什么?我那边眼看就要得到有用的技术了,哎~!怎么一进到了京城做起事情来就那么别扭呢。”
姜洋抱怨起来,钓鱼的心思也没有了,把手上的树枝一扔,坐在那里生闷气。
“京城毕竟不同于别处,要是什么事情都能依着我们,那还是京城么?别说京城,就是在褒信县,难道行事起来就舒服了?”
垂钓者又钓上来一条鱼,装到篓子中,说完这句话把工具收拾下,拎起篓子离开,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姜洋拣起块石头,忿忿地砸进水中,骂道:“一帮无能的人,还耽误了我的事情。”
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风又是那么的轻柔,走在路上,感觉整个世界都生动起来。
蒋岑这一阵子过的不错,那天回来之后就让人把所有的失败的萝卜种子给收集起来,还种在地里的萝卜也不准任何的拿走一个。
司农寺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他们都明白,现在的司农寺已经不是以前的司农寺了,真做得了主的人不是什么少卿,也不是各个部分的人,哪怕是户部的人也管不了,想要做什么,那得先得到别人的同意。
这个别人就是张忠,毕竟东西全是人家给送来了,少卿被皇上叫去了一次,回来就发布命令,想来是和那边的人脱不了关系,不让动就不动,反这个萝卜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司农寺的人这样想着,可谁知道最近的几天,有人就纷纷找到自己等人,给出了非常高的价钱,如果是换成蒋岑没有发布命令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卖,给自己,或者是给司农寺多赚点钱,少一点损失。
但现在有了命令,那就不能去动,哪怕价钱已经提到了十文钱一斤那种破种子,三文钱一个苦萝卜也不行,不然很可能会因为偷偷卖出一点东西,被人抓到,到时候皇上那里就不好办了。
是因为看到属下如此的听话,蒋岑的心情才非常好,别人给出的价钱他已经听说了,但这和他要卖的价钱,是张王两家要卖的价钱相比起来还是太少,种子怎么能够论斤卖?那是要按粒算的,还有萝卜,给的也实在是太低了。
别人不知道,自己却非常明白,这是用来当人参的好东西,人参,不用说什么百年人参,就是平常的六、七年的,那得多少钱一个?药店卖,是切成片,一片就是几十文。
虽然这个萝卜根本不可能成为人参,但谁让小宝本事大呢,就让人相信了,估计这次过来找自己属下买萝卜和种子的就是四海书院的人了,准确地说是***人。
不卖,绝对不能卖,什么时候价钱到了小宝定下来的,或者更高的时候才能卖。
如是想着,蒋岑晃晃悠悠地准备到东市看看下午的工匠比赛,很有意思,上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