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是否结核引争议(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说说你的理由。”  

纪俊豪戴着眼睛,穿着定制的工作服,潇洒地站了起来:  

“大家可以看这个片子,首先,我考虑感染性病变,尽管实验室检查不支持,但我们医生更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所以结核不能除外。  

大家再看,左肺病变似乎支持肺部恶性肿瘤,但大家不要忘了这边,还有这边,患者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的存在,相信大家上过大学,看过教科书的都能知道这是什么病了吧?”  

林三七有些不理解:  

“你就凭借一个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教科书上有这么一个鉴别点,你就坚信这是肺结核?你就没有看到,这个位置有非常明显的‘树枝状’含气影像?”  

纪俊豪愣了一愣,指着林三七手点的方向看去:  

“什么,什么树枝状含气影像?”  

现场无论是安东尼教授、西奥多教授,还是威尔士医院的菲律普副院长,黄锦恒医生,都是一头雾水。  

“树枝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想像出来,但这个X片面上明显没有看到这个影像。  

纪俊豪冷笑一下:“是吗?林医生,我可没有看出来什么树枝状噢。”  

林三七一拍额头,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1962年的香江医院只有X光片,没有CT机,所以他们的思维只局限在肺部正位图像上。  

而林三七所处的2014年,CT片已经普及到卫生院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  

林三七还在当实习医生的时候,老师讲经典病例,讲到影像诊断这一课时,都会将同一病人的X光片和CT片对比着给学生讲。  

所以林三七是知道“树枝状”含气阴影在CT片上是什么样子,也知道在X光片上是什么样的表现。  

当他看到这个病例时,马上可以通过细微处看出这是什么样的阴影,再推断出这是什么病,这是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的。  

可是无论是米国医生,香江医生,还是后面旁观的世界各国专家们都不懂。  

医学这玩意儿抓的就是“特征”。  

就像纪俊豪医生抓的是‘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这个特征,然后坚定认为这是肺结核的表现。  

而林三七则抓的是‘枯树枝气道病变’这几个点,来完成自己的判断。  

双方的诊断思路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林三七有领先这个时代50多年的先见知识。  

所以谁对谁错,如果让花都医科大学的汪院长来评判,一目了然的事情。  

但你让现在的各国专家来评判,大家谁也确定不了,因为他们也不懂,裁判都不懂,他们怎么分出对错来?

章节目录