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这边发展怕眼红(5/7)
个值钱的东西到这里卖。
结果可好,在海湾那个地方全被人给抢去了,说是抢还不能报官,毕竟人家说的是收过路钱,真要报官的话就得连自己家一起报上去,那岂不是给自己家添麻烦。
而且自己家这边收的次数更多,收的时间更长,那边仅仅是收了一次,若是用这个理由写折子弹劾,那边可以直接狡辩说是根本没有这回事儿,不信的话去问其他人,哪怕上面派人下来查也是如此。
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事情给推脱掉,可对方若是也写个折子,把自己这边的事情给说出来,那朝廷中的人一下子就明白张家是报复他们呢,报复一次,又是宁家的船,没有人会说什么。
可他们这边是什么样的人都拦,那罪就大了,到时候不仅仅无法搬动张家,反而是把自己家给搭了进去。
想着这些,宁公子就不知道找谁出气,这些个责任如果真的追究起来,确实要他来负担,可管事的已经愿意负担了,那就可以让他松一口气了,至于以后如何,那他先要保住管事的人,然后再慢慢来。
带着这种矛盾的想法,宁公子下了船,然后又乘车来到了衙门,不用他吩咐,船上的这个管事直接就把所有的责任给揽到了身上。
宁公子其实是家中的普通一员,宁家是一个大的家族,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可他这次身上的任务比较重,那就是看看学着张家做事情能不能成功,结果,回来的两艘船上空空的,除了人,就连粮食都没有了。
这让人实在是太难以接受了,宁公子自然是被说了,管事的人被打了鞭子,好在宁家的人也知道管事的是在给这个孩子顶罪,这样的管事难得,不好真的打成了什么伤,也就算了,可宁家的人对张家的做法就非常的不满意了。
哪怕他们曾经也收了陆州那边过来的商人的钱,可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收的钱只是一部分,并没有全给拿走,但张家这次把船上的货物都拿走了,那就不对了。
这就是宁家的想法,可能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张小宝绝对不是这么想,只要你那边露出了敌意,我这边就直接把你给打的没有丝毫还手的力气。
宁刺史前些天得到了曹和睿等人的一些个消息,本来就已经非常的生气了,可生气归生气,他觉得这些话并不是那么可信,但今天看到了回来的两艘空船,让他觉得那些话还是有些可信的,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提前对张家动手了。
宁家是一个大的家族,底蕴自然不会差了,要是对一个人动手,也要好好考虑一番,他们同样是那种动起手来就不给别人留情面的人,只要有机会致敌人于死地,那么就不会给敌人任何翻身的机会。
“来人啊,把曹和睿三个人叫过来,我有话对他们说。”宁刺史想到了动手的时候对着下人吩咐了一声,他需要见见三个人的面了,必须要把那边的情况给弄明白才能施展出雷霆手段。
他其实已经派出去了一些个人负责这样的事情,只不过那些个人回来以后说出的情报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什么种稻子了,种白叠子了,又是挖河了,修海堤了,这些个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
从这些个做法当中,他实在是找不出来任何的毛病,他要是真的把这些个事情当成一种弹劾的理由,那么不仅仅是无法把张忠弹劾掉,反而会连累整个宁家,朝廷中的人若是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奖赏张忠的。
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迟迟没有动手,同时也没有找曹和睿三个人,他总觉得这三个人再算计他和张忠,想要看着两边争斗一番,好给他们三个人自己出气,或者从中得到某些利益。
三个人说的当初的沈家,自己这边也知道,不就是背后站了一个皇子吗?皇上的儿子多了,又不是太子,根本不用去考虑那些个事情。
稍微等了一会儿,曹和睿三个人过来了,这些天他们在这里过的还算不错,可一个个的已经没有心思享受了,一直在等待着宁刺史动手,问题是宁刺史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要过去的意思都没有。
三个人担心家中的人,怕家他们走了之后,家里的人受到什么委屈,可有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有几次他们要求见见刺史大人,可都被别人用各种的理由给推脱了,今天他们终于是得到了机会,一个是想要再煽风点火一回,另一个就是问问刺史大人有没有那边的消息。
宁刺史在书房等着三个人,三个人一见到书房当中,宁刺史就笑着说道:“这几日府中事物繁忙,实在是没有时间见各位,今天好有了空,不知道三位对那张忠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大人自然是为国为民地忙着,不用管我等几个人,大人是问张忠啊?那我们可就知道的多了,张忠这个人啊,根本就不管朝廷的脸面,竟然自己从家中拿出来前帮着陆州那边的百姓,这不是擅自邀民心吗?
