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收徒魔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月星之离开后,高才便破开混沌,朝着下界而去,同时也将从玄牝之门得到的那半道先天不灭灵光放入元神之慢慢的炼化,感悟其的玄妙。

用五圣碑护住自己,高才便在天罡层缓缓的游历,倒也不急着走到洪荒地,这天罡层乃洪荒天地的根本屏障,其必然孕育着无穷的宝物。

就如同自己得到的先天冰魄神光和先天九火神罡,如今阴阳五行出现,天罡层必然会有着新的变化。

高才准备趁机在寻找些宝物,最重要的是凭借着自己手的这颗定海珠,可以感应到有几颗定海珠就在这天罡层之。

既然已经得到了颗,那就索性将这些宝物全部得到,也断了燃灯的心念,减弱这佛门的丝气运。

踏在这天罡层,高才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天地罡气的变化,原本混乱无序的天罡气渐渐的分出了层次,朝着三十六天罡层演化着。

无数的巨兽和上古神魔游走其,些神魔似乎感悟出了修炼之法,不再单纯的杀戮,而是修炼起来。

甚至些神魔化作了人形,在天罡层之吸取天地灵气,也利用混沌之气凝练身躯,甚至些早已化形的神魔在传授自己领悟的法门。

对于这些化作人形的神魔,高才也暗勘察其跟脚和气运,准备从收取些强的神魔作为记名弟子,充实长青天。

长青天要想真正的成为天地王庭,不能完全靠上个洪荒的修炼者,还需要量洪荒土著的参与。

不过这些化作人形的神魔只能说是有些气运,却不符合高才的标准。

在这天罡层游历,高才找到了个天罡幡。环绕着三十六个光圈,每个光圈就是层空间,可以吞噬神魔血肉和骨骼补充壮。

最要的是这天罡幡能够化作天罡舟,横冲直撞,威力强悍。

这也是高才找到的最强的件宝物,而其他的则是些简单的先天之物,也没有引起高才太多的欢喜。

站着天罡幡化作的艨艟舰上,高才可以更轻松的穿梭天罡层,在其寻找先天灵宝。

“嗡!”

天罡舰刚刚穿梭团混沌之气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阵阵波动,强的波动将正在演化的天罡层都震的晃动不已。

无数稍微接近的魔神都被震成血雾,这也造成了这段距离天罡层的混乱。

看到这现象,高才目光震,显现出欢喜之色。天罡舰快速的接近那处震动之地,顿

时看到片方圆万里的陆横隔在天罡层。

无数的混沌之气漂浮在四周,分解着无数的先天之气融入陆,在陆上个身高万丈,

浑身肌肉虬结,三头五臂,六腿的巨魔神正在全力吞吐天地先天灵力。

这个魔神五臂举着天。六腿驻地,三个头颅齐齐仰天,形如撑天立地,散发着顶天立地的庞意念。

只是这个魔神的样子着实有些可笑。似乎化形不全,导致的这种结果,如果是真正的人形,那么这顶天立地的意味便更加充凝。也能够吸取更多的先天之力,壮自己的本源。增强实力。

看了眼这魔神的样子后,高才目光望向其脚下的万里陆和头顶漂浮的个金黄色的尺子。

目光微沉:“九天息壤,元阳功德尺?”

扫过这两件先天宝物,高才眼精光暴涨,望着间魔神的眼光也越发炙热起来,

先不论这两件伴生的先天灵宝,单论这元阳功德尺就让高才不得不重视这个魔神了,这元阳功德尺乃是开天功德所凝聚的先天宝物。

而能够得到开天功德,足以说明这个魔神的非凡,也让高才生出了收徒的心思。

望着任然在强自吞吐先天之力的魔神,高才手点,道灵光没入其脑海之,随着这道灵光的没入,间的魔神心猛地开悟,领悟了化形之法。

身形猛地震,快速的吞吐先天灵力,在周身化作了层层灵气光幕,不断强化肉身和改变形体。

这修炼便是年的时光,间的魔神轰隆震,护卫在周身的灵光层瞬间暴烈,显露出个体型健硕,身形完美的年道人。

这年道人现形就显露出身形后,手招,元阳功德尺化作道金色没入其头脑,脚下的万里之地也化作团九天息壤飞入其口。

做完这些后,巨的魔神膜拜在地,对着高才恭敬的拜道:“拜见师傅!”

看着拜倒在自己面前的魔神,高才面色显露出丝满意,能够如此快速的领悟化形之法,甚至将自己的修为推升到无极金仙,这份悟性也足以让高才收下他了,更何况他还有开天功德相伴。

“你唤作何名?”

高才面色平静,无喜无怨淡淡的问道。

“启禀师傅,我刚刚化形,还没有醒悟自己的名字!”

魔神抬着头,恭敬的说道,面色之则有些尴尬之色,对于这种情况,高才到没有在意,也没有继续追问。

这些开天魔神都有着道赋予的名号,越是强悍的魔神,这名号也越发清晰,看着魔神的样子,估计也明白这点,所以神态略显尴尬。

当下沉吟了下,缓缓的说道:“为师名为自在天,乃是长青天,今日便收下你。

为师有三种修炼之法,种乃是自在天法,修炼肉身之道,可以以力证道。种是太清宝篆,修元神,乃可以斩三尸证道。

种则是神道之法,也可以证道,三种你选何种之法!”

高才说完之后,也静静的看着间的魔神,这自在天之法是自己结合佛门九九玄功和天罡三十六法以及其他肉身之法创造而出。

至于太清宝篆则是太清脉的功法,而神道之法是自己结合神道功法和开天感悟创造而出。

沉思片刻后,魔神抬起头,显露出郑重的说道:“我想要肉身与元神齐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