这里又是那么偏僻,哦,我没说大人的这个地方,我说的是陆州那里,送一次信要用去不少的时间,张忠就是仗着这点,趁着朝廷那边不知道,弄不好啊,张忠很可能就要用这个地方来造反了,大人可要多做准备,别到时候被张忠第一个攻打下来。
还有就是张忠这个人竟然对同僚倾轧,这为什么呢?我们三个人在那边知道的事情多啊,他一定是怕我们看出来他的打算,这才那么做的,还有在受到了水灾的时候,他不说让百姓把水给引走,反而
结果可好,在海湾那个地方全被人给抢去了,说是抢还不能报官,毕竟人家说的是收过路钱,真要报官的话就得连自己家一起报上去,那岂不是给自己家添麻烦。
而且自己家这边收的次数更多,收的时间更长,那边仅仅是收了一次,若是用这个理由写折子弹劾,那边可以直接狡辩说是根本没有这回事儿,不信的话去问其他人,哪怕上面派人下来查也是如此。
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事情给推脱掉,可对方若是也写个折子,把自己这边的事情给说出来,那朝廷中的人一下子就明白张家是报复他们呢,报复一次,又是宁家的船,没有人会说什么。
可他们这边是什么样的人都拦,那罪就大了,到时候不仅仅无法搬动张家,反而是把自己家给搭了进去。
想着这些,宁公子就不知道找谁出气,这些个责任如果真的追究起来,确实要他来负担,可管事的已经愿意负担了,那就可以让他松一口气了,至于以后如何,那他先要保住管事的人,然后再慢慢来。
带着这种矛盾的想法,宁公子下了船,然后又乘车来到了衙门,不用他吩咐,船上的这个管事直接就把所有的责任给揽到了身上。
宁公子其实是家中的普通一员,宁家是一个大的家族,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可他这次身上的任务比较重,那就是看看学着张家做事情能不能成功,结果,回来的两艘船上空空的,除了人,就连粮食都没有了。
这让人实在是太难以接受了,宁公子自然是被说了,管事的人被打了鞭子,好在宁家的人也知道管事的是在给这个孩子顶罪,这样的管事难得,不好真的打成了什么伤,也就算了,可宁家的人对张家的做法就非常的不满意了。
哪怕他们曾经也收了陆州那边过来的商人的钱,可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收的钱只是一部分,并没有全给拿走,但张家这次把船上的货物都拿走了,那就不对了。
这就是宁家的想法,可能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张小宝绝对不是这么想,只要你那边露出了敌意,我这边就直接把你给打的没有丝毫还手的力气。
宁刺史前些天得到了曹和睿等人的一些个消息,本来就已经非常的生气了,可生气归生气,他觉得这些话并不是那么可信,但今天看到了回来的两艘空船,让他觉得那些话还是有些可信的,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提前对张家动手了。
宁家是一个大的家族,底蕴自然不会差了,要是对一个人动手,也要好好考虑一番,他们同样是那种动起手来就不给别人留情面的人,只要有机会致敌人于死地,那么就不会给敌人任何翻身的机会。
“来人啊,把曹和睿三个人叫过来,我有话对他们说。”宁刺史想到了动手的时候对着下人吩咐了一声,他需要见见三个人的面了,必须要把那边的情况给弄明白才能施展出雷霆手段。
他其实已经派出去了一些个人负责这样的事情,只不过那些个人回来以后说出的情报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什么种稻子了,种白叠子了,又是挖河了,修海堤了,这些个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
从这些个做法当中,他实在是找不出来任何的毛病,他要是真的把这些个事情当成一种弹劾的理由,那么不仅仅是无法把张忠弹劾掉,反而会连累整个宁家,朝廷中的人若是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奖赏张忠的。
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迟迟没有动手,同时也没有找曹和睿三个人,他总觉得这三个人再算计他和张忠,想要看着两边争斗一番,好给他们三个人自己出气,或者从中得到某些利益。
三个人说的当初的沈家,自己这边也知道,不就是背后站了一个皇子吗?皇上的儿子多了,又不是太子,根本不用去考虑那些个事情。
稍微等了一会儿,曹和睿三个人过来了,这些天他们在这里过的还算不错,可一个个的已经没有心思享受了,一直在等待着宁刺史动手,问题是宁刺史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要过去的意思都没有。
三个人担心家中的人,怕家他们走了之后,家里的人受到什么委屈,可有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有几次他们要求见见刺史大人,可都被别人用各种的理由给推脱了,今天他们终于是得到了机会,一个是想要再煽风点火一回,另一个就是问问刺史大人有没有那边的消息。
宁刺史在书房等着三个人,三个人一见到书房当中,宁刺史就笑着说道:“这几日府中事物繁忙,实在是没有时间见各位,今天好有了空,不知道三位对那张忠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大人自然是为国为民地忙着,不用管我等几个人,大人是问张忠啊?那我们可就知道的多了,张忠这个人啊,根本就不管朝廷的脸面,竟然自己从家中拿出来前帮着陆州那边的百姓,这不是擅自邀民心吗?
这里又是那么偏僻,哦,我没说大人的这个地方,我说的是陆州那里,送一次信要用去不少的时间,张忠就是仗着这点,趁着朝廷那边不知道,弄不好啊,张忠很可能就要用这个地方来造反了,大人可要多做准备,别到时候被张忠第一个攻打下来。
还有就是张忠这个人竟然对同僚倾轧,这为什么呢?我们三个人在那边知道的事情多啊,他一定是怕我们看出来他的打算,这才那么做的,还有在受到了水灾的时候,他不说让百姓把水给引走,反